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聆听中感受美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林杰
[导读] 审美教育就是经过审美的手段净化、升华和提高我们的身心

        林杰
        (温州市绣山中学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审美教育就是经过审美的手段净化、升华和提高我们的身心。音乐教育是美育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教学生旋律和唱歌,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无限的思考力和最佳的表现力,它可以塑造学生的气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激发学生更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生活,因此,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智力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审美;情趣
        引言
        今天,随着美育教育的旺盛发展,我们的音乐教育已不再局限于被动的歌唱教学,教授音乐理论和经典鉴赏教学。在新课标改革的新趋势下,现行的音乐教学理念、内容、模式、技术和评判体系已不能适应极速发展的教学要求。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学的审美功能的正常表现会受到严重影响,以及限制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事业的发展,所以,音乐教育改革也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突破常规,推进初中音乐教育的革新。
        一、音乐课堂教学应优化课堂中的审美情趣
        在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思想要以审美为主体,主要体现在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构成就是通过听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表达音乐和音乐创作的活动,被音乐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装填所吸引和陶醉,与之达成强烈情感交织,充分体现出音乐声音形式所蕴含的美和多彩的情感,是音乐艺术在净化心灵、培养情操、智慧和启蒙知识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的有效表现,以帮助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他们终身人爱音乐、热爱艺术和生活奠定基础。
        音乐的审美情趣就是喜欢和爱好什么样的音乐问题。为什么一个学生喜欢这种类型音乐不喜欢那种类型的音乐,跟学生的家庭背景、阅历、个性、文化素养等多方面都有关联。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兴趣,然后通过音乐教学,向学生们展示出健康、纯净、清晰、自然有意义的音乐,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为,培养他们高雅的审美情趣。
        二、音乐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音乐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目标和职责。
        (一)教学角色,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音乐鉴赏课上,是由教师首先介绍这首曲目的名字、作者以及内容等。
在听音乐之前,教师把学生局限在了一个框架里,限制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取代了学生的个人感受,把音乐的性质从无限性变成了有限性,是学生对音乐自身失去兴致,不认真听,舍弃了该有思量和想象。当今新型的音乐鉴赏课上,教师需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体验来具体理解音乐所传递的内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用各种思维模型去发现、寻找音乐当中的美感和情趣。


        (二)教学模式,拓展学生对美的想象空间
        例如,在欣赏民间音乐《百鸟朝凤》这个传统曲目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对这个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让他们通过绘画,绘制出一副千百种鸟鸣叫的场景,或者表演和讲故事的形式通过肢体和语言来出表达对这首民间音乐曲目的解读。这些都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想象力不由自主的表现出来的,自然而又传达出力丰富的创造性。
        三、借助多媒体让学生领略音乐中的美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音乐课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心情、培养学生修养、熏陶学生情操的目的。为了使学生在音乐鉴赏课堂上,能更快的熟悉各类乐器以及乐器的形状、音色、结构和演奏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的形式,用照片展示各种乐器的图片,用音频展示各种乐器演奏的声效,用视频展示各种乐器使用的方法等,从而使学生对每种乐器从形状到音色到使用都有一定的感受和理解。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区分出不同乐器的不同用途,进而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由此来说,学生在学习音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综合信息更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创设动态情景,突破重难点
        音乐课和美术课有很大的差异性,不同点是美术可以通过鲜艳的颜色来表现观点,也和语文课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同点是语文可以用语言来和文字来描述不可见的事物,但音乐却能用一种抽象的风格让人从听觉上能具象的感受到情景的过程。,为此,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经常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例如,思维上和感受上的障碍,在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进行实际的演示,把抽象的音乐知识变成具体的、直接的样式展现出来,让学生突破重难点更真切,更明朗的理解和认识音乐。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学生面前一目了然的展示各种乐器。利用声、形、画同步技巧,学生可以体验到各种乐器的发音特征和演奏效果。视听能力相互联结,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有效避免了教师就乐器形状和音色以及音乐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费时费力的空讲。教师巧妙的利用多媒体,成功的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具体,成功的把视觉和听觉完美的结合到一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的接受音乐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而爱上音乐课。
        结束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主体,审美教育不仅应该体现在教师的教育理念力,而且应该体现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去过秤当中。音乐教育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所表的的情感,创设音乐情景,充分展示出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监理生动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是推进学生学好音乐的前提保证。
        参考文献
[1]苏美满. 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53.
[2]闫李. 探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 科幻画报,2019,(10):248.
[3]李卉. 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策略[J]. 北方音乐,2017,37(20):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