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肖林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350
摘要:近年国家加大新课程教育改革力度的同时,也要求各大教学机构做好学生人身安全管理。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学机构,其近年来由于学生外宿、出行、交友不慎等问题所引发的人身安全事件频发,从而导致社会媒体与公众的舆论质疑,这使得高职院校学生人身安全防范机制的构建管理工作,也成为一项全民关注的热点议题。
对此,本文立足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安全教学角度,先是展开对对高职院校构建学生人身安全防范机制必要性、人身安全管理问题及原因的相应探讨;其后,进一步为我国高职院校提供相适用的学生人身安全管理对策,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机制
前言
相较于我国的高校机构,高职院校具有其特殊性,且大多属于民办院校机构,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文化素质、思想觉悟相对其他高校要低下。因而,当高职院校面临学生人身安全管理问题之时,通常也容易引发更加复杂的社会舆论,长此以往,容易影响到我国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建立能够保障高职院校人身安全,提高对学生学习与生活兼容管理的人身安全防范保护机制,与此同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以思想教育为前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就尤为必要。
一、高职院校构建学生人身安防范机制的必要性
(一)全面提高学生人身安全防范意识的必要需求
虽然在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方面,我国高职院校人相较其他高校,当前是处于弱势地位,但其同校是培养社会人才,输送各类人才资源的教学基地,因而,如何在面临外部环境的变迁,在保障学校教学秩序健康运作的同时,构建一个和谐和宽松的教学环境就十分重要。
高职院校构建学生人身安全防范机制,一方面可降低自身与其他高校面临的教学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科学的人身安全防范机制,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自主保护意识、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和警惕性,也可学生在学生和生活上,进一步加强对不安全因素的洞察能力。因而,这对于高职院校与学生而言,同样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重要根本和保障。
(二)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及家庭安全的必要需求
在经济与物质发达的21世纪,大多高职院校学生缺少社会磨炼,面对外界,一些人攀比心重,追求华而不实的生活享受。由于在这个年龄阶段,高职院校学生仍属于心思比较单纯,社会经验不足,从而导致他们在面临压力困境之时,容易因外界诱导而发生思想行为偏离问题,并诱发人身安全风险事件。
鉴于此,高职院校注重学生人身安全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这对于保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建立相应的人身安全防范机制,有利于减少学生对非法事件、不良人员的效仿与接触行为,通过为学生普及安全防范知识,使学生学会对危险的辩识及应对能力,这对家长及学生的家庭安全而言,也是高职院校应尽的教学义务之一。
(三)是促进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关键?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复杂,因而,如何面临来自不同地域和存在性格差异的学生,做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规范管理,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办学需求,在响应国家教学改革政策的同时,也应加强对校园暴力、学生斗殴、学生逃课及私自出游等事件的综合治理。
以2015年,发生在云南某高职院校的事件为例,一名男生逃课外出上山游玩,由于当天山路湿滑,导致其不慎坠崖后致死,最后家长谴责学校教学保护措施不严,从而提出高额赔偿。这一事件不仅该高职校面临经济损失,同样也面临媒体的肆意报导和公众的舆论。由此说明,高职院校除了要做好对学生课堂教学指导,也需要对学生的课堂纪律及私自外出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否则其教学质量推进也将无从谈起。?
二、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人身安全管理问题与原因浅析
(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人身安全管理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是以职业教育为主,其主要是对经济困难、急于走进社会、从事劳动就业的青少年,提供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帮助。但随着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规模在不断扩展的同时,也面临更加复杂的学生管理问题。具体包括:
(1)偏重职业技能教育,忽视德育思想培养
德育思想培养,是当前大多教学机构较为忽视的问题。根据调查得知,当前我国近65%的高职院校多以开展职业规划、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等相关课程活动,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并没有开展相关课程;另外,有35%的高职院校虽然有构建学生人身安全防范机制和教学机制,但多以宣传为主,而具体的预防措施、应对措施和科教课程并没有实践和开设。
综上可得知,我国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疏于对学生的人身安全管理,且相关机制内容流于形式。由于学生德育普及工作不足,容易降低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最终,也影响学校整体的教学管理质量。
(2)安全教学方式单一,不具有实用性
一些高职院校至今为止,并没开设安全教育部门和管理体系。例如,关于生活健康、卫生防范、医疗应急等相关知识,学生通常是在展览和讲座上,才可以接触和听学到。这使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难以学习到更多生活安全知识,因而,这导致学生的知识面难以扩展,并延伸到生活、学习以及社交等各方面。
(3)体制陈旧落后,难以发挥学生人身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近年来,国内一些高职院校过于追求办学规模与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学生系数增长也容易增加学生安全风险概率。例如,一些高职院校无论教学体系和学生人身安全机制,至今停留在传统阶段,从而难以提高对校内事务及学生思想行为的有效性管理。
(二)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人身安全管理原因
(1)学生自我意识薄弱,价值观感不强
从原因方面出发,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意识及价值观感低下的主要原因,可总结为以下两点:
一是相对其他高等院校,其学习能力和自主管理难力,相对薄弱。由于其成长经验不足,导致其对个人的求学、就业、人生规划目标不清晰;二是一些学生思想觉悟、自我价值实观动力不足,其在进入高职院校就学之后,不仅不擅长人际社交,缺少与同学师长的沟通互动,若长期受消极思想影响,容易出现身心健康问题,并沦成为校园与社会人身安全事件的高风险对象。
(2)复杂的外部环境及治安问题带来的学生人身安全影响
由于高校院校学生是以职业求学为主,大多学生通常处于半工半读,或从事社会兼职的状态。而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而一些学校开设在治安混乱的区域,高职院校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更容易面临诈骗、勒索、人身威胁及校内外暴力冲突事件。
再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过度招生,导致学生毕业后,面临更严峻的求职和实习竞争,这也容易导致校园安全事件和学生矛盾加剧,最终也给高职院校的秩序运作带来负面影响。
(3)高职院校及学长家长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监督不足?
一方面在于,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高层,仅注重应试教育和追求经济效益,而认为学生安全管理事务不重要。从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安全教育资源、师资团队和管理设施的建设管理,这极容易引发校园暴力、学生冲突、公共安全事件的出现;
另一方面在于,一些学生家长因工作繁忙,过于依赖学校对孩子的单向教育,而疏忽了亲子互动教育。因而,当孩子面临人身安全事件之时,学校与家长双方都容易陷入混乱,这不仅会加剧问题的扩散,也容易因此错过了最佳的应对时机。
三、高职院校学生人身安全防范机制完善对策
(一)增强学生人身安全防范意识教育理念
学生人身安全管理,不仅关系高职院校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未来人才的培养大计。对此,我国各高职院校应重此学生人身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严格做好对学生人身安全防范的宣传与教育保护工作。
一方面,积极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社会、媒体、家长共同参与,共同做好对学生正确思想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普及教育,以提高学生价值观感的同时,增强他们的风险识别应对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了解学生的就学问题和需求,从心理健康与生活方面,为其提供相应的辅导帮助;
(二)构建针对性的学生人身安全预警机制
为防范于未然,各高职院校在注重学生人身安全防范机制构建与完善工作的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建立相应的学生人身安全预警机制。
其主要作用在于,一来可对心理、思想、行为存在异常的学生,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及时采取措施,为他们提供帮助;二是对已发生的风险事故,需要积极应对并解决,不推脱责任,从学生及家长的利益角度,最大化地解决并根治存在的问题风险。
(三)健全学生人身安全教学内容及管理架构?
虽然高职院校的就读学生,多数来自经济相对困难的家庭,但大多人也属于独身子女。对于家长而言,孩子是他们的心头肉,大多学生从小也受到家长的溺爱和过度保护。
对此,一方面,各高职院校需要对学生的家庭成长背景进行调研,以此做好对学生性格差异、学习需求的评判依据,其后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校园安全教学体系内容;
另一方面,可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构建相应的组织架构,具体包括:设置预防管理机制、监管部门、师资管理团队等等。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严格遵从相关的管理原则,做好对校园内外突发事件的应对及预案管理。
总结?
现代高职院校构建学生人身安全防范机制,并完善相关教学管理内容,不仅能够促进学校的教学发展,同时也是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自我管理能力、风险事件应对的重要保护措施。
本论文通过结合笔者个人职业教学经验,对该课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论述高职院校加强学生人生安全防范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并对相关问题原因进行总结梳理之后,提供相应的完善对策,期望能够为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提供实用的参考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华.大数据在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发展的应用分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01期
[2] 戴彩云.关于社会工作融入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9年02期
[3] 王磊.探讨人本理念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8年32期
作者简介:
姓名:王肖林,单位: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