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罗剑
[导读] 数学作为初中教学工作中的主要科目之一

        罗剑
        昆明市晋宁区第七中学    云南昆明    650607

        摘要:数学作为初中教学工作中的主要科目之一,是学生必须要掌握和深入理解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融入到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逐渐改变自身的学习思想。鉴于此,文章详细论述了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旨在可以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进而为行业的健康可持续繁荣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前言:自主学习主要就是指从学生这个层面出发,不再是被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机械地抄录着教师讲授的内容,完全没有自主的思考。但是自主学习模式不同,其可以大大实现学习者自己认识知识、理解知识和发现知识的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去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自主性学习主要可以表现为素质教育自主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效率要远高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在素质教育自主性学习中,数学课堂不再枯燥,而是充满着兴趣和自由,学生拥有自主思考探索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不再是一些书面习题或者是抄写作业,而是把视线引到课外,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社会调查等开放性的作业。这种作业模式使得学生的思维不再只局限于课本和课堂中,而是得到有效的延伸。
        2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的体现,能够让学生不再只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种方法能够留给学生自由的时间,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都不一样,可能有的学生很快就可以完成预习任务,但是有的学生速度却跟不上。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会为学生制定导学内容,虽然能够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大部分学生只能够按部就班地跟着导学案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自主课堂的教学方式在我国刚刚起步,没有前车之鉴,一些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把握不好自主的程度,甚至可能会导致课堂过于懒散。在教师最后总结点评时可能顾及不到每一个人,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浅薄。
        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3.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愿意学
        要想提高初中课堂的质量和效率,构建高效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能够让学生在无形中学到知识,同时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情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比较广泛,由于数学需要代入数值进行计算,但是冰冷的数字很难让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如果将数字带入到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当中,将学生引入到这个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就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如,在教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实例为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走在路上,看到不远处有你的同班同学,那么你怎样走过去是最近的呢?有很多同学立刻回答:直线走过去最近。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看看两位同学之间怎样行走的距离才是最近的。最后就能够得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个结论。这些都是学生最直接的回答,也能够让学生逐渐引入直觉思维的概念,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直觉思维能力。
        3.2教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但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撒手不管,也不是完完全全地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的适当引导也是极其重要的,在数学自主课堂中,采取的方式多是自主学习,但是要想让自主课堂取得更好的效果,前提是必须要求学生具有优秀的学习能力和自制力。


        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可以用班级中的同学进行举例:今天老师一共买了六个苹果,方同学吃了一个,王同学吃了一个,剩下的苹果安同学全吃了。如果不用算式,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用方程算出安同学吃了几个苹果呢?此时就可以列方程为:x+2=6,可直接得出x=4。就像这样把数字转变为学生平时最常见的事物,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也就不会再感觉数学课是枯燥无味的了。
        3.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直观操作,既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判定,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学生直观操作实验来研究数学规律,既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培养了自主探究问题意识,再自让学生验证(证明)规律、定理。
        例如:在教学:“菱形的性质”中,引导学生将一张矩形纸片两次对折,再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打开得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是什么?你发现哪些相等的线段和角?通过学生亲身动手实践,参与数学活动,交流合作,学生很快发现了菱形的性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不是一味地“授课”而是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掌握了新的知识。一次的成功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她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3.4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数学热情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阶段较为普及的教学方法之一,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现阶段大部分中学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教学,也引进了新式的多媒体设备,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中学数学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较为广泛,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之外,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是眼神交流,也可以是肢体语言的交流。通常一道数学题会有多种解法,可能一种解题方法适合一个人,每个人都要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就能够了解到数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讲“轴对称”这一部分内容时,书本上的定义比较枯燥,且句子较长,学生不愿意读下去。但是如果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的兴趣就会加深。教师可以进行举例,下面请同学们张开自己的双手掌心相对,左手不动,右手从远距离逐渐向左手掌心靠拢。学生就会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轴对称图形,其实就是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图片的平移和旋转,让图形进行随意变换,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再如,在圆形中填充一个四个顶点都在圆上的正方形,然后试着让学生求圆内除正方形外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同样也可以将正方形删除之后,加入其他常见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计算。这样向学生展示的例子更加便捷,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地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详细分析和论述我们知道,初中数学课堂展现出创新性的一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为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同时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长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3(12):106.
        [2]赖玉金.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与分析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10):133-134+139.
        [3]谢丽英.“学·导·用”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与思考[J].农家参谋,2017(10):144.
        [4]罗慧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3):65-66.
        [5]杨贵荣.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谈谈学生的自主学习[J].教育,2016(7).
        [6]张永社.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3(8).
        [7]王君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学周刊,20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