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天津)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356
摘要:钻孔灌注桩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
关键词:钻孔;钢筋笼;灌注混凝土
一、工艺流程
平整场地→泥浆制备→埋设护筒→铺设工作平台→安装钻机并定位→钻进成孔→清孔并检查成孔质量→下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护筒→检查质量。
二、施工准备
(1)施工前,清除杂物,对墩位处原地面进行平整,并进行压实。然后在每个桩位处定出十字控制桩后,埋设护筒;采用冲击钻机钻孔,泥浆护壁法成孔。
(2)钢护筒采用厚5-8mm钢板卷制焊接而成,护筒内径大于桩径20-40cm,护筒高2.5-5.0m,用汽车运至现场进行埋设。
三、施工方法
3.1、冲击钻钻进施工
(1)冲击钻机钻孔开钻时先在孔内浇筑泥浆,泥浆相对密度等指标根据土层情况而定。如孔中有水,可直接投入粘土,用冲击锥以小冲程反复冲击造浆。护筒底脚以下2m~4m范围内土层松散,可采用浓泥浆、小冲程、高频率反复冲砸,使孔壁坚实不坍不漏。待钻进深度超过钻头全高加冲程后,方可进行正常冲击。在开孔4~5m阶段,减少掏渣次数,使钻渣挤入孔壁。正常钻进后及时掏渣,确保有效冲击孔底。
(2)钻孔施工中,在密实坚硬地层每小时纯钻进尺小于5cm~10cm,松软地层每小时纯钻进尺小于15cm~30cm时,进行取渣。取渣后及时向孔内添加泥浆或清水以维护水头高度,投放粘土自行造浆的,一次不可投入过多,以免粘锤、卡锤。
每钻进1m掏渣时,均要检查并保存地层渣样,记录土层变化情况,遇地质情况与设计发生差异及时报请设计及监理单位,研究处理措施后继续施工。
3.2、旋挖钻钻进施工
(1)护筒埋好后,经过检桩确认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将泥浆输进桩孔中,开始钻进出渣。
(2)钻进过程中经常观察钻机上的水平仪是否水平,如有倾斜或位移,及时调整。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对成孔的孔位、孔深、孔形、孔径、垂直度等几何尺寸进行全面检查,确定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钢筋骨架起吊安装及安放导管。
3.3、清孔
清孔处理的目的是使孔底沉渣厚度、泥浆液中含钻渣量符合质量要求和设计要求。当钻孔达到设计高程后,经对孔径、孔深、孔位、竖直度进行检查确认钻孔合格后,进行第一次清孔。
(1)使用冲击钻钻孔时,除用抽渣筒清孔外,也可采用换浆法清孔,直至孔内泥浆指标满足要求;使用旋挖钻孔时清孔采用换浆法进行。利用泥浆泵以中速将相对密度1.03~1.10的较纯泥浆通过导管压入孔内,把钻孔内悬浮钻渣较多的泥浆换出。直至泥浆的各项指标符合施工规范及设计。
(2)清孔达到以下标准:孔内排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粘度17~20s。同时保证水下混凝土浇筑前孔底沉渣厚度:柱桩≯5cm、摩擦桩≯20cm,且不大于规范及图纸规定。
3.4、钢筋笼制作、安装
钢筋笼主筋接头采用闪光对焊,现场下钢筋笼连接采用搭接焊或直螺纹连接,每一截面上接头数量不超过50%,加强箍筋与主筋连接全部焊接。钢筋骨架的保护层用Φ7.5cm(半径)的M40圆饼式滚轮砂浆垫块,设置密度按竖向每隔2m设一道,每一道沿圆周布置4 个。
对于孔深较深的桩基,钢筋笼需要现场焊接的,钢筋笼分段长度不宜少于18米,以减少现场焊接工作量。
搭接焊焊接或直螺纹连接。
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装的允许偏差为: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骨架外径±10mm;骨架倾斜度±0.5%;骨架保护层厚度±2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顶端高程±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
3.5、砼灌注
(1)安装导管
导管采用φ250-300钢管,每节2~3m,配1~2节1~1.5m的短管。吊装前先试拼,并做水密承压 试验。导管连接应牢固、封闭严密、上下成直线吊装,位于井孔中央。
(2)浇注混凝土前二次清孔
浇筑水下混凝土前,检查沉渣厚度,如柱桩不超出5cm、摩擦桩不超过20cm,则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采用换浆法:用1.1—1.25比重的纯泥浆中迅速压进孔内,把孔内悬浮钻渣较重的泥浆换出。或喷射法清孔,在灌注砼前,对孔底进行高压射水或射风数分钟,使沉淀物飘浮后,立即灌注水下砼。
(3)灌注水下混凝土
计算和控制首批封底混凝土数量,下落时有一定的冲击能量,并能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不小于1m。足够的冲击能量能够把桩底沉渣尽可能地冲开,是控制桩底沉渣,减少工后沉降的重要环节。
桩基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配合导管灌注,导管直径为30cm。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应控制在2~6m。同时应经常测探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即时调整导管埋深。
采用箭球、拨栓或开阀,将首批混凝土灌入孔底后,立即测探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内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灌注。如发现导管内大量进水,表明出现灌注事故,须立即拔出钢筋笼,进行清孔后,重新灌注。
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工。在灌注过程中,应防止混凝土拌和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致使测探不准确。灌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
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如导管法兰卡挂钢筋骨架,可转动导管,使其脱开钢筋骨架后,再移到钻孔中心。
拆除导管动作要快,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5min。要防止螺栓、橡胶垫和工具等掉入孔中。要注意安全。已拆下的管节要立即清洗干净,堆放整齐。
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要徐徐灌入,不可整斗地灌入漏斗和导管,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皮垫,而使导管漏水。
当混凝土面升到钢筋骨架下端时,为防钢筋骨架被混凝土顶托上升,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尽量缩短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防止顶层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时混凝土的流动性过小可,建议使用缓凝剂、粉煤灰等增大其流动性;②当混凝土面接近和初进入钢筋骨架时,应使导管底口处于钢筋笼底口3m以下和1m以上处,并缓慢灌注混凝土,以减小混凝土从导管底口出来后向上的冲击力;③当孔内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4m~5m以后,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置长度,以增加骨架在导管口以下的埋置深度,从而增加混凝土对钢筋骨架的握裹力。
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减小,超压力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对密度增大.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时,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在拔出最后一段长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
考虑桩顶含有浮渣,灌注时水下混凝土的浇注面按高出桩顶设计高程100cm控制,以保证桩顶混凝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浩.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J].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1120128202.
作者简介:
张超杰(1994-),男,天津人,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