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维祥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第二小学 550300
摘要:德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学生的道德成长与全面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宋代,司马光就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观点,凸显了道德的重要性。我国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针对德育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然而从当前小学德育的开展现状来看,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学校在德育中未能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严重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德育;有效途径
引言
小学班主任践行德育教学,是基于社会对学生的发展需求提出的。在以往的教育中,大众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看到了德育教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开始倡导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
一、小学课堂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教学课堂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和解题技能的授课,而更为重要的是师生间开展深度交互和思维传递的“主阵地”。将德育教学充分融入小学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中,能够向学生输出正确的教学理念和积极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在课堂思想、实践的互动学习中获得潜移默化的品德熏陶和思想陶冶,让学生在小学课堂中逐步构建正确化、全面性的思想道德品质体系,并扎根于学科知识,培育具备时代意义的正确三观。同时,深度开展德育教学,可以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与小学学科教育密切联系,既能够充实丰富小学多学科的教学内容,还能够将优秀的社会时代思想在起步教育中进行渗透和贯彻。
二、小学德育教学有效途径
(一)精选德育课题,营造德育环境
小学生的成长、进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完全用灌输式的方法来完成,不仅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还会导致思想教育渗透出现不足的情况,这会对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更大的挑战。所以,思想教育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应坚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环境的营造。《生活中的标志》在教学方面划分为两个课程,分别是《寻找生活标志》《设计一个喜欢的标志》。在教学《寻找生活标志》过程中,要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对不同标志代表的作用进行收集和描述,最好是通过生活中接触到的景象、图片的方法来完成记录。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及描述景象、图片的过程,就是了解生活的过程。例如,禁止吸烟的标志,是告诉大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吸烟;公路上禁止转弯的标志,是告诉大家在规定时间内必须按照交通规范出行。这些生活的标志,可以让城市居民的生活具有更高的规范性。在教学《设计一个喜欢的标志》一课时,要让学生在生活感受的基础上,设计一个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标志。这样在展现的过程中,学生对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约束手段有所感悟,从而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二)关注学生活动,开展互动交流
学生也是课程资源,这一点往往被忽视,是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知识水平低。但是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等是实施德育教学重要的素材,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共识。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对象、学习的途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习结果更注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行为与习惯、情感与态度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发展。小学德育课程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活动等,将有关内容渗透到教学之中。小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为六小时,大部分时间还是待在家中,周末、节假日的活动丰富多彩。教师有意识地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收集学生的一些音像资料,就学生的生活场景、游戏活动、节日文化等开展互动交流,这些互动是经常的、平等的、自由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没有约束地畅所欲言,在交流互动中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受到他人的影响,收效往往出人意料。将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文体活动等内容融入课堂,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分享,辨析是与非,对与错,产生心灵的相互碰撞,进而达成精神的提升和人格的熏陶。
(三)运用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更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我们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因此,我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树立榜样,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氛围,让学生通过竞赛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孩子都希望能受到表扬。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及时的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竖起你的一个拇指,一句夸奖的话、一朵小红花,都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公平的、亲切的,使他们能够全面认识和评价自我,从而增强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同时更激发了他们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兴趣。道德与法治课应该让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体会学习的成功喜悦,才会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我们要努力转变观念,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学生才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为学生的道德学习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这就是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生德育素质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需要不断优化小学班主任工作体制,加强专业化德育工作团队建设。同时,小学班主任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转变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积极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探索全新的道德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杨焕云.论小学德育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57.
[2]谭永.小学德育教学策略研究[J].新智慧,2019(02):35.
[3]李惠程.小学德育课贴近生活的教学策略解读[J].文存阅刊,2018(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