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点大问题、做点小事情    ——江苏省常熟市淼泉中心小学少先队特色工作探幽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陈黎明
[导读] 常熟市淼泉中心小学秉持“上善若水”的百年校训

        陈黎明
        江苏省 常熟市淼泉中心小学   215500
        摘要:常熟市淼泉中心小学秉持“上善若水”的百年校训,以“孩子安康就是质量;孩子阳光就是质量;孩子发展就是质量”为育人理念,坚持“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的少先队工作思路,注重将少先队工作融于课堂教学,融于每一项活动,以求在活动中育人,在细节中发展。我们以一个行动准则:天天坚持、件件落实;两个特色项目:中国棋类和中华武术;三个展示舞台:水润娃小讲堂(面向全体队员)、水润娃梦想剧场(面向特长队员)、水润娃大舞台(面向能力学生);三大成长庆典——一年级的水润启蒙入学礼、三年级的水润启智成长礼和六年级的水润启航毕业礼;五大“好玩节日”:多彩“水润”节、慧雅读书节、魔幻科技节、活力体育节、缤纷艺术节为活动载体,“零距离、低重心、多载体、全辐射”地开展少先队工作,全力培养“动得起来、静得下来”的淼小“水润娃”,开拓了学校少先队特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少先队;校园建设;德育理念;“水润”
        
        一、校园环境建设——友情提醒伴我行
        “一处河网交织,烟波浩渺;一处穿塘而过,以水得名”。学校坐落水乡,四水一白,以水为邻,枕河而生,水润而泽。“淼泉”地名中包含着四个“水”,这是对我们这个地方最好的注解。在109年的风雨历程中,淼小立足本地的历史人文特点形成了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学校文化。他们寄情于水,化教为润,若水润物,走出了一条独具内涵的“水润文化”建设之路。
        我们进行了整体环境设计,主要概括为一景、一厅、一廊、二石、四墙和五楼。一景为一个亲水核心观景,一整块汉白玉以“润”字开篇,撰刻有淼小的风雨百年简要经历,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中间是假山林立的喷泉布置,与之对应的则是“三水六洞”的动态雕塑,充分体现“水”的形象和“润”的寓意。这个“润”字蕴含着淼小人所追寻的幸福教育理念。“润”字的妙用无外乎杜甫的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润”字道出了教育的灵魂,那就是爱。爱是生命的源泉,爱是教育的灵魂。恰巧,我们的校园里还有两块文化石,一块刻着“怀爱”,一块刻着“启智”。这也正好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爱与责任。教育就是把爱传递给学生,就是把智慧传递给学生。在这一传递过程中,润就是最好的传递方式。“润”的最佳过程是慢,教育亦是慢的艺术;“润”的最高程度是透,教育所追求的是就是给学生带去深入持久的影响;“润”的最高境界是静,教育唯有宁静才能致远。教育就像春雨润物一般细无声;教育就是滋润孩子的心田;教育是在给孩子的人生“润色”;教育是为了“润泽”儿童的生命。一厅为一个校史陈列厅,呈现学校发展历程图片和杰出校友信息等。一廊为一个校园文化连廊,体现学校办学理念、骨干教师简介、重大活动掠影等。二石为“怀爱”和“启智”两个碑刻大石,时刻警醒淼小人怀大爱之心行启智之为。四墙分别为“校庆之墙”“发展之墙”“社团之墙”和“健体之墙”。五楼则是“察观”、“道法”、“义勇”、“志正”和“德善”五座教学楼名,红白相间,方正厚重。我们还特别重视党建“先锋阵地”建设,让“红色元素”在校园内随处可见、随时可见。每一个场地和区域均文化优先,具有良好的育人氛围,处处彰显学校的文化品位和独有品格。
        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生活、学习的学生,他们的不良行为明显低。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进行了艺术化的楼道布置:以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环保等内容为主题,警示语、绘画、书法诗歌等为题材,制作了精美的框子挂在楼道墙面上。楼道里除了名人画像外,又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各班的外墙上张挂了本班同学的作品,这样一来,墙上除了定期更换的孩子们的作品,一直都保持的干干净净。在校园环境中渗透艺术教育,可以明显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动机,有效抑制学生的不良行为。
        二、读书育德活动——用智慧滋养心灵
        学校强力打造“书香校园”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在阅读活动中接受教育,明白事理,规范行为,学会做人。除了各个班级开展的读书活动以外,学校每周五还利用“红领巾小广播”将大家平时看到的美文与全校师生分享。现在这个活动各班报名踊跃,在一个个充满哲理与智慧的美德故事中,学生不仅受到了熏陶,也在实践与分享中进行了自我教育。另外,学校还积极利用中午看班的时间让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到学校阅览室借阅图书,增长知识,提高修养,积淀内蕴。每年三、四月份是我们全力打造的“五大好玩节日”之慧雅读书节。届时全校师生力推读书活动,开展全面阅读,营造书香校园。今年的读书节活动期间我们还举行了“本土作家走进淼小活动”。伴着微微寒风,初冬悄然而至。11月22日下午,常熟市作家协会张伟怡走进我校,与五六年级孩子们畅谈他的文学梦,学校还聘任张老师为我校的少先队“校外辅导员”。
        (一)教室文化建设——一道灵动的风景
        学校各班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创建健康文明、催人向上的教室环境。走进该校的教师你会觉得眼前一亮:“心情小屋”、“青青芳草地”、“聪明智慧果”、“优点卡”、“班级之窗”、“我行我秀”等伴着花草点缀,使“教室的墙壁也会说话”。这些都是孩子们与班主任老师一起精心设计的教室文化建设的窗口。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也是规范学生行为的主阵地。
        (二)中队文化营造——班级的精神支柱
        中队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品德,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在中队辅导员的引导下,孩子们集体给自己的中队命名,设计队标,创作队歌,制定班级规范,规划奋斗目标。

于是,勤劳的“小蜜蜂中队”、团结向上的“向日葵中队”、意志坚定的“小松树中队”、机灵活泼的“小灵通中队”,以及“远航中队”、“小铃铛中队”……当这一个个鲜活名字伴着鲜活的儿童群体诞生时,孩子们心中自然树立了神圣的精神支柱,燃起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各中队的向心力和学生的归属感。
        三、心理健康小屋——孩子的倾诉友伴
        “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像孩子一样生活”。来自孩子们的心灵需求,就是德育的最佳资源。我们学校开设了“心理小屋”,配备了兼职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和分析,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
        同时我们努力挖掘学科教学、各类教育活动中心理因素的基础上,启用心育读本,开设心育课程,开放“心理小屋”,开展“你的心事我来听”等户外心灵交流,并进行问卷调查,开设网上谈心专栏,利用心理日记本以及镇公益关爱心理活动等多种方式构建开放的心理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放心心灵的地方,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是他们诉说烦恼,畅谈心曲,悄述心语的自由天地,从而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四,我们学校聘请的12名校外心育专家也是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就会准时走进课堂、走近学生,给二、四、六年级的所有孩子呈现别样的心理健康课堂,帮助他们接受心理辅导,提高心理素质。
        四、多种活动载体——学生的发展平台
        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与特点,积极实施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修养。为此,我们主要通过构建两个特色项目:中国象棋和中华武术。着力三大成长庆典:水润启蒙入学礼、水润启智成长礼、水润启航毕业礼。打造五大好玩节日:做百样“水性”作品——多彩水润节(1、2月份),积极开展“水态德育”活动、“水润教育”沙龙、“水性成果”展演等;读百本好书佳作——慧雅读书节(3、4月份),力推读书活动,开展全面阅读,营造书香校园。今年的读书节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扎实有效,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信仰;想百个奇妙点子——魔幻科技节(5、6月份),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一滴水”“一张纸”“一片叶”等开展系列主题科技活动,让队员展开头脑风暴、提升创新思维。“善于积淀、勇于绽放”的科学探究精神一定会让淼小学子深深扎根于优秀文化的土壤,因为我们坚信:给学生一颗种子,他们的梦想终将扎入泥土、生根发芽。练百般运动技艺——活力体育节(9、10月份),举行的田径运动会暨阳光游戏竞赛,主要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点:每班10名田径运动员参加校级田径比赛,亦为参加高一级田径比赛选拔优秀苗子;线:每班参加四个团体游戏竞赛,要求每个项目10名学生,5男5女,每个学生只能参加其中两个游戏。学校还明确了其中一个项目正副班主任老师须参加,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参与率,且师生同乐;面:所有学生参加眼保健操、广播操、冬锻项目和大课间的展示和比赛;赏百例名画名曲——缤纷艺术节(11、12月份)。至今已是第18届,学生精彩演绎,活动精彩纷呈。而每一届的艺术节闭幕式暨迎新联欢会都是全校师生翘首以盼的盛大节日。
        “面向全体,关爱每一个”是我们淼小少先队工作秉持的基本原则。关爱儿童,就必须让每个少先队员都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就必须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课程。课程是一所学校好坏的根本。我们紧扣“水润教育,幸福童年”的课程目标,积极构筑好“普适性课程”和“特需性课程”两个实施平台,着力“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主题活动”三个维度,用好“等级制、积分制、展评制”三项评价策略,抓实抓好“课堂教学、学生社团、系列活动”三大实施路径,组建了“国际象棋”、“沙盘游戏”等7个校外专家社团和“纸艺”、“二胡”等12个兴趣小组供学生“菜单式”选择,全力塑造“动的起来、静的下来”的良好淼小毕业生形象。
        我们在“水润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以水性、水品浸润人性、人品,提出了“三色”课程齐头并进的理念:即以国家课程作为“底色”课程,以校本课程作为“本色”课程,以成长课程和水培课程作为“亮色”课程,我们“依托水资源、开发水文化”:水景秀雅(环境类课程)、水文吟诵(阅读类课程)、水动无限(体育类课程)、水乐悠扬(音乐类课程)、水舞畅玩(舞蹈类课程)、水产体验(水培类课程)……我们为此还专门开发了《水文化》特色校本读本,让活动主题化,让主题特色化,让校园亮起来。
        五、关注每项细节——德育的巧妙支点
        从走好路、扫好地、常好歌、行好礼开始,从上好课、做好操、认真作业、文明待人起步,每周一个重点,每天一点进步,形成少先队员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具体的点滴生活小事中学会做人做事的基本素质。我们同时制订了相关的行为细则,以此来规范队员的行为,引领队员的思想。我们提出了养成“八大”好习惯,成就“润·趣”好少年的少先队工作总目标,特别是提出“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的少先队行动思路,要求从行好礼、读好书、写好字、走好路、吃好饭、唱好歌、健好身、扫好地八个方面予以强化实施,学期一条主线,每月一个主题,每周一个重点,每天一点进步。本学期我们在晨读、就餐、运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接下来的一年,我们少先队将重点开展“四好四做起”行动: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从能微笑会打招呼做起;做个好学习的好孩子,从爱晨读不迟到做起;做个讲秩序的好孩子,从右行慢走做起;做个有涵养的好孩子,从就餐吃尽吃静做起。
        强化队员的行为规范,促进队员良好的习惯,开展富有成效的少先队工作,是一项博大精深而富有艺术的阳光工程,需要我们注重平常,关注细则,需要我们“零距离、低重心、多载体、全辐射”地开展工作,我们的德育、我们的少先队工作才能真正触及并占据孩子的心灵,才能直达孩子的心灵深处并真正产生功效,才能伴随并引领、充实着孩子的美好人生!
        
        
        作者简介:陈黎明,1975.05,男,民族:汉,籍贯:江苏省常熟市,学历:本科,现职称: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校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