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小喜鹊一样造房,如小蜜蜂一般采蜜 ——浅谈幼儿劳动教育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杨品卉
[导读] 当今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 父母对他们宠爱有加

        杨品卉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大学附属宏德实验幼儿园 温州 325000

        摘要   当今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 父母对他们宠爱有加, 许多幼儿养成了依赖、任性的坏习惯。不仅如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改的春风下,经常把“劳动教育”抛至脑后,劳动教育面临着在教育场域中被边缘化的窘境。本文论述了幼儿劳动教育在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动作的发展、个性的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及类别,意在给幼儿教师敲响警钟及提供思路。

        关键词   劳动教育 思维逻辑 动作发展 个性 类型

        当今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 父母对他们宠爱有加, 许多幼儿养成了依赖、任性的坏习惯。在我近几年的带班过程中,也深感聪明伶俐的孩子们在生活能力方面总是差强人意,小班下学期的部分孩子无法自己穿上外套、中班的部分孩子不能整理自己的衣物,一些大班的孩子无法将自己柜子里的物品归置整齐,这让我开始思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它影响着一个孩子发展的方方面面。在2015年8月3日,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也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这一方面折射出党和政府对于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严肃对待,另一方面也映射出劳动在教育场域中被边缘化的窘境。
        
        一、幼儿劳动教育的意义
        幼儿的劳动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是有别与其他领域的教育的,它更贴合生活,有着切实的实用价值,理解了劳动教育的意义才能把它的实施提到日程上来,真正落实到一日生活中。除此之外,通过劳动可以使幼儿掌握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具有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和劳动成果的思想品德,初步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以下,我将用劳动教育中的实例来论证意义所在。
        
        (一)劳动教育可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而在劳动教育中,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
        
        由于区域的需要,教室里搬来了一张从仓库里淘来的封存多年的桌子,大班的蔡蔡做着刷干净这张桌子,他用到的工具有:刷子、海绵、毛巾、肥皂以及脸盆等。蔡蔡用刷子蘸取肥皂后开始在桌子上刷着,他从桌子的左上端开始刷子,逐渐地,他忘却了顺序,粗粗地看一眼刷过的桌子,他开始换第二道工序:用海绵擦拭。蔡蔡将海绵打湿,在桌子上上下左右没有秩序地来回擦动着,当他擦完整张桌子的时候,发现好多地方还是黑糊糊的,或者残留着他的肥皂泡沫。蔡蔡又重新从刷肥皂开始,结果发现还是没有完全擦干净。他陷入了沉思……
        经过讨论,得出了一些方法。果然,他的成效立马体现了,刷肥皂的时候就一块不落地将污垢都刷掉了,在用海绵擦泡沫的时候他不再是来回擦拭,而是用了从上至下一个方向的擦拭,将泡沫归置到桌面的底部,泡沫全部擦干净了。
        在这个案例中,蔡蔡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做事开始寻求方法,不再是没有秩序地胡乱刷着,他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判断等过程总结出了新的方法。虽然今天的活动只限于刷干净一张脏桌子,但是这样的思维能力却可以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劳动教育可锻炼幼儿的大动作、精细动作
        幼儿的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和大脑的发育是呈双向影响关系,大脑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幼儿的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会不断发育,而大动作及精细动作的锻炼又促进着大脑的发育,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而劳动教育恰能很好地锻炼幼儿的大动作和精细动作。
        在某个劳动教育活动中,负责搬运植物、清理地面的孩子,调动了全身的大肌肉群,可不是个轻活儿,弥补了孩子们缺少户外锻炼的空白,而负责移除植物、播种新植物、制作蝴蝶结的孩子们则发展了手部的精细动作。
        
        二、劳动教育的类型
    在幼儿园中,劳动教育的内容唾手可得,就地取材,取决于生活又归因于生活,既解决了生活问题,又使得孩子得到了发展。那么,在幼儿园中有哪些劳动教育的类型,如何分类呢?
(一)教会幼儿照顾自己及他人
        自我照顾是幼儿自己照料自己,在成人看来是异常简单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必须要付出努力才能掌握的本领,是幼儿时期劳动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它可以帮助幼儿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是幼儿从依赖他人到走向独立不可缺少的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里也提出“3-4岁幼儿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和鞋袜,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4-5 岁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纽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5-6 岁能知道根据冷热增减衣服,会自己系鞋带,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二)教会幼儿照顾环境
        幼儿除了能够照顾自己及他人,还要学会照顾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让幼儿体会到保持整洁的重要性,由此更加珍惜和爱护环境、物品。教会幼儿照顾环境包括以下内容:给花草浇水、擦拭植物、清洗毛巾、修补图书、擦拭桌面、清理地面、擦玻璃、擦教具、擦柜子、叠被子等。
        在教育中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吃点心时,有的幼儿把不爱吃的菜吐到地上、桌上,让幼儿吃完后把这些放到自己的杯子里,保持桌面清洁。可以利用三角架创造简单的种植角,让幼儿每人带一小盆花种在自然角,让幼儿轮流浇水,并设立种植记录,每天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种植角浇水,这样从中感受到劳动的愉悦
     
        三、发动家长力量进行对幼儿配合教育
        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所学校,要教育好孩子,单靠学校是不行的。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的影响。我们利用家长跟幼儿接触密切的有利条件,利用多种形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同时让家长配合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
        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劳动习惯教育是极其仔细的工作,我们应从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开始,将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事件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育人犹如春雨,只有坚持正面教育,处处留心孩子,教育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小结 当我们费尽心思地推陈出新创新的游戏化课程,使得孩子全面发展,以适应新型社会的需要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忘记劳动教育的价值所在呢?将劳动教育归入课程改革的进程之一,其收益似乎并不微小。想要打破劳动教育面临的边缘化的窘境,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够提高劳动教育的意识,从而步步深入地探寻劳动教育的契机、内容等。

[参考文献]
[1]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
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诸 芬 芳. 幼 儿 园 劳 动 教 育 的 意 义 及 实 施 策 略[J]. 新 教
育,2014(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