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崔馨文
[导读] 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于提高语文整体素质是非常关键的

                  
                  
        崔馨文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中心小学                525437
        【内容摘要】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于提高语文整体素质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的现况,激发兴趣的欲望入手,使学生知道应该围绕什么话题进行交流、讨论。要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加强训练,使学生想说、爱说、善说。
        【关健词】:激发兴趣寓说于乐寓教于导
        
        21世纪是信息、人工智能的时代。信息就是人们交流的渠道,人们之间的广泛接触,思想、文化科技、信息的广泛关交流,要求人们会听、会读、会写。这是重要的能力。口语交际的技巧小学生如何去掌握,以及在各种学习社会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口头表达交流,学会简单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够按照一定规范的表方式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所想所说,我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下面几点: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教师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设置说话情境,让学生的在情境中产生说话的兴趣,在口语交际的内容安排,组织形成等尽可能满足于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让学生乐说,爱说,使口头表达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如:在教学《大象保姆》这一节课时,首先激趣引入,播发一段视频,给大家观看,让学生产生兴趣,再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保姆是从事工作是做什么的吗        同学们即时兴趣上来了,同学们都争着回答,保姆是干……。一节课下来,都是让学生说,师引导。由于在一节课的开头就激起学生的兴趣,为整节课做好了铺垫,学生就能够学得愉快,教师也能够教得轻松。其实,要让学生想说也是很容易的事,只要老师引导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引导鼓励让学生"敢说"。
        学生敢说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高低的明显体现。但是学生往往在家里、学校、或者公共场合都不敢说话,或者不善于说话,问题在哪里?最主要的是心理障碍, "怕"字一个,普遍存在如果我说错了,别人会怎样看,对自己所说的内容,没有信心,以为别人、老师、同学会不认可。特别是我们学校的一年级小学生,根本没有出过门,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女学生,她们在众人面前往往不敢说话,课堂上最怕回答老师的提问,克服学生说话的胆怯心理,是重中之重。
        教师要在任何情境中,大力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即使学生答错了也没关系,课堂中我们必须善于观察发现,随时引导,并且鼓励。

例如,班中新转学过来的何小燕同学,平时少言寡语,不善于说话,怎样办?在平时课堂上,我就特意提问她,让她朗读句子,刚开始,她不敢站起来,我就用微笑的眼神看着她,随后慢慢地走到她身边,抚摸她的头鼓励说:"别紧张,老师相信你能行。"她挺感激地望了望我,经过考虑,她终于站起来,并且流利地把句子读完。
        三、精心设计让学生“乐”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只要有了兴趣,都非常想表达的,乐说。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蹲下去,走进学生的心和生活,把握学生的所想,知道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依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
        例如:在教学习作中,我学会了"一一"这个话题。我课前了解到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阶段、现实情况来教学,先让他们来做一个游戏。创设故事情景:假设喜羊羊被灰太狼抓走了,要同学们去救喜羊羊,灰太狼提出了救喜羊羊的条件。要想救出喜羊羊,必须要闯过三关,而且每个同学都要闯,如果闯不了关就会掉下河。游戏的规则是:第一关,要说出你学会了什么。这样一来,同学们一下子就来兴趣,大家都举手争着回答:我学会了……。第二关,要说出你是在什么情景下,怎么学会的        至少要说出三句话以上,并且要用上动作的词语,语句要通顺,内容要具体。这个问题可比上一关难哟,大家可要想好哟,要不然不但救不了喜羊羊,还会掉下河哟。大家想了想,陆陆续续地举手发言,最后大家轻而易举地闯过了第二关;第三关,要说出你学会了干什么的高兴心情。有部分同学还能说上几个成语来表达呢。结果同学们赢了,灰太狼输了,大家顺利地救出了喜羊羊,在胜利的欢呼声中,我趁机表扬了同学们,给同学们伸出了大拇指。然后要求他们把刚才闯关救喜羊羊时说的话连起来说成一段话。将闯关救喜羊羊的故事回去说给家人听。可见精心设计,学生就喜欢进行说话,口头表达能力也就提高了。
        四、创设机会让学生“多”说
        小学生一天在学校时间6个小时,除了课堂还有很多场合需要说话的,做为老师,我们必须注意观察学生,创设一切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说话。
        例如:课余时间都存在,你想让他们不说话他们也会说,但这时的话大多都是有杂乱无章的。这个时候,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要马上去指出他不对,应该耐心听学生说完,再引导他多说一次,并且去表扬他。如果是学生骂人不礼貌地乱说,也不要马上大声去制止,而是引导他改用礼貌语向同学道歉。
        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是多种多样的,有看图说话,观察实物说话,续编故事,转述故事,对话训练等。例如每周在班中开展演讲故事,可以讲自己所做的,也可以是别人做的。谁做的好事最多,让学生将做好人好事的过程具体地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做好事快乐,让大家来评一评,谁说得好,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阅历,与及正确的人生观。
        五、多方结合让学生“会”说
        要让学生会说,教师必须要结合教材中说话训练。在训练说话时,要求学生敢说、多说、逐步做到会说、说得好。教给学生方法和技巧。例如:事物描写要形象具体、动作词语要恰当,心理描写要合情合理等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当优秀的"说话者"风范,让学生在教师的"说话"熏陶中潜移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语言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说话训练方法的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说话活动,激发学生说话兴趣,提高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努力地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善于谈话、适应社会发展的建设人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