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伏尔加船夫曲》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张鸿怡
[导读] 《伏尔加船夫曲》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欧洲风情》的第三课时

        张鸿怡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铁一中滨河中学  
        一、教材分析:
                                                                                                                                                                                                                                                                                                                                                                                                                 《伏尔加船夫曲》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欧洲风情》的第三课时,作为这一单元的欣赏课,该作品是在欧洲民歌中优中取优,在世界音乐文化活动中发生过、并且在今后还将继续发生着重要的影响。本课主要是为了加深体验欣赏歌曲的内容、艺术表现手法及风格特征,体验欧洲民歌的艺术形式及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其次是体验音乐艺术表现手段所蕴含的音乐情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选择的欧洲民间乐曲,是学生通过教科书初次接触世界范围的民族风格或地域风格的音乐。而大多数初一学生又是初次较为深入地接触这项内容。通过激发学生兴趣,由浅入深,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也让学生逐步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欧洲民间音乐的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体验来认识、理解音乐的情绪及风格,通过表演和实践提高集体合作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能够分辨男低音音色。学会聆听音乐,理解音乐力度记忆的表现作用。了解与音乐相关的综合学科文化知识,赏析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四、教学重难点:
        (一)通过聆听乐曲,加深对乐曲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对外国民歌感兴趣。?
        (二)通过参与歌曲的即兴表演,体会歌曲表达的人文精神和内涵。
        五、教学方法:
聆听法、模唱法、律动实践法、合作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六、教具:
        多媒体、电钢琴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伏尔加河的图片,共同欣赏,并请学生回答这些图片的风景特征后进行总结:伏尔加河是欧洲境内最长的河流,孕育了世世代代的俄罗斯人民和优秀的文化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沙皇时期伏尔加河岸旁发生的故事,欣赏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描述的场景、色彩、人物、衣着等特征与之前的照片作对比,请学生说出感受。
        生:他们在拉船,衣着褴褛、天空灰暗、人物表情痛苦……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生活苦难的场景。
        师:列宾用他的画笔记录了俄罗斯这一黑暗的历史,今天我们一起听一听音乐是如何叙述这个故事,听一听叙述纤夫们想要诉说的心声,请共同欣赏著名的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历史背景,赏析列宾的油画故事入手引进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第一遍完整聆听:俄文原版歌曲《伏尔加船夫曲》,完成探究表格。
        师:请同学们充分调动自己的听觉,留意作品中的音乐元素,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表格,请一个小组上来填写并解说。
        生:情绪压抑、沉重、还有反抗。速度是缓慢的、力度有弱有强、演唱形式有独唱和合唱、音色低沉、浑厚。
        2.师:作品中的演唱者音色具有怎样的特点?是属于男声的哪一个声部?
        生:歌曲由男声演唱,音色低沉、宏亮、坚定有力。属于男低音声部。
        师:如果这首作品用男高音来演唱,还合适吗?为什么?
        生:不合适,男高音音色明亮高亢,不适合表达压抑的情绪
        师总结:我们在第一节课就学过表达适当的情绪时,首先要选择适合的音区,男低音音色低沉浑厚,适合表现低音区音乐,也适合表现低沉的情绪。
        3.师:我们学过音乐中表达的强弱程度的表情记号是f和p,这首作品的中可以只用这两种表达吗?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37页参考这些力度表情记号思考音乐的力度是如何过渡的?
        生:在歌曲开始的部分有PPP,合唱到歌曲最强的部分有FF,最后回到了ppp。力度递增从ppp—pp—p—mp—mf—f—ff,递减为反方向,通过渐强和减弱来表现的。
        活动:老师弹奏音乐片段来表现渐强渐弱,请同学们原地模仿纤夫的踏步,用控制力量表达渐强和减弱。
        4.师:请同学们联系这幅画想想,作者想通过这样力度的变化怎样使这幅画流动起来的?
        生:通过音量的大小表达纤夫从远处走来,走到近处时声音变得很大,再回到远处又变回小声。
        师:在音乐作品中,作曲家们经常用这样的手段来表达声音的远近,体现画面的空间层次感,让音乐流动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第一遍完整聆听之后,让学生感受基本的音乐元素、作品结构和乐表现手段,解决本课时男低音音色和力度记号表达画面感的重点问题。
        (三)分段聆听:
        1.师:随着力度的变化,作品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或者是纤夫怎样的心声呢? 请同学们结合歌词分段聆听赏析。
        生:作品从刚开始微弱的叹息声、号子声仿佛纤夫们拉着笨重的货船从远方缓缓走来,而在沉重的叹息声中又隐藏着反抗的力量。接下来的旋律起伏较大与前面动机形成对比,流露出纤夫们对母亲河的深爱以对生活顽强不屈的态度。随着力度的不断加强,歌曲达到高潮。近乎高喊的音调表现了他们要求摆脱痛苦的决心不屈精神。最后歌声又弱下来,逐渐消逝,高音仿佛是最后带着希望坚定的走向远方,也是对未来自由光明生活的向往。
        师:结尾的高音是纤夫在对什么的呼喊呢?
        生:是对未来的呼喊,带着希望向远方走去。
        2.师:音乐中听到重复最多的音乐片段是哪一句?请同学们哼唱一下。
        生:哼唱动机旋律
        师:这个音乐有固定的节奏型,像歌曲发展的胚胎并贯穿全曲,我们称它为音乐动机,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带着由远及近在到远的感觉来唱一遍。
        3.师:教师指挥强弱,请一组同学来表演纤夫,其他同学为他们伴唱,提示表演者的感觉和伴唱同学的力度变化。
        师:音乐中的动机在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生:他是纤夫不停歇拉船的象征,这样的歌唱是纤夫们在拉船时可以更鼓舞他们的士气,同时也统一他们的节奏。
        师总结:这个音乐动机就像纤夫们在拉船时的口号,他们用这个节奏统一步伐和用力并为自己加油打气。唱的沉重表现他们走的很艰难,像叹气但更是呐喊。
        设计意图:学生分段聆听体会作品的人文内涵,通过模唱和表演了解音乐动机这一概念并加深力度记号的表达以及对于劳动号子似的音乐动机有初步的认识。
        (四)总结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深入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音乐智慧,他们用一系列音乐元素融入进生活,经过加工提炼生动的再现了劳动的状态和心声,给我们留下了艺术的足迹,我们也将在下一单元中感受中国劳动人民的音乐智慧,学习劳动号子这一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音乐体裁。最后,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艰辛和顽强精神,直面生活的挫折,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早日成为国之栋梁!
        八、板书设计:
《伏尔加船夫曲》
音乐情绪:     沉重 压抑
演唱形式:     独唱 合唱
歌曲速度:     慢速
人声特点:
(音色)    低沉 浑厚
歌曲力度:    弱、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