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的必要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    张红
[导读] 目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为了应对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上对我国的渗透

         
        张红
        常熟国际学校 215500
         
        摘要:目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为了应对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上对我国的渗透,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开展道德与法治课要创新方法,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拓宽实践方法和实践路径。本文以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切入点,剖析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功能,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探讨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
         关键词: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信念、奉献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这一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教学资源,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有效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增进青少年学生和自身所处历史时代的联系,通过红色事例增强课程理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关注,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淀了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继承、发扬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界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并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60百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360百度]
        “红色文化是指在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新的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郭少华.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04):18-22.]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里。
        习近平指出:“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涵盖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革命精神。革命精神是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政治觉悟、意志品质、思想道德和工作作风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二是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三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是推动青年学生实现理想、追求人生目标的精神支柱,是促进青年学生立志成才、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在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四是精神动力。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象征,是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力量之源,可以感召、凝聚和净化人心。[ 红色文化内涵的界定借鉴自360百度百科对红色文化功能价值的界定。]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精神财富,提振着全国各族人民的精气神,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功能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遗址、纪念场所、标志物遗存物品和文献,以及承载的革命精神。其中的文化传承价值和教育价值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凸显出重要作用。
        红色文化提炼和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以继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征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功能,对青少年的爱国情怀的培育起不可替代的作用。
        红色文化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新时代又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红色文化资源包含了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包含了战斗烽火中的历史遗存,包含了催人奋进的革命精神,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活泼的案例、真实可靠的素材,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红色文化资源形成过程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中国人民寻求真理与价值的历程,它包含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必要性
        我国历来重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素养、促进自我完善、推动全面发展。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质,蕴含有理想信念、道德信仰、奉献精神、革命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丰富的内涵,有利于提升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操。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种类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革命战争及建设中遗留下的革命遗址、人物纪念馆、烈士陵园、人物故居、革命典故等都可以作为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教育的重要素材。红色影视作品资源、红色纪念品等资源,形象直观,对青少年学生而言是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号召力的。
        “新课改”的目标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资源及教材的范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提高对课程的认识状况,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国家基础教育在新课程改革政策的推动下,坚持以学生为本,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实现学生参与学习、参加活动的感受体验,能够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实现青少年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 高石磊.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以聊城市为例
[3] 李霞.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4] 360百度百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