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书法教育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崔霞
[导读] 中国书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崔霞
        左云县东南小学, 山西 大同 037100
        摘要:中国书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又融合了多种艺术种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需要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书法历史渊远流长,在小学开展书法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字,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历史,促进学生形成文化自信。本文就针对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提出一些可靠的参考依据,促进小学书法教育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关键词:小学书法教育;教学现状;策略
1 小学书法教育的作用
1.1 重视欣赏理解,提升审美素养
        书法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欣赏与临摹书法作品、学习书法技能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感悟到书法艺术所蕴含的优秀民族文化。汉字在产生与发展之初以实用性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汉字的造型也由实用性逐渐向美观性、艺术性过渡。中国的每个汉字都有独特的形,要把汉字写的美观,需要学生观察汉字的点画结构并进行合理安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审美水平会逐步提高。
1.2 丰富专业知识,提升文化素养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书法教学可以和语文课程紧密相连,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硬笔书写规范而美观的汉字。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逐渐增加难度,除了使用硬笔书写规范、端正的楷体,还要使用毛笔临摹楷体。五、六年级的学生需要能够使用毛笔书写楷书,并能够欣赏书法作品、体会汉字之美。从这一阶段开始,逐步提升学生的书法专业技能技巧,培养学生书法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水平与文化素养。七到九年级可以逐步进行其他字体的欣赏与练习,了解不同字体之间的关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整合与学科逻辑体系的形成。随着学生理解能力、审美水平以及文化底蕴的加深,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尝试书法创作,提升创造素养
        新课改理念下的学校教育重视学生的创造素养的培养,而书法教育由于其艺术形式的特殊性成为了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一是书法教育要求学生进行临摹练习,在临摹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加深汉字点画、结体的记忆,能够锻炼学生记忆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基础之上,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记忆力,能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因而书法教育能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书法教育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书法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教师讲授的知识技能都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练习进行吸收与理解。会在实践中逐渐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统一协调发展。
        书法的点画之美是共性与个性相互协调统一的结果,任何一幅书法作品都具有其独特的个性,书画同源,书法与绘画一样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情感以及人物性格。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审美素养、文化素养以及书法的技能技巧,因而学生在学习前人书写技法、体会汉字文化、感受线条变化莫测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理解与感受,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艺术风格。
2 小学书法教育现状
2.1 学校层面
        在素质教育普及的当下。应试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主流,各种考试依旧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书法教育虽然正在逐步形成共识,但书法课程要真正走进小学课堂还面临诸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区可能有不低于七成的学校存在书法老师专业不对口或缺少书法教师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反映出的问题不仅是师资缺乏。更多的是教育部与学校对书法教师的招聘缺少一个完善的方案,不少学校的书法教师没有编制,导致部分书法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选择培训机构教学或其他行业,是对人才的极大流失。另一方面,由于学校资金投入有限。教学设施不能完善,书法课以及书法社团的开展都面临极大阻碍。


2.2 教师层面
        专业的师资配备是课程开设的首要前提。目前来看,全国各地区普遍缺少书法师资。专业师资的缺乏无疑对学校书法课程的有效开设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当前很多地区的小学书法课程主要由语文或美术老师兼任,也有部分邀请从事书法工作或有书法特长的社会人士来承担。然而只有极少部分学校拥有书法教学资质的专业书法教师。教师对书法教学的专业程度也决定着学生书法学习的水平,据笔者调查.多数小学书法教师的书法功力不到位,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只有少部分书法教师会定期参加书法培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2.3 学生层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兴电子产品映入孩子们的眼帘,使学生对书法的兴趣逐渐减弱。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与网络教学的出现也越来越多地代替了汉字书写。小学的课业压力越来越大,课上需要记笔记,课下作业多,使得部分学生不得不加快写字速度,因此小学阶段写字便形成了倒笔顺、潦草等不良习惯,一时难以改变,与此同时字的美观性就相应忽视。长此以往,书法艺术对于小学生的吸引力也大大减弱。
3 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3.1 合理选择书法教学的内容
        由于小学生是首次接触书法知识,这一教育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书法常识,便于学生往后进行书法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书法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进行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对笔、墨、纸、砚等工具的使用常识及相关的护理常识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文房四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从而调动学生对书法的学习兴趣。对于部分学生存在书写姿势或执笔姿势不正确的问题,要求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同时,需要发挥字帖临摹在书法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同的字帖进行合理选择,以此确保学生的练习效果。
        其次,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书写技巧,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落实到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写技巧,促进学生书写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进行写作技巧的教授过程中,可以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教学,先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书法方法和收笔、行笔、起笔等手法,确保学生能够对毛笔的书写特征产生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步就需要进行汉字结构教学,按照汉字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等分类的原则,选出一些适当的汉字,要求学生对其进行临摹,掌握这些汉字结构的精髓。第三部需要对某些重难点进行教学,比如学习难度较大、经常使用的偏旁部首,可以选择某些代表性的汉字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点画的组合应用。
3.2 制定科学的书法教学计划
        科学的教学计划是促进小学书法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需要充分把握好书法教学的目标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计划,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小学生体现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心理特征,需要保证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并制定出更加专业化的教学计划,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3.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虽然小学书法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得以提升。而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到小学书法的学习活动中,则直接影响到小学书法教学的整体效果,所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书法学习的乐趣,既能够增强学生对书法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结论
        综上所述,为促进小学书法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需要深入了解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的现状及相关问题,做到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书法教学计划,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各种策略提高书法教学效果,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实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马俊青.论书法的艺术精神[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2]李洪云.初探小学书法教育与素质培养[J].新校园(中旬),2018,(02).
        [3]何淼.浅谈素质教育下小学书法课堂的有效教学[J].好家长,2018,(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