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孙雁斌
[导读] 生物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孙雁斌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      037000
        摘要: 生物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实验背后所蕴含的真理是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思索得出的,所以要想学好生物,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堂上想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教师就要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和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关键词: 高中生物;思维能力;培养;课堂教学
        引言: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值得教师们进行探讨的问题,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们思考的方式,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在教学的第一步打好基础
        合理安排教学任务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在生物课堂上,这种教学能力就是通过教学安排学生参与课堂、主导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的创造思维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知识。教师提前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和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听完教师对课件的讲解后,通过讨论的形式集思广益,并将各自的观点进行整合和分析,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播放光合作用的小短片,帮助学生们初步认识这一概念,再准备好一些问题让学生们思考,明白光合作用是植物制造养分的一种方式,动物细胞是无法做到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多应用于控制农作物间距、大田栽培、温室栽培等方面,合适的光照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学生能够从诸如此类的例子中得到思考的灵感和启发,从而让教学任务更顺利地进行下去。
        二、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要做的是提出符合情景的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过程,并且就这些问题做出分析。教师可以用一些历史上的经典实验引起学生对本章学习的兴趣,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学生的注意力被故事吸引之后,教师就可以在故事的基础上提出有趣的问题,若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遇到了瓶颈,我们教师应该积极提供帮助,但是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让学生主动思考,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笔者从两个角度阐述了引发学生思考的方法,分别是支持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和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1. 支持学生提出质疑。由于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飞快,知识进步的原因就是有人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提出质疑,所以我们要教导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不论问题是深层还是浅层,都要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更牢固,思维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近年来,传统的教学方法确实得到改变,教学方式从单一传授知识变成引导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出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我们教师可以提出光合作用完整过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光合作用的认知,在讨论的同时,同学们免不了会提出自己的困惑,例如正午的光照比上午的光照更强,但是植物在正午十二时的光合作用强度相较于上午明显减弱,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们的疑惑,自然将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两个重点知识联系到一起,即细胞呼吸是消耗能量的,而光合作用是储存能量的,两者相互抵消,而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强度与外界环境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上午光照弱、温度低,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细胞呼吸的强度,而中午光照虽然强,但是温度高,此时细胞呼吸的强度已经超过了光合作用的强度,所以此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减弱的。这样的解释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发出思考,从而让课堂有序进行,又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就是要鼓励他们不怕问问题,生物学习的每一个章节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牢牢掌握每一章的重点是学期复习的基础,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很难跟上新知识的学习进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强调向老师提问的重要性,扭转学生不敢问、不好意思问的思想,对能够提出针对学习重点的问题的学生,教师要表示鼓励,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提问的习惯保持下去。有时学生可能不清楚自己究竟哪些知识点没有学会,这就需要教师上课多提问题,下课多沟通交流,例如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背诵一些概念,并解释概念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示意图,例如细胞呼吸在线粒体内是怎样进行的,画出线粒体内的结构示意图,标出在线粒体外膜、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上都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化学公式又是什么样的,再例如无机盐又是以怎样的方式进入细胞的,无机盐进入细胞时是否需要消耗能量,是否需要介质的帮助进入细胞,无机盐补充过多或缺乏又会对细胞造成怎样的影响。除了课本上的知识点,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解答,例如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为什么会发抖、为什么面团发酵要在温暖的环境下进行、为什么救援人员在营救倒塌房屋内被压的被困人员时不能立刻把重物移开等,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加强对激素调节人体、细胞有氧呼吸、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等知识的运用能力,并且这样的方法能最大程度地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实践
        如上文所说,生物需要理论知识和试验相结合,理论是靠实验支撑起来的,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实验的部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物质的检验方法部分,教师可以做实验检测蛋白质、葡萄糖等物质的存在,或是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按照课本的步骤严格进行,尤其是调镜、染色、盖玻片等步骤,这些小实验都是可以在课堂上不用花费很长时间就能完成的,建议有能力的话还可以让学生去实验室亲手做一下实验,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必须要向学生强调注意事项和违禁操作,以免发生意外。将做实验的方法引入教学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在实验的乐趣中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让学生学好生物,必须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我们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体验到生物学习的乐趣,从而主动探索生物学知识,将知识真正用在有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张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15):91-92.
        [2].杨保山.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188-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