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质量发展的策略及意义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张紫艳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

        张紫艳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山西太原)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社会对高校人才需求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高校已将“立德树人”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单元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力高地和人才高地,必须要重视对其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对当前教育现状进行问题和原因分析,从给予教师空间性、自主性、合作性三方面策略进行探讨,为更好的促进高校教师质量发展,建设高校教师队伍贡献才智。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师质量;高等教育发展
        
一、存在问题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地区间生师比差距较大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各教育阶段生师比进一步优化,但由于结构性矛盾,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地区间生师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现如今各地区发展过分关注名气较大的学校,对于一些发展不明显的学校采取置之不理、放任自流的态度,所以对于资源的分配就凸显出不公平分配的局面,许多教师更期待去那些资源条件好的学校,导致教师资源在不同学校都出现短缺的情况。
(二)教师懈怠思想严重,积极性不强
        由于教师的工作较为稳定,高校教师的自由时间相较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较充足,许多教师将重心放到了其他一些领域,对上课讲授知识疲于应付,形成了一种照搬照抄的说课式教学,出现了朗读PPT的授课方式,在没有备课的基础上讲授给学生,教师不重视,学生不积极的态势逐渐形成。.
(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不完备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置不合理导致高校教师质量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问题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过度关注程序主义,形式化严重,灵活性不足,以及指标设置不合理,由于一些刻板的硬性指标的存在,导致教师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级下达的学习目标以及课程要求而进行教学,使得最终教学质量的水平比较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发生根本性矛盾冲突。
二、策略研究
(一)给予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
(1)打破“唯论文”僵局
        对于教师的“唯论文”发展,应需要调整策略,打破这一僵局。要破“唯论文数量”立“学术贡献”,同时要把握好“唯”论文数量与“不唯”论文数量之间的度。教育部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导向;严格底线要求;优化评价方式;加强学风建设;健全长效机制;开展专项整治。[]
(2)创新教学模式
        高校教师的教学模式要进行创新探索,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展立足于实际,培养与学生契合的发展模式,例如从严教学,虽然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可能会认为太过严厉的教育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但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懈怠。教师需要认真地去履行教师的职责,真正地教书育人。同时,创新教学模式需要学生的积回应互动,通过对教学环节的设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真知识,培养真技能,而不仅仅是期末周才进行所谓的“复习”。
(3)评价方式多元化
        随着评价体系的逐渐建成,评价主体逐渐趋于多元化,主要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自评、教师互评、领导班子评价以及听课组评价。对于评价方式的创新,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开展评教宣传动员会,班级定期开以评教为主题的班会。此外,学校也要广泛地去征集学生与教师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提出的看法与建议,并根据这些意见与建议对现行的评教工作进行适当的修改与调整。


(二)促进教师自主性发展
(1)体现教师教育主导作用与主体责任心
        要强化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师育人本领,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承担着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核心任务。教师必须具备爱国爱党的政治信仰、向上向善的人生理想和人格素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职业的独特性以及作为人这一个个体的独立性,具备主体责任心,以此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继而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指数
        高校教师的幸福指数一是来源于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情绪的有益调控,二是来源于学生、同事、领导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融洽,三是来源于爱人、父母和孩子的关心,四是来源于个人收入、家庭收入的水平和实际购买能力,更重要的是来源于教学、科研、职称状态的满意度,或者来源于工作成就、发展前景、教师学生的认可度、学历深造满足感等。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发展,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不断营造尊师重教的学术氛围,这种幸福感会激发教师的教学欲、胜负欲、责任心,更好的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三)加强教师、政府间的合作性
(1)认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在促进高校教师的发展中,集体备课的作用不容忽视。集体备课是思维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学习其他教师的经验,将别人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优势策略,同时可以进一步反思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集体备课本是存在的,但随着教师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不愿意进行沟通学习,导致这一合作平台逐渐弱化了它的功能。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要不断加大对集体备课的支持力度,促进教师间的发展。
(2)加大学术研讨会力度
        在高校教育中,教师应发挥导师的作用,积极做学生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加以灵活引导,让学生的灵感得到充分实践,针对学术中的创新思维进行学术研讨,不仅给教师的思维带来了新的扩展,同时给学术界引领了新思想、新观念、新方向。所以加大学术研讨会的力度,要经常性的进行沟通交流,促进教师质量发展。
(3)政府承办教师培训
        对于高校教师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不仅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对教师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同时还需要加大对教师的保障。政府承办教师培训这一项工作内容,可以使全社会尊重教师,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同时由政府进行出面与相关的机构进行协调,能够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对于新知识的培训让教师了解当前时代最新发展的潮流,在讲课中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使自身的知识有着更多的贮备,并能使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三、意义
(一)有利于更好的建设高校教师队伍
        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高等教育得到蓬勃发展,教师是高校发展的体,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不仅会威胁普通高校的办学质量,而且对高校的长远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对高校教师质量发展的关注是对高校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有利于更好地建设高校的队伍,加强教师队伍的素养,促进高校更好地发展。
(二)有利于建设符合实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质量发展,在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工作中,高校应结合现实教学环境,制定符合我国教育体系特色的评价项目,从而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教师的实践工作相对接。
(三)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通过解决教师的事业、发展、经济条件、个人荣誉感等方面的问题,提升高校教师社会地位与解除教师后顾之忧,才能更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与事业责任感,才能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本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做成可持续、可巩固的事业,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人民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核心目标,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2020-12-10
[2] 周波. 教学认同:高校教师回归本分的内生力[J]. 高教探索, 2020, (11).
[3] 隋牧蓉. 高校教师集体备课的优势及其强化[J]. 中国成人教育, 2020, (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