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徐庆华
[导读]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徐庆华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城南学校 256400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是整个学习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动手能力,并且增加实验环节能够让学生最为直观地了解到所学习的知识点的原理。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教学阶段,实验相对不受重视,以老师为主,学生更多的为观察者,而非自主实验者。这种教育模式想有悖于实验教育的初衷,故而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对其进行改进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应用
        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分布改变了人们惯有的思维和行事方式,对原有的行业体系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产业的互联网化成为商业浪潮的主旋律。如何适应互联网的特性变革思维方式,成为人类社会各个行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课题,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应用做论述。
        1活动目标与内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可以适应学生自身及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能力和必备品格,其根本目的是培养综合发展的人。基于传统线性思维的课程设计可以用于知识点的传授,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观点来看,学科知识只是素养形成的载体,学习活动才是真正形成素养的渠道。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1活动目标设计
        从三维目标指向核心素养活动目标是统筹探究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能为活动的实施提供行为取向与准则。良好的活动目标能够针对内容发挥导向作用,也能够评价活动效果。当前,大多数探究活动的目标仍是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维度来制定。然而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并非是将能力分为三个维度来单向解决,而是需要综合调动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从形成机制看,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精髓的深入整合与提炼,三维目标为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要素和路径。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学科教育的内涵,是对人的真正回归。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其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以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支撑,在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基于特定目标的驱使,培育学生在科学方面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因此,通过科学探究,由掌握科学知识延伸至科学态度的形成,最后到学生形成科学素养,构成了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四层目标:科学知识、思维、探究及科学态度。
        2创设情景,角色教学
        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单一化现象突出,在教师对教材内容比较熟悉的情况下,根据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个人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然而没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将会让科学课变得枯燥。创设情境,角色教学则是现在教学的中心线。情景教学是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包含相应的教学活动,学生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包含于其中,而且应用于其中;不光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同时,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去组织教学,不同的阶段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都有比较大的差异,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贴近学生的特点。例如,在《食物到哪里去了》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创设情境,分角色教学。把人体的消化器官变化成角色,让不同的学生来扮演相对应的角色,并且要了解每个器官的特点和功能。如口腔是人体消化道的开始,它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促进食物的消化,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依次是食道,其次是胃,小肠,大肠。教师可以把整个的消化系统模拟成一个大工厂,每位学生都要根据自己的“岗位”站位,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学习欲望迅速上升,课堂的氛围也急速高涨。这样的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迅速地融入课堂中,快乐地学习知识。
        3渗透科学精神
        对于小学生而言,科学精神主要涵盖着对困难进行克服、充分尊重客观事实、理解他们、善于提出疑问,等等。这些精神的培养主要是借助科学知识学习、研究以及参加科学实践活动等形式实现的。科学精神对小学生更好地进行科学知识学习,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需要充分重视科学精神的渗透。对此,教师可以多为学生们展示科学实验、科学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们建立起科学意识,以身边发生的现象作为研究的入手点,探索科学的奥妙。总之,科学精神的养成为学生未来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结语
        小学时期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黄金时期,小学生正是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年龄,在科学技术与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掌握学习科学知识的习惯才是重中之重,养成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更是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静.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6):12.
        [2]谢秩明.小学科学教学现状与对策[J].俪人:教师,2019(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