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情感要素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周晓茹
[导读]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晓茹
        陕西省蒲城县孙镇初级中学 陕西省蒲城县 715501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情感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汉语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发展健康个性。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没有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并恰当细致的表达,写出的作品也才会有新意。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一,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是通过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教会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扎实的基本功,进而内化为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成为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改革一直是教学改革的热点,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却令人担忧,特别是偏远地区和山区,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课下多大功夫也不能立即见效,有些人少花点精力也未必吃多大亏;学少学多学好学坏,学与不学很难做出准确的界定,通过考试成绩来看,基本上都一样。
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们在与世界接触的过程中,总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的力,成为学生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动力。语文老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人的情感素养是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素养,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语文教材多选自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都寄托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严格把握和体会教材的情感又因素。披文入情,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这才能收到良好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精神饱满,神态自若,富有青春活力,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教师通过范读传导感情,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于课文之中时,感情就会自然流露出来,并会传导给学生。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情感教学
        丰富学生情感  情感是具有可塑性的。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基础。尤其是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力,才有可能借助语言与作者沟通。通过字里行间,领会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语文学习是在鉴赏中实现的,而生活经历,尤其是情感经历,又影响这鉴赏和学习效果。而且,在写作教学中,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学生如果没有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因此教师要从现实生活入手,指导学生感受现实,观察生活,积累情感体验,最终达到感受生活培养情商的目的。同时,指导学生体验生活,要抓住时机适时引导。

如“激动”是一种平常的情感,但到底是什么感受,许多学生说不清楚,表达只能借助于“非常”“十分”之类的词来强调,如果借助一次比赛获胜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就会说出“心跳快”“喘气急”“忘记了一切”“坐不住”“禁不住笑”“老想找人说”等感受来表达。因此教师要借助课外活动,设置真实感人的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的机会。并善于抓住机会,指导随机观察体验,
        丰富学生情感。同时,还要通过指导课外阅读,观看电影电视等进行情感熏陶,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丰富学生情感。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经历,以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激发学生情感  学生有了情感储备以后,在日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但这种热爱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加以培养。要把 一堂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所要求的内容,就应该采用随意式的教学方式,讲故事读美文,谈古论今,用丰富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惊心动魄魂牵梦绕的语文天地。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投入语文学习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增加教学的艺术性讲出形象,讲出趣味,讲出感情,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展示的境界。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掌握语言的兴趣,身心感受语言所具备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掌握并运用语言的兴趣。
        引导学生情感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健康的情绪,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情感的发展。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情感思维为先导,发散性和可塑性强,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与情感有关的人格因素等,无不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要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语文学习。要在教学和生活中,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面对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这对于学生阅读和写作是至关重要的。说读写都不可避免的带上学生个人主观倾向。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骨肉情友谊情人道情等基础情感上升为利他情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同时引导过程中渗透人类宽容善良诚信,有同情心等优秀的品质,在科学的发展
观的基础上,培养健康型的高素质人才。
        总言之,语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情感教学,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生兴趣,使他们具有深刻的人文素质,也是一种内在气质的培养过程,在基础教学的地位可见非同寻常。语文是传承我们文化的根,是潜移默化在我们血液之中挥之不去的东西。今后的语文教学必将改变说教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暗示,以情感教学为切入点,在学生自觉健康的学习过程中,贯穿语文专业知识,即实现学生熟练运用理解语言的目的,又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了升华,人格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简介:周晓茹,女,出生于1974年10月,汉族,陕西蒲城人,一级教师,本科学历,致力于语文教学如何有实效的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