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成长——以饲养蚕宝宝为例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浦茜
[导读] 养蚕是一次生命教育活动

        浦茜
        江苏省昆山开发区蓬朗幼儿园    215300
         养蚕是一次生命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学会照顾动物,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感知生命成长的不易。
        一、前期调查,初步了解
        1.活动起源
        三月的一天,微风不燥,阳光正好!隔壁班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的蚕宝宝,由于数量过多,隔壁班的老师将小朋友带来的蚕宝宝分给了我们班一部分。我用鞋盒装着老师给的蚕宝宝回到了教师。回到教室后,孩子们看到鞋盒子里的蚕宝宝,对蚕宝宝很好奇,充满了兴趣。孩子们围着蚕宝宝看了起来,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孩子们对蚕宝宝的好奇,开始了我们饲养蚕宝宝之旅。
        因为,我们班分到的蚕宝宝不少,所以我们班的孩子每人都分到了一份蚕宝宝,让孩子们带回家,观察、照顾蚕宝宝,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学如何照顾它们,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2.发现问题
        孩子们初步认识了蚕宝宝,知道了它们的外形特征。但是对如何照顾蚕宝宝还不是很清楚。孩子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不熟悉的实物让孩子们产生了联想,联想到了绘本故事《好饿的毛毛虫》,猜测着蚕宝宝的生长规律。
        3.解决问题
        在谈话的过程中,见过蚕宝宝的孩子显然也是不了解蚕宝宝的。我们将孩子们的疑惑做成了一张“蚕宝宝养成记”的调查表。引导幼儿与家长共同查阅资料的方式,让幼儿能初步的了解蚕宝宝,知道蚕宝宝吃什么,我们要如何照顾它们等。调查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作为幼儿从小接触并体验这种实证的方法和精神有助于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让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搜集相关资料,能够为下阶段的饲养活动做好经验准备。我们通过家园配合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如何能更好的照顾蚕宝宝。通过收集资料,我们知道了蚕宝宝不是只吃桑叶,还吃生菜叶、榆叶、蒲公英、莴苣叶等,不过桑叶是桑蚕最适合的天然食物;还知道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知道蚕宝宝破茧后会变成蚕蛾。孩子们在与家长一起查阅资料的过程,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着照顾蚕宝宝的过程。
        二、饲养过程,不断进步
        孩子们不仅在家里能观察蚕宝宝,在班级的自然角和科学区里都能观察蚕宝宝。蚕宝宝的一生经历四次脱皮→吐丝→结茧→蚕蛾,但是每个蚕宝宝都能经历这些过程,顺利的变成蚕蛾吗?
        场景一:喂食
        在照顾蚕宝宝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雨天,所以孩子们带过来的桑叶是湿的,但是孩子们在入园之后给蚕宝宝喂食的时候,照旧将湿的桑叶喂给了蚕宝宝吃。

这时,我疑惑的问孩子们:“蚕宝宝可以吃湿的桑叶吗?”
        孩子们听到我的提问愣了一下,长在给蚕宝宝喂食的月月说道:“昨天下雨的时候,我爷爷也去楼下采桑叶了。早上的时候就是这样问给蚕宝宝吃的。”在一旁围观的宇宸说:“我妈妈跟我说蚕宝宝不能吃到水的,会死掉的”
        蚕宝宝事无脊椎动物,比较的脆弱。在照顾的过程中,我们要格外的小心,需要悉心的照料。在四月份多降雨的季节,孩子们在雨天带来的桑叶都是湿的,孩子们在喂食蚕宝宝的时候也不管桑叶的干湿直接喂给蚕宝宝吃。如果我们不提醒的话,孩子们会一直这样喂下去。但是提出后,我们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知道在知道蚕宝宝吃到湿的桑叶会拉肚子,严重的会死亡后,每次喂蚕宝宝的时候,发现桑叶是湿的都会擦干后再喂给蚕宝宝吃,在家照顾蚕宝宝也同样这样。孩子们每天来到幼儿园都会和同伴交流自己家蚕宝宝的生长情况。
        场景二:结茧
        蚕宝宝在经历了四次蜕皮后,终于要结茧啦。这一天,孩子们入园签到后,走到自然角照例区察看蚕宝宝的生长情况。孩子们发现,有一部分的蚕宝宝一直在往爬。
        梓祺:为什么这些蚕宝宝都往外爬呀?
        锦程:刚刚有一只蚕宝宝爬到盒子外面,我把它捡进回去了。
        怡诺:你们看盒子上有丝,蚕宝宝肯定要结茧了。
        宇涵:我家里的蚕宝宝已经结茧了,它也是找了一个高的地方结茧的。我妈妈都用盖子把盒子盖起来的。
        我问孩子们:“你们看这只蚕宝宝怎么变小了?”
        在蚕宝宝的一生当中,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因为是人工饲养,除了会吃到带水的桑叶,还是碰到其他的问题。在上面的场景中,蚕宝宝快结茧了,会到处爬,但是但它们一离开盒子就是离开了食物。孩子们也说到在早上观察蚕宝宝时在旁边找到了爬出来的蚕宝宝。蚕宝宝在离开食物一段时间后体形和颜色都会发生改变,如果没有被发现就会因为饥饿而死亡。
        但是在蚕宝宝的“家”的设计上,我们也有一些问题。因为蚕宝宝不喜欢在平坦的地方吐丝,它吐丝的时候会选择有角度的地方。我们可以准备一些用麦秸秆、稻草或者是用纸板做一个个小格子,它们有空间结茧就不会乱跑了。
        三、活动反思,感知成长不易
        在蚕宝宝的蜕变过程中,孩子们都全程参与了。他们从一开始的一知半解,到最后的了如指掌,他们熟知蚕宝宝的生长过程、饲养方式,与同伴间交流蚕宝宝的话题也越来越深入;从对蚕宝宝不敢触摸的恐惧到现在的爱不释手。他们作为饲养员,经历了整个饲养过程。这次的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了蚕宝宝吃的什么,了解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知道蚕宝宝是什么时候结茧的……对蚕宝宝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了解。这次孩子们的饲养员工作,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照顾蚕宝宝的责任感,每天都会在幼儿园里和同伴交流家里和自然角里饲养的蚕宝宝的生长情况,同时感受到了父母照顾孩子是怎样的感觉。这次的活动也让孩子们感知了蚕宝宝的生长不易。在这批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中,我们也死掉了一些的蚕宝宝,有的被饿死的,有的是被踩死的,还有的是在换桑叶的过程中被扔掉的……就像我们的成长过程,总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磕磕碰碰。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