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精美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
2020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版)已经颁布,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四新”号角响彻教育界。无论是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还是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已经不是挂在嘴边的空话;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实施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已被提到空前的政治高度。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知识传授、分数为要的教育模式已经凸显了极大的弊端,学生的身心与健康遭到摧残,青少年天性和能力得不到应有发展,孩子们两耳不闻窗外事,眼界狭隘,心境不高,爱国主义思想和传统文化意识淡薄,严重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全面需求,五育并举确需重视。或许我们对分数的执著习以为常,智力发展固然重要,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也间接影响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兴旺。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统编教材的实施、思政课的落实等都体现出德育的重要性,当前诸多年青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善恶不明、黑白不清,也充分表明体育、劳动教育和美育的加强已迫在眉睫。
五育并举已不是全新的教育理念,其顺利实施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于学校的贯彻落实和创新,在于教师和家长育人理念的改变,只要心存五育理念,五育并举随时可以实施。即便是学校一场运动会,亦可让五育之花并蒂绽放。
一、德育——渗透在文明班级评比中
校运会是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的一种重要形式,既可以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还具有振奋师生精神,活跃学校生活等作用,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校运会应该是一场融竞技与友谊为一体的运动会,是一场渗透德育理念、文明和谐的运动会。
作为组委会,应全面谋划,在体育竞技之中融入德育。毋庸置疑,校运会期间进行文明班级评比是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举措,亦可以班级为单位,评选校运会礼仪之星。因为这些评比的标准,不外乎学生的出勤率、行为习惯、文明礼仪、集体主义精神等。出勤率反映的是校运会期间学生对班级体育赛事的关心程度,行为习惯反映着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文明程度,文明礼仪反映的是学生在竞技状态下的待人接物,集体主义则反映着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互相关心和帮助的精神风貌。因而,校运会期间进行文明班级评比,不仅有利于运动会有序、文明开展,更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贯彻落实,使德育工作依附于校运会而充满生命力,不再显得单薄而流于形式,可以说,详细的文明班级的评分规则总是渗透着无限的德育智慧。
二、美育——融入到校运会会徽设计中
美育是伴随人们一生的东西,100年前,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美育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它通过审美活动陶冶人的性情,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同莘茂校服所提倡的“用美的校服,对学生进行美的化育”,通过莘茂美育校服,传递知美、识美、行美的美育理念。同理,校运会可以提倡学生进行会徽设计帮助他们形成美的品格、美的素养、美的情操和美的形象,用会徽传承校园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塑造校园新风貌。一个富有内涵的校运会会徽,其中的颜色搭配、线条组合、意蕴内涵等,均是设计者乐观心态、美育思想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折射,反映了设计者对美的参与和追求。校运会组委会如果能够引领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到会徽设计中来,不仅仅是使受教育者增加知识,而且引导了受教育者追求人性的完美,追求一个有意味、有情调的人生,使创造者和欣赏者都能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熏陶和感染,从而造就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三、劳动教育——灌输在体育竞技场外
劳动教育是一种扎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起点,启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义,并引导学生追寻幸福生命的教育。
事实上,劳动教育不仅使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而且直接关联着个体的全面发展,也关乎着他人及社会的发展。在当前教育实践中,我们不可否认劳动教育真真切切地存在着,但却始终没有获得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劳动教育长期被摆在教育的边缘位置。劳动教育的边缘化状况无助于个体的身心发展,无益于社会进步,必须把劳动教育真正推到教育的场域中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培养人的功能。因为劳动教育是生命教育永葆生命力的关键,是生存教育的重要载体。劳动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享受生活的精神品质。
运动会,是学生激情迸射、生命活力绽放的大好时机,学校如若抢抓机遇,将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贯穿其中,不失为一场丰富多彩的运动会。学校可以在运动会期间,组织学生在实践基地“我的一亩三分地”除草施肥培苗,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我给老师擦桌子”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参加学校餐厅明厨亮灶、洗碗刷盘等活动。让学生在从事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着自身生命的律动, 体验着克服困难和收获成果的喜悦,这种生活的过程本身就是幸福的。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深刻地领会到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值得尊重和敬畏的,从而达到对生活的一种纯粹热爱。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所铸造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对个体社会生活实践的影响巨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劳动教育是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基点,并以学生的幸福生活为归宿的融真、善、美于一体的教育。
至于智育,作为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毕竟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刻苦钻研的专家学者,离不开在书山题海中上下求索的苦读者。运动会期间,一定有不少不太喜欢运动或只有学习爱好的学生,作为老师,应该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允许这部分学生留在教室中读书做题,专注于这些苦读者,致力于这些苦读者的培养,也许他们就是未来的专家学者,也许就是他们的发明创造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高质量进步。
一场小小的运动会,其实蕴含着无数的教育契机,诸如“扶贫济困献爱心”慈善教育、“运动中国”“火红的生命”革命红歌传统文化教育等,不胜枚举。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握教育未来方向,深入挖掘校运会的深层底蕴和横向教育资源,将五育甚至更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渗透其中,让校运会丰富起来,让校运会有效起来,让校运会不再是一场仅仅为运动而开展的学生体育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