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忠
临县林家坪镇初级中学校 山西 吕梁 033208
摘要:初中教育阶段,物理是主要科目之一,物理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要求。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学习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更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目前,已经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深受广大教生的喜爱。本文将进一步探究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帮助初中生快乐学习。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物理;教学
前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模式一度受到质疑,而现代教育的自主性和开放性越来越被看重。实验作为学生学好物理的一门基础课,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学生需要接受更多的实践教学。要使实践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正确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方式为:运用其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不只停留在学习实践上,更可以用于自我能力的提升,因此将思维导图运用在教学中,能够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其形成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知识的开放性,有利于满足现代教学和新课改的要求。现在从思维导图的特点、优势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1.思维导图的结构特点
为了利用思维导图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有必要明确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特点一,结构简单多样,能使原本复杂的内容变得完整、系统,更方便教师使用。特点二,操作简单,省去了使用教具的步骤。它只需要教师灵活思考即可改变教学模式。特点三,使教学内容层次化,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吸收和消化知识。
2.思维导图给学生带来的有利因素
2.1 培养学生的多感官学习和综合信息的能力
思维导图能够完整、系统、直观地表达分散的物理知识。这种方法是以形象、符号、色彩等形式展现发散的思维方式,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物理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多感官学习能力和综合各方面信息的能力。
2.2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与实践教学是分不开的,对于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思维导图可以在教师的创新下更生动具体,在这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增添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使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并提高了教学质量。
3.思维导图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3.1 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思维主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虽然有必要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推广绝对思维模式的应用,但这并不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理性思维模式的前提。在此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每一主题的延伸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遵循了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切忌喧宾夺主,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情况下确定思维主题,促使学生们对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了然于胸。比如,在学习“运动的描述”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先引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将运动的概念写在思维导图的主干上,再具体分析怎样判断静止和运动, 引出参照物并归纳出参照物选取的要求。唯有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思维主题,才能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而帮助学生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各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实现教学相长。
3.2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实践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践教学知识,进而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实践教学的操作过程和技能,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去探索物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比如,在学习“声现象”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声音,然后在教师的合理引导,让学生们应用思维导图学习相关的知识,更进一步地的理解和掌握“声现象”这一内容。
再比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内容时,可以先制定出实验方案,在以实验方案为基础展开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凸透镜放大与缩小的实像,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们借助思维导图对凸透镜的规律进行总结,以此来强化学生们对该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
3.3 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大量心理学研究发现,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人们有一定的需要时,就会对事物产生兴趣。正如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所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这句话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重要地位。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会失去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进而产生学习物理课程的恐惧感。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合理运用思维导图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将文本中的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呈现出来,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把思维导图补充完整。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从而完善思维导图。这样一来,就可以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来,比如,在进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一实验过程中,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鼓励学生绘制实验的思维导图,体会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又提高了学生们在实践教学中的动手能力。
3.4 多媒体技术与思维导图的结合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教学资源,正确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更加理性、客观地分析物理现象,准确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拓展思维想象空间。我们应该在享受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优越成果的同时学会如何正确运用它。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比如,制作一些课件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和兴趣。与此同时,学生不但可以感受到现代科技带给大家的幸福感,还能对物理现象正面直观的进行观察,使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得以提升的同时还能掌握实操技巧 。例如,在第八章《摩擦力》一节中,教师可以把身边一些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和案例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起他们学习摩擦力的兴趣和好奇心。
3.5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践学习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有一个全面思考的过程,使其所掌握的知识更具有层次性,保持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忘记,还可以通过归纳的方法掌握更多的技巧来学习。
3.6改进教学评价,发挥思维导图作用
要想使得思维导图的作用和优势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不断完善教学评价,并不断优化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1)评价主体。思维导图的绘制主要由学生完成,因此,应当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对于评价主体也不能仅限于教师,还要包括学生们的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了解思维导图的应用过程。(2)评价内容。初中物理教学有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组成,所以,还应当分别从学生们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方面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3.7课后巩固复习,及时查漏补缺
在课堂教学内容结束后的课堂复习环节也可以很好的运用思维导图,而在传统的课后复习过程中,往往是以大量的习题为基础的,此种方式虽然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查,但由于题目数量有限,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及理想的复习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独立绘制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以思维导图作为课后巩固复习的中坚力量,可以督促学生完成查漏补缺,弥补知识的不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果思维导图能很好地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会大有裨益。随着思维能力的不断拓展,使得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实现了知识的有效归纳,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永强.微课和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结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8(21):240.
[2]周文芳.思维导图在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20):62.
[3]吴明威. 图文并重,直观呈现——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英语旬刊,2015(z2).
[4]张仁夕.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3(11):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