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荣海1 吴希珍1
济南市莱芜第四中学高级教师 山东济南 271104
济南市钢城区艾山地二中学一级教师 山东济南 271104
摘要: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取得了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区教育系统开展了“后疫情下的学科智慧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向学生传播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携手抗疫涌现出各行业的英模事迹,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科学的精神和社会责任”,用学科的智慧去对抗病魔,鼓舞学生战胜对病魔的恐惧,构建“疫情—抗争—参与”的学科课程价值目标。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新冠疫情;英模事迹;疫情—抗争—参与;爱国主义精神
2020年初中国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举全社会之力,人民众志成城,取得了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体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1]。在后疫情下为了既能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又能够减小疫情对学生正常学习的影响,学校开展了“疫情下的学科智慧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一.你不是处于一个和平的年代,你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历史、语文、政治学科分别从“贫弱的旧中国、当代英模、中外对比”三个视角,向学生传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战胜新冠疫情的决心和成果,展示中国共产党将人民的健康置于核心地位的执政理念。“你不是处于一个和平的年代,你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这一句火遍网络的话,在这次遍及世界的新冠肺炎提请中得到最好的诠释!这句话成为我区学生在这次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携手抗疫,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殊死斗争的社会实践经历的共同理念认知。
1.贫弱的旧中国,疫情中的人民生命如草芥蝼蚁。
历史学科以“贫弱的旧中国疫情中的中国人民”为主题,搜集书面和网络等媒体中“贫弱的旧中国疫情中的中国人民”的历史图文资料,配以历史背景介绍和疫情中苦难的中国人民的悲惨生活文字说明,向当代中学生介绍旧中国,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东北和中原等地区进行惨绝人寰的鼠疫和炭疽细菌战的历史图文资料。活动主题思想的是“和平-忧患-奋斗”,让学生知道,没有主权的国家是没有能力保护她的人民,没有和平的国家她的人民就不会幸福的生活,让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让学生明白和平时期不要忘记忧患,忧患意识不是悲观失望,而是努力积极、推动转变,化危为安、转危为机[2]。中华文明是唯一由远古文明延续至今,并发展成熟形成的现代文明,就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忧患意识”。中华民族面对“灾难”来临,积极抗争,愈挫愈勇,化危为安,转危为机,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并再次走向伟大复兴和辉煌。心中有家国,努力学习,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参与和见证,从苦难中走出来的新祖国百年后的再次伟大复兴。
2.你的岁月静好是靠无数的中华“脊梁”在前面为你“遮风挡雨
”换来的
2020年初在武汉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军警、干部、志愿者冒着感染病毒的生命危险,秉承“国有难,召必回”的赤子之心,舍小家顾大家,驰援武汉。
语文学科以“2020年冲锋在抗疫第一线英模事迹”为主题,利用2020年冲锋在抗疫第一线英模现实图文资料,向学生宣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战胜新冠疫情中涌现的英雄楷模事迹。主题思想的是“疫情-抗争-脊梁”,让学生知道,在这次席卷世界的疫情中,中国疫情之所以被迅速控制,没有造成疫情灾难是因为有无数英雄站在了抗疫第一线,用他们充满责任、担当、大爱的坚强臂膀,为我们挡住了“凶猛残暴”的病毒,形成一道道防护墙,我们才有了充满阳光安全的校园。让学生知道,当灾难来临时每一个中国人要团结起来、坚强起来、行动起来共同担当,众志成城,建立全国人民命运与共的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灾难,共建祖国美好家园。让学生知道,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大“疫”当前,我们学生不用担心病毒的肆虐,能安全的坐在教室里学习,但要有颗感恩的心。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感恩的民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令其感恩戴义,怀预报之心”,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并将其心中感恩意识转化为自强意识、团结意识与责任意识的人生价值观,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学生,勇做中华民族未来的“脊梁”。习主席说“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培养学生要有担当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只有主动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
3.幸福的中国是因为有将人民的利益置于核心地位的共产党领导。
高中生是我们社会中的朝阳群体,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守护者,刚刚对社会有些懵懂且不谙于世事的高中生,用新奇的思考眼光,审视自己在这个社会所经历社会实践,通过直观的感受和经历建立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环境背景下,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时的紧张、恐惧、焦虑以及替代性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压力反应[4],青春期中的高中生,心志尚处于成长时期,更易受社会消极、负面、甚至反动的信息影响,在认知、情绪、行为、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出现过激反应和消极意识。
政治学科以“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党的核心利益”为主题,举办了主旨为“生命-疫情-信仰”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收集整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民的生命安全为重,领导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政治事件,收集西方发达国家面对疫情时的国家政府行为,通过自己在这次“抗疫”战中亲身经历,在对比中思考其中的政治原因,特别是认真学习和领会习主席在抗击疫情时的指示和讲话: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要“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要“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最辛苦的岗位,党员必须先上”,这是中国共产党和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国家担当”,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将人民的利益置于核心地位政党。学生通过对比当下国内外执政党和政府在疫情肆虐时,在国民生命与经济间的抉择政策,认识到我国在疫情严峻、复杂、多发态势的情况下,党和政府及时果断采取了最严格、最全面、最及时的防控举措,在最短的时间内战胜疫情。引导学生自主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认同,进而进一步增强跟党走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4]。
二.科学认识新冠病毒和灭杀病毒,不信谣不传谣,积极抗疫,战胜恐惧。
2020年初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短时间内在国内引起了恐慌与焦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举全社会之力,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迅速展开了与新冠病魔的殊死搏杀,同时积极宣传新冠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宣传科学预防新冠病毒传播和灭杀新冠病毒方法,自觉抵制谣言,科学防疫,战胜恐惧。
1.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认识新冠病毒,科学预防新冠病毒传播
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 RNA 病毒,因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并且可以跨物种传播[5]。据报道,在武汉爆发的新冠病毒可能与 SARS 病毒同样源自蝙蝠,并通过穿山甲等中间宿主传染给人类。2020年2月2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6],国家从一切可能源头上坚决杜绝新冠病毒的传播源。
生物学科以“科学预防新冠病毒传播”为主题,举办了主旨为“疫情-预防-健康”的学习活动。
生物学科查阅有关报道资料,总结各方面信息,主持制作了有关新冠疫情的图文宣传栏,①新冠病毒的传播源:主要是动物,医学证实新冠病毒在无预防的条件下,携带新冠病毒的动物会将病毒传给人类,造成人类之间相互传播,辟谣新冠病毒极易形成大面积人群传播的谣言,只要科学防疫,就一定会断绝新冠病毒的传播,消灭疫情。②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一般是飞沫、接触、空气;人群普遍易感染。③新冠病毒预防方法有:少聚集,出门戴口罩,保持健康距离;勤洗手、科学洗手,不接触一切可能携带新冠病毒的传染源;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教室空气流通;避免接触野生禽畜。④新冠肺炎临床症状:初期患者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一周后约半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的呼吸综合征、脓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同时生物学科还主持进行了自主探究认识新冠病毒校园网络知识竞赛。让每一个学生科学认识新冠病毒和预防知识,并与家人分享,争做“抗疫”一线的志愿义务宣传员,践行一个优秀共青团员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意识。
2.科学预防和灭杀新冠病毒,践行化学“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社会实践”的核心素养目标。
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与农业、生命、环境、材料、医学等关系紧密,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学科素养和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因此,化学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一定会扮演重要角色。1983 年,上海地区暴发甲肝,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杀菌消毒、阻断疾病传播的方便高效的消毒剂,金耀光团队在顾德鸿等消毒专家的指导下,克服重重困难,经过无数次尝试,成功发明了 84 消毒液,在上海甲肝、2003 年“非典”以及新冠肺炎肆虐期间,84 消毒液大显神威,为全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战发挥了重要作用[8]。化学学科结合有关生物知识,依据高中化学相关知识,开展了从“飞沫”传播和化学消毒剂两个方面,开展了主题为“疫情-杀毒-参与”探究实践学习活动,辟谣病毒难以预防和灭杀的恐惧心里。
⑴新冠病毒“飞沫”传播的化学机理和科学性预防的必要性
“飞沫”是一种直径在15-100μm(微米)之间的极小液滴,飞沫核的直径<5μm。飞沫核可以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至远处极易在空气中飞散,在空气中飞散距离一般为1-2米。飞沫传染是许多感染源的主要传播途径,人咳嗽、打喷嚏、说话时,喷出唾液“飞沫”液滴,新冠病毒附着其上,随空气扰动,“飞沫”液滴会短时间、短距离地在风中漂浮,在其飘散范围内,因呼吸、张口或偶然碰触到眼睛表面时黏附,会造成接触的人受到感染[9],因此必须保持健康社交距离。
新冠病毒附着在“飞沫”在风中漂浮,由于“飞沫”核的直径<5μm,因此,可以通过佩戴口罩进行预防。市场上销售的口罩主要有:棉布或纱布口罩、活性炭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N95口罩。棉布或纱布口罩主要用于日常生活中防尘和保暖,并不能用于病毒预防。活性炭口罩中含有活性炭过滤层,利用活性炭比表面积大和吸附能力强等优点过滤一些有害尘埃和气体,例如P2.5粉尘、雾霾和装修材料中的苯(C6H6)、氨(NH3)、甲醛(HCHO)等,但是对病毒的过滤能力较弱,不能有效隔离新冠病毒的传播。医用外科口罩的核心材质是熔喷布,是一种聚丙烯超细纤维材料,由许多纵横交错的纤维以随机方向层叠而成,纤维直径可以达到 1-5 μm,可以有效抵挡飞沫的侵入[5];医用N95口罩对空气动力学直径在0.7-10微米的颗粒的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能有效过滤和净化所吸入的异常气味(有毒气体除外),帮助降低某些可吸入微生物颗粒物(如霉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等)的暴露水平,但并不能消除接触性传染、生病或死亡的风险 [10] 。但要注意的是老人、小孩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个体呼吸能力较弱,在长时间佩戴过医用N95口罩后有可能因缺氧而导致头晕和呼吸困难,选择佩戴更要谨慎。
⑵探究消毒液制备方法及杀毒原理,普及科学杀毒理念
学习高中生物知道,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主要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是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由一个或多个核酸分子(DNA或RNA)组成的基因组,其外面有一层蛋白或脂蛋白的保护性外壳,所以消毒可以有效地预防新冠病毒。新冠病毒杀毒探究小组结合高中有机化学蛋白质变性杀菌消毒知识提出了几种杀灭新冠病毒方法,紫外线照射、加热、酸、碱、重金属盐或加入有机物。由于一些杀毒剂自身剧毒(如重金属盐)、与其他物质混用发生反应生成剧毒物质(如84消毒液与洁厕净等酸性物质混合生成剧毒气体氯气)、有强腐蚀性(酸、碱),小组学员要从可行性和安全性角度,逐一筛选,防止消毒可能会变成“投毒”。探究小组结合化学知识科学选择了6种常见消毒剂,并列表介绍它们的消毒使用方法、消毒原理、适用范围和场所、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细致讲解实现科学杀灭新冠病毒防疫目标,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发生次生伤害。
表1:常用灭杀新冠病毒剂或方法
消毒剂(或方法) 消毒原理 消毒使用方法 适用范围或场所 注意事项
紫外线照射 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生物)。 紫外线杀菌灯 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白天不可使用,以免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引起损伤。
75%乙醇(v/v) 蛋白质变性 喷雾或涂抹 皮肤消毒或清洁 乙醇易燃,应远离火源
84消毒液 次氯酸钠及水解产物次氯酸都有强氧化性,将病毒氧化变性杀菌消毒(化学)。 稀释后浸泡或喷雾等 自来水、蔬菜、水果、餐具、医疗器具的消毒 不能用于有色衣物消毒,以免被漂白;不能与与洁厕净等酸性物质混合生成剧毒气体氯气(化学)
苯酚或苯酚钠溶液 蛋白质变性,凝固 稀释后浸泡或喷雾等 手、皮肤;医疗器具等消毒 苯酚有毒,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清洗(有机化学)。
表2:拓展视野:常用其他灭杀新冠病毒剂及注意事项
二氧化氯
(ClO?)气体,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习题)。 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蛋白质和核酸,导致微生物死亡[11]
投加并混匀、浸泡、喷洒和擦拭[11] 用于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消毒;食品加工器具、餐饮具、蔬菜和水果等的消毒;生活饮用水(包括二次供水)、游泳池水、医院污水、城市中水的消毒处理;非金属医疗器械等的消毒[11]。 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不宜与其它消毒剂、碱或有机物混用;有漂白作用;对金属有腐蚀性;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高浓度消毒剂接触皮肤和吸入呼吸道;如消毒剂不慎接触眼睛,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就医[11]。
过氧乙酸 氧化病毒蛋白质变性 溶液浸泡、喷雾、加热熏蒸 浸泡塑料、玻璃、被褥、衣服等消毒;喷雾对常用器皿、运输工具和室内外的门窗、地面、墙壁等进行消毒;15%水溶液加热熏蒸对室内空气消毒(化学与生活)。 防止皮肤灼伤;避免对物品的腐蚀和损伤
三.后疫情下的学科智慧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想
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教导学生时说,“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话语中毛主席对中国的学生寄予厚望,认为中国的未来决定于当代青年学子。通过这次活动发现,教师只要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让他们在实践中来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成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个社会,用自己的思想去规划这个社会,用自己语言说出对这个社会未来的期盼,用行动去积极建设这个社会,而我们教师只要做好学生的参谋,鼓励、引导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中出现的错误,我们的当代中学生就一定会成长为习主席所期盼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未来的“中国脊梁”。
参考文献:
[1]甘霖.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战“疫”的最大优势[J].红旗文稿,2020(8):9-12.
[2] 颜晓峰。在抗议中增强民族忧患意识[N].光明日报,2020-03-17
(06)
[3] 袁宗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N].光明日报,2019-05-24(06).
[4] 贺立秋.疫情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与对策[J].辽宁
高职学报,2020,22(08):6-10.
[5] 沈骏宇,柴文,刘龙飞,李玉红,曾小君,李金星.抗击疫情,砥砺前行——《大学化学》线上教学中融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教育[J].广东化工,2020,47(08):204-206+182.
[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N]. 人民日报,2020-02-24(02)
[7]叶小舟,李慧慧,文利柏,刘永红,梁建功,王运.农科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J].大学化学,2017,32(01):26-30.
[8] 万福贤,王日为,于斌,张元红,李映,张丽丽,艾仕云,姜林.“化学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专题教学[J/OL].大学化:1-8[2020-08-1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15.O6.20200702.0850.002.html.
[9] 贾朋群,孙梦晗.飞沫传播与社交距离[J].气象科技进展,2020,10(02):132-133.
[10] 卢玮. N95型口罩与医用口罩对细菌滤过性能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M].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GB26366-2010.2011-06-01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