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学案引领下的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李生徳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初中的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都在不断的调整

        李生徳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第三中学    810906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初中的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都在不断的调整,以适应新课改的变革。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投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获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对于生物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初中生物作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生未来的理科性学习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初中生物是生物学习的初始阶段,但也离不开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尤其对于这些刚接触生物的中学生群体而言,生物实验对于其学习兴趣、学科认知和学科素养的培育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良好的实验教学直接决定着学生学科入门的实际效果,对于培育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但是,有些学校仍把“应试”作为主要教学任务,比较注重学生的升学情况,对于生物实验注重程度不够,有些实验课基本“形同虚设”。正如上文所言,在生物实验课堂中,缺少探究性实验教学,大多实验是由教师来操作的,教师一个人充当了全部的角色,学生未能有效参与到实验中来。同时,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仅仅是停留在某些实验的表面,根本没有通过实验现象发现和探索生物知识,显然偏离了实验辅助生物教学的宗旨。
        2导学案引领下的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模式
        2.1精心导入,启发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将化为灰烬。”从我国大教育学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中,都可发现启发式教学思想。可见,启发式的教学导入尤为重要.例如,在新授课“血液的管道——血管”一节的导入环节,教师普遍采用将生活中常见的水和水管的关系与血液和血管的关系进行类比,从而有效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仔细分析我们发现,类比的导入策略虽然能够成功引出课题,但是没有达到启发教学的效果,也没有激发学生学习三种血管的结构、功能特点的兴趣。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命观念中的关键能力之一即是“结构与功能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分析和解释一定情景中的生命现象。教师若改进为“感受血管”活动,即让学生找找脉搏,看一看手臂上的青筋,说一说指尖出血是怎么回事。这样可以顺利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同学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主体感受以及生活经验,对比发现人体三种血管的位置、结构特点等是有差异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教师通过顺利引发学生的思考,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利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解释自己在感受血管活动中的主体感受和生活经验,达到首尾呼应,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2.2凸显学生学习主体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需要老师多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在初中生物课堂合理运用合作探究来开展教学,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合作意识,给予学生更多机会进行自主思考、合作分析和小组讨论,使生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3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
        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只凭借着书本和我们教师的一张嘴是不够的,若是加上板书学生们便更加地专注于板书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进行反复的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达到为学生们呈现丰富多元化课堂的作用,为此,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或电影短视频等途径对学生们进行授课,从而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们对于课上所学内容的理解吸收。例如:我们教师可在讲课之前为学生们播放短片对学生们进行课程导读,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以此方法牢牢地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学生们进行观看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产生疑问,那么这些疑问将会成为我们课堂上的重点,在课程接下来的进程中会继续进行相关学习,在保有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同时充分联系现象揭示事物本质。在对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进行讲解时可由学生们上前对这一现象进行画图,有效地促进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此方法可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心,进而产生探索精神,人们对于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格外关注的。
        结语
        总之,应注重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实施立德树人式教育,注重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同时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从而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导学案的教学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D].邓莉.四川师范大学2014.
        [2]导学案究竟导了什么[J].郭元祥.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3(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