陈 旺
钦州市第三中学 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杨家府演义》中的杨六郎和《说岳全传》中的岳飞遥相呼应,他们在人物形象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篇论文主要从人生目标、“忠勇”和“忠义”这三个方面分别对杨六郎和岳飞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类,从而找出他们的共同点,让他们成为继祥林嫂、阿河和罗斯维塔这“一家人”之后又一个人物谱系。这些人物谱系的构建,将给高中生的阅读教学带来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杨六郎 岳飞 人物形象 “忠勇” “忠义” 人物谱系
笔者曾在《建立人物谱系 高效完成目标——人物谱系的建立以及对高效完成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这篇论文里,尝试着对《祝福》、《阿河》和《艾菲·布里斯特》这三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三个相类似人物——祥林嫂、阿河和艾菲布里斯特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类。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给学生绘制出一个又一个人物谱系,从而让他们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文学视野得到进一步开阔,审美和鉴赏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1。这篇论文将对另外两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两个相类似人物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类。
人教版《语文》(必修5)的“名著导读”部分,介绍了《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笔者在学生阅读完《三国演义》整本书后,引入了无名氏的《杨家府演义》和钱彩的《说岳全传》这两部小说。这两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与《三国演义》有相类似的地方,但笔者看中的是这两部小说本身更有许多相类似的地方,是阅读教学的延伸环节中不可错过的良好素材。笔者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对这两部小说以及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类,帮助学生建立起另外一个人物谱系。现在,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杨家府演义》和《说岳全传》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类。
一、人物代谢
(一)皇帝和年代
这两部小说都叙写宋朝时发生的故事,也就是说,都是以宋朝作为历史背景。但是,它们选择的皇帝和年代没有重叠之处,甚至还用宋哲宗隔开。无名氏的《杨家府演义》,写的是宋哲宗以前的六代皇帝: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而钱彩的《说岳全传》,写的是宋哲宗以后的四代皇帝: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和宋孝宗。两部小说都没有写到宋哲宗,我们不妨认为,宋哲宗就是这两部小说的历史背景的一个分界线。另外,无名氏的《杨家府演义》,皇帝和年代有连续性,钱彩的《说岳全传》,皇帝和年代也有连续性,除了宋哲宗,《杨家府演义》和《说岳全传》的皇帝和年代,也具有连续性。
(二)主人公
《杨家府演义》这部小说,主人公是杨家将。杨家将的故事首先从杨继业开始。杨继业和佘氏生有七子、二女,俱是能征善战、精通韬略之人:
“继业娶佘氏,生七子:渊平、延广、延庆、延朗、延德、延昭、延嗣;又生二女:琪八娘、瑛九妹,俱善骑射,精通韬略。”(宋太祖受禅登基)2
杨继业死后,开始叙写杨六郎的故事,而杨六郎亡故后,便分别由杨宗保、杨文广和杨怀玉这三个人的故事陆续接上。整部《杨家府演义》,写了杨继业、杨六郎、杨宗保、杨文广和杨怀玉五代人。当然了,小说对这五代人进行了详略处理,而不是“一视同仁”。这五代人里面,作者把重点放在了杨六郎身上。
到了《说岳全传》,主人公是岳家军。岳家军的故事首先从岳飞开始。岳飞和李氏小姐成婚后,生有五子、一女。不过,在这里,人物的出场时间有一些不同。《杨家府演义》在第一回《宋太祖受禅登基》就交代好了杨家两代所有人,而在《说岳全传》里,前三十九回都只写岳飞,岳飞的子女直到第四十回《杀番兵岳云保家属 赠赤兔关铃结义兄》才开始出场,并且也只是出场了大儿子岳云而已:
大公子岳云,年已长成十二岁,出落得一表人才,威风凛凛。(第四十回)
至于其他子女,则安排在第六十二回《韩家庄岳雷逢义士 七宝镇牛通闹酒坊》出场,不过也是一下子交代完:
夫人同着巩氏夫人、银瓶小姐正在疑疑惑惑,忽见岳雷、岳霆、岳霖、岳震,同着岳云的儿子岳申、岳甫一齐走来。(第六十二回)
岳飞和大儿子岳云是同时被害的。他们死后,小说故事由岳雷、岳霆和岳霖三兄弟同时接上。整部《说岳全传》,写了岳飞、岳云、岳雷、岳霆和岳霖两代人。不同于《杨家府演义》一个接着一个的陆续出场方式的是,岳飞和岳云同时被害,实际上可以作为一个篇章,岳雷、岳霆和岳霖同时出场,他们也可以归为一个篇章。也就是说,如果按人物的出场时间来看,《杨家府演义》实际上可以分割成五个部分,每一代人做一部分,而《说岳全传》可以分割为两部分,但岳飞和岳云这两代人做一部分,岳雷、岳霆和岳霖这三兄弟做一部分。当然了,作者对这两代人也不是“一视同仁”,而是把详略处理得非常好,甚至比《杨家府演义》处理得还要高明。在岳家三代人里面,岳飞和岳云是重点,但作者又更侧重岳飞。岳飞和岳云死后,岳雷、岳霆和岳霖三兄弟同时出场,但岳雷的笔墨又比其他两个兄弟要多,甚至在岳霆和岳霖之间,作者也更侧重于岳霆。
二、人物形象
杨家将和岳家军身上都有着耀眼的光芒,透露出来的精神品质十分可贵,尤其是杨六郎和岳飞这两个主要人物更具典型性。下面我们主要对这两个典型人物进行比较、分析。
(一)胸怀抱负,目标远大
在《杨家府演义》里,宋真宗欲授杨六郎高州节度使一职,杨六郎推辞,并希望宋真宗授他佳山寨巡检一职。宋真宗不明白原因,杨六郎回答说:
臣为巡检,却有三事:一者,臣本徒流,私到边廷,略立微功,遂授节使之职,是开倖进之端而启人越分侵职也。二者,佳山与幽州相近,臣欲俟便直捣贼穴,收其地土,以绝万世边患。三者,闻彼地有几个草寇甚有勇力,臣欲擒之,使其弃邪归正,以除民之害也。(兄妹晋阳比武)
宋真宗中计被辽军困于魏府,杨六郎率军解围救出宋真宗时,又奏曰:
天下难得者时。今番兵大败,魄丧魂消。又乘陛下车架驻此,愈加威风。臣请率部众直逼幽州城下,尽取萧后地舆以归,永除边患,而成千载之鸿图也。(六郎兴兵救驾)
宋真宗没有答应杨六郎的请求,但杨六郎在宋真宗命他仍旧镇守三关时,他就积极修葺三关设施,并图谋北伐:
六郎引众,不日到了三关,入寨坐定,下令修整旧日营栅,分调岳胜等为十二团营,各领部兵整枪刀衣甲听用。自是三关威声仍前大振。六郎每日遣逻骑缉访北番消息,与诸将日议征讨之策,不在话下。(六郎兴兵救驾)
从上面的引文可以看出,杨六郎的人生目标是北伐,他要把辽人赶出幽州,收回被辽人侵犯的宋朝疆土,“以绝万世边患”,他并不会因为朝廷屡次冤屈他就放弃这一宏伟目标。所以,我们说杨六郎是一位胸怀抱负、目标远大的民族英雄。
到了《说岳全传》里,宋高宗差官来召岳飞等人出兵剿寇,岳飞请众弟兄们同去面圣。牛皋不满朝廷冤屈岳飞等人,拒绝同去。岳飞劝牛皋说:
贤弟休如此说!自古道:“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你我已经食过君禄,况为人在世,须要烈烈轰轰做一番事业,显祖扬名,岂肯老死蓬蒿!我们此去必要迎还二圣,恢复中原,方遂一生大愿。贤弟们可将家眷各各送归家乡故里,好放心前去于功立业,方不负此一世!(第四十七回)
当岳飞在朱仙镇大败金军时,和杨六郎一样,积极准备下一步行动,也就是整备军务,图谋扫北:
且说岳元帅就在金牛岭下扎住营盘,赏劳兵将,一面写本进朝报捷;一面催趱粮草,收拾衣甲,整顿发兵扫北。(第五十九回)
岳飞的人生目标是“迎还二圣,恢复中原”,也就是出兵北伐,击退金人,收回被金人侵犯的宋朝疆土,并把宋徽宗和宋钦宗从金人手里营救回来。他像杨六郎一样,并不会因为朝廷的屡次废黜甚至是冤屈而放弃他的这一宏伟的人生目标。岳飞和杨六郎都是胸怀抱负、目标远大的民族英雄,他们都致力于北伐,倾其一生将侵犯宋朝疆土的辽人或金人驱赶出去。在这一点上,他们两个人并无二致。
(二)忠勇和忠义
1、先说“忠勇”。《杨家府演义》全称《新编全像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是一部明人写的讲史小说。这部小说的名字就已经把整部小说的主旨点明了,那就是杨家府世代上演的“忠勇”故事。关于“忠勇”的涵义,小说前面署名秦淮墨客的序文中有着十分精到的阐释:
秦汉来,其间负百战之勇,以驱戎马于疆场,请长缨于阙下者,盖如云如雨。第全躯者,为身不为君;保妻子者,为家不为国。求忠肝义胆,争光日月,而震动乾坤,不啻麟角凤毛也。盖非勇之难,忠而勇者实难。(《杨家府演义·原序》)
“忠勇”这个主旨,一直贯穿完整部小说,从杨继业,到杨六郎,再到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甚至连佘氏、八娘、九妹等妇人,也都有“忠勇”笔墨。
“勇”,就是勇猛的意思,整部小说,杨家将们上阵杀敌都十分勇猛,甚至连妇人都勇不可当,比如佘氏与王守贞、李继仁二将厮杀时,书中写道:
王守贞、李继仁被一女子打着白令字旗接战,勇不可当。王守贞险被那女将杀了。但幸李继仁将画戟砍去,那女子才抛了守贞。继仁与守贞两个夹战,那女将全无半毫惧怯。(汉继业调兵拒宋)
对于这个“勇”,笔者相信大家都比较好理解,问题就在于这个“忠”字。毫无疑问,作者对这个“忠”字的理解,是指个人要绝对地忠诚于朝廷,不允许有任何私心,即使朝廷一再冤屈自己,也不能有任何怨言。如果遇到朝廷有需要,就要不顾一切地为朝廷效命。作者把这个思想贯穿于整部小说,于是就有了杨家将们命运的起起伏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杨六郎。王钦设计,诱骗谢金吾拆杨家天波滴水楼,杨六郎手下焦赞,夜里醉杀飞扬跋扈的谢金吾,虽然谢金吾是宋真宗的宠臣,但宋真宗鉴于没有证据,故迟疑不决。后王钦串通法司将杨六郎发配边远凶恶之地——汝州,并向宋真宗诬陷杨六郎私卖官酒,此时宋真宗大怒,下旨诛杀杨六郎,并要求取杨六郎首级回朝廷复旨。在这里,宋真宗完全不念及杨门对朝廷的贡献和庇佑,也不顾王钦和谢金吾诬陷杨门的事实,这在杨门看来,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冤屈。当然了,作者设计了两个故事情节来挽救杨六郎,一个是朝廷大臣设计,将一个面貌酷似杨六郎的死刑犯代替杨六郎处决,保下杨六郎的性命;一个是宋真宗被辽军困于魏府,朝廷大臣保奏杨六郎退敌,恢复杨六郎身份和官职。在这里,作者“忠”的思想,便得到了最好的贯彻与落实。
但是,经过这次事件后,杨六郎的思想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因为,到了杨六郎被发配汝州这一回,焦赞对朝廷的判决不满,劝杨六郎回三关寨,不要去汝州,杨六郎回答焦赞说:
谁敢违逆圣旨?汝且小心往郑州而去,到于彼地,伺候赦书,赦除罪名,即有回三关之时。若再玩法得罪,则望生还三关,必不可得。(焦赞夜杀谢金吾)
焦赞嫉恶如仇,敢于反抗不合理的朝廷。此时的杨六郎,对圣旨是恭恭敬敬的,没有任何一丝丝的反抗,甚至在朝廷派人到汝州取杨六郎的首级时,他竟然还说:
小将赤心报国,惟天可表。今本无此事,君王听信谗言,下命赐死,吾岂敢辞!当砍吾首级,回报朝廷便了。(朝臣设计救六郎)
作者设计的这个故事情节,本意是想贯彻与落实“忠”的思想,赋予杨家将“忠勇”的精神品质,但是,明知道是被人陷害,还对圣旨恭敬从命,这样的“忠”,多少都带上了愚昧的色彩。结果,在赶赴魏府解救宋真宗时,杨六郎就对佘氏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朝廷养我,譬如一马。出则乘我,以舒跋涉之劳,及至暇日,宰充庖厨。儿欲拜别母亲,云游天下,付理乱于不闻也。(真宗出赦寻六郎)
所以,我们说经过这次冤屈事件后,杨六郎“忠”的思想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也就是他对朝廷的“忠”发生了动摇。不过,他的动摇还不够彻底,因为他还不敢跟朝廷决裂,直到杨文广化鹤隐遁,杨怀玉率领杨家出走太行山,杨家才与朝廷彻底决裂,甚至,杨怀玉还说出了杨六郎等人不敢说出来的话,这些话也是杨门最应该说出来的话,它除了怨恨那些陷害杨家的大臣,还指责了朝廷和宋君对一而再再而三地挽救朝廷和宋君于危难之中的杨家是多么地薄情寡义:
(周王)乃辞出,谓怀玉曰:“圣旨来召回汴,汝等可作急起行。”怀玉曰:“臣宁死于此(太行山)而不回矣。”周王曰:“汝不回去,甘为背逆之臣,以负朝廷乎?”怀玉曰:“恕臣诳言之罪,略有苦情,一一启殿下听之。若以理论,非臣等负朝廷,乃朝廷负臣家也。始祖继业,王侁排陷狼牙,撞李陵之碑而死。七郎遭逢仁美,万箭攒身而亡。六郎被王谢之害,充军充徒。迨及狄青、张茂,吾祖父贬职削官。圣主不明,词章之臣密迩亲信,枕戈之士辽隔情疏,不得自达。谗言一入,臣等性命须臾悬于刀头。此时圣主何曾少思臣等交兵争斗之苦而加矜恤?此岂臣造为虚谬之谈,以欺殿下乎!”(怀玉举家上太行)
2、再说“忠义”。“忠勇”主题,到了《说岳全传》这里,就变成了“忠义”。笔者认为,“忠义”在《说岳全传》里有三层意思。
(1)兄弟间的结义。兄弟间的结义,在整部小说里比比皆是,这里不再赘述。
(2)下属对岳飞的忠诚和义气。正如众元帅们所说:“难得元帅(岳飞)手下都是忠义之人。”(第五十九回)下属对岳飞的忠诚和义气,又集中体现在牛皋、王横、张保和张宪身上。而关于他们四个人的众多故事情节中,又分别以第四十七回、第六十回、第六十一回最能体现出来。作者在这几回的诗中直接给了王横和张保一个“忠义”,张保死后,作者也借岳飞之口给了张保一个“忠义”,而牛皋则对宋高宗直言只听大哥岳飞号令,不受宋朝廷封赏,张宪更是像王横一样,为了岳飞而放弃反抗。这是下属们对岳飞的忠诚和义气,可歌可泣。
(3)岳飞对朝廷的忠诚和义气。岳飞对朝廷的忠诚和义气,除了他在战场上多次为宋朝击退金人外,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宋君牵肠挂肚。主要体现在第三十二回和第三十七回。
<2>对朝廷有召必应。主要体现在第四十六回和第四十七回。
<3>对圣旨恭敬从命。主要体现在第五十九回、第六十回和第六十一回。
以上最能体现《说岳全传》整部小说的“忠义”思想,也最能体现作者对“忠义”思想的贯彻与落实,甚至为了贯彻落实这一“忠义”思想,作者还让岳飞在第五十九回到第六十一回的这短短三回中,频繁提及圣旨。“圣旨”、“旨意”、“君命”、“金牌”等,这一类关键词,在这三回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光岳飞自己提到的,就总共出现了二十次。但是,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对于岳飞的“忠义”,又不免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岳飞对朝廷的“忠义”到底值不值得。其实,杨六郎的“忠勇”思想带有愚昧色彩,岳飞的“忠义”思想又何尝不是带上了一层愚昧色彩呢?他们都对朝廷、宋君和圣旨恭敬从命,不敢有丝毫的反抗。而且,杨六郎和岳飞都深知自己的不幸遭遇是因为朝廷佞臣的设计陷害,却都因为是朝廷下的旨意而甘心受死,前有杨六郎说:“君王听信谗言,下命赐死,吾岂敢辞!当砍吾首级,回报朝廷便了。”后有岳飞说:“这是朝廷之命(秦桧矫召杀岳飞),怎敢有违。”(第六十一回)这不得不让读者骂一声“愚”!尤其是岳飞,当是时,宋高宗和宋孝宗都暗弱无能,朝廷大臣懦弱多怯,他们对手握兵权的统帅——岳飞非但无可奈何,甚至还要靠着岳飞存续下去,这正如董先所说,“那宋朝只靠着岳飞一人”(第三十五回),这时的岳飞,完全可以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样,先带兵回朝把佞臣清理掉,然后再图谋北伐,或者听韩元帅的劝,且自酌量清楚,不要轻自回兵,亦或者听刘元帅的劝,先灭金国,迎还宋徽宗和宋钦宗,再归朝将功赎罪。可惜,岳飞那个带有愚昧色彩的“忠义”思想使他不敢对圣旨有任何的反抗,并且明知道奸臣在朝,此去凶多吉少,却还恭敬从命,大军不动,单身面圣。
杨六郎和岳飞唯一不同的,是杨六郎最后醒悟了,而岳飞自始至终都没有对“忠义”思想动摇过,甚至对于下属的反抗,对于下属要找朝廷为他报仇的行为,岳飞也是想方设法制止。他除了制止王横、张宪的反抗,临死前还给牛皋、施全等人修书,告诫牛皋、施全等人不可为难朝廷,死后还在牛皋等人渡江时显圣,制止牛皋等人杀上临安找佞臣为岳飞报仇,这又不得不让读者骂一声“愚”!
结 语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杨六郎和岳飞在思想性格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就像笔者在《建立人物谱系 高效完成目标——人物谱系的建立以及对高效完成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这篇论文里将祥林嫂、阿河和罗斯维塔称作“一家人”并归为同一个谱系一样,我们也可以把杨六郎和岳飞这两个人物称作“一家人”,并把他们归入同一个谱系。这其中的意义,笔者已经在上述论文里论述过,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了,《杨家府演义》和《说岳全传》这两部小说,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上,有许多地方与《三国演义》、《封神演义》、《水浒传》和《隋唐演义》有相类似的地方,《说岳全传》甚至还穿插了《水浒传》中的人物(或者是这些英雄好汉的后人)。而更让笔者意外的是,《说岳全传》里面也穿插有杨六郎,让杨六郎显灵教授岳飞杨家枪法,以收服杨家后人杨再兴。如果单就《杨家府演义》和《说岳全传》这两部小说来比较,那么它们在人物上有许多相类似的地方,比如以杨六郎为核心的“忠勇”杨家将(包含杨六郎招降的众人),和以岳飞为核心的“忠义”岳家军(包含岳飞招降的众人),就遥相呼应,笔者本打算对他们这两个集团进行一番分析与比较,但是,《杨家府演义》的人物描写比较粗糙,使得这方面的工作无法进行,笔者只能就杨六郎和岳飞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类。
注 释:
1、详情请参阅笔者的论文《建立人物谱系 高效完成目标——人物谱系的建立以及对高效完成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载《教育》2020年10月第2卷。
2、《杨家府演义》没有回数,只有篇名,所以文中有关《杨家府演义》的引用部分,只在后面注明篇名。
参考文献:
1、(清)钱彩:《说岳全传》,长沙:岳麓书社,2019年4月。
2、(明)无名氏:《杨家府演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2月。
作者简介:陈旺(1984-),男,广西贵港市人。任职于钦州市第三中学,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