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Python语言编程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梁桓源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信息技术教程已经不满足当代中学生的需求

         梁桓源
        (广东省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  广东 韶关 5120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信息技术教程已经不满足当代中学生的需求,STEM教育理念由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学科有机结合,让各个领域的内容有机融合,促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高学习效率。Python是近几年迅速流行而普及的一门编程语言,该语言课程化也将成为孩子学习的一种趋势。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Python语言;教学设计
        一、STEM教育理念概述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统称。STEM教育是以培养实践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为目标的跨学科教育,提倡以行动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项目式学习、任务驱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与实践能力。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学科教学多以“问题或项目”展开,力求为学生搭建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桥梁。
        2017年首届中国STEM教育大会上发布《STEM教育白皮书》,指出“STEM 教育应纳入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
        二、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Python教学设计
        1、STEM教育理念下Python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实施“python趣味编程”课程,STEM教育模式为Python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供了借鉴,而且具备了STEM教学空间和教学设备,如创客空间、人工智能、物联网硬件等。因此,STEM教育理念为Python课程提供了实施教学的可能。
        2、STEM教育理念下Python课程教学方式
        (1)基于项目学习
        基于项目学习,简称PBL,其思想起源于杜威等人提出的做中学、体验式学习理念,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对项目任务进行精心设计、探究、实施的过程。
        (2)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是一种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思维形式。它是从目标或者要达成的成果着手,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独特的“在行动中进行创意思考”的方式。学生需要先设计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小发明或小创造。
        (3)顿悟学习
        顿悟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通过重新组织知觉环境,并突然顿悟其中关系而发生的学习。换言之,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顿悟的过程。
        3、STEM教育理念下的Python语言编程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基于STEM教育理念下的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尝试将Python语言编程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学内容设计
        初中Python课程的教学重点是通过Python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主要分为Python认识了解阶段、Python学习阶段、Python项目应用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
        三、基于STEM教育理念利用项目式组织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在传统程序设计教学中,一般都是按照基本语法、三种基本结构、常用算法这样的知识体系来组织教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中,知识点之间是独立的,加上中学生信息课一周只有一节课,学生很容易学了后面忘记前面,在实物编程中,很难以常规的知识体系来组织教学。


        项目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一个个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来完成。项目式教学法有着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特点,所以这种教学方法是比较适合程序设计教学的,所以笔者认为,采用项目式的教学方法更加适合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Python教学,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将前后知识点进行整合,让学生既学习新知识又能复习旧知识。通过一个个项目,能把同学们零散学到的知识全部串联起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终于有了一定的成果,他们自己也会感觉很有成就感,也会产生一种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愿望。
        1、以一个独立项目为一个章节的容量
        一个章节就是一个独立的小项目,一般情况下,都要求一节课完成。当然,可能会有些任务比较复杂,也可以把内容分成两课时,所以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就是十五个章节。
        2、一个章节包含一个基础项目加一两个拓展项目
        因为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过程中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基础任务是要求大多数甚至全部同学都要完成的任务,在完成了基础任务之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尝试着去完成拓展任务,拓展任务的内容也是要基于基础任务。比如在学习循环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以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为例,我用的基础任务是“积能量合种树”,拓展任务是“一个正整数的阶乘”,都是关于循环语句这个知识点,但是难度加大了。
        3、每个章节包含1-2个Python的知识点
        项目式教学和传统的程序设计教学不一样,不是按照知识体系来建构教学内容的,而是将程序设计的知识点分散到了各个项目中去,一个项目中除了要用到之前学到的知识点之外,还需要包含1-2个新的知识点,设计项目的时候应围绕新的知识点设计,比如:在“关注空气质量”这个项目中,随机数是主要学习的知识点,除了随机数之外,还要求学生用到之前的显示文字和显示图像的语句,新旧知识点有串联。
        四、基于STEM教育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
        1、分层教学
        在程序设计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能力会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所以程序设计教学中必须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在一个项目中,基础任务一定是要比较简单的,大多数同学都可以完成的,拓展任务要准备1-2个,而且要有梯度,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2、培养学习能力
        其实自学能力尤为重要,如果学生只是依赖或者模仿才能完成,他们所学知识将很快被淘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方向性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实践
        学习程序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提升利用编程语言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分析问题的思路上,学生应该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构建程序,解决问题。
        4、尊重学生学习的方式
        在刚开始接触程序设计学习时,很多学生习惯性的去“抄程序”,这很正常,很多人都经历过这个阶段,毕竟以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课时设置注定学生不可能记得住太多,如果不抄,可能一开始连很多简单任务也完成不了,学习的兴趣可能就此丧失了。但是不能一直抄下去,抄的过程要求学生带着理解,下个阶段就可以尝试着去修改程序,比如在循环结构中让学生去修改初值、终值和步长,从而改变循环的次数,如果学生会修改了,说明这个知识点也掌握了。再下个阶段就可以自己去创作程序,比如学生利用随机数做了“关注空气质量”,老师要求自己去创作一个随机产生“加法心算游戏”的程序。“抄、改、创作”这三个阶段既是一般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可以作为课堂的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结论】通过一段时间的讲授,大多数学生学会用Python解决问题。值得期待的是,在新一轮的教学计划中,学校已经讨论在全校七八九年级开展Python课程,积极参与“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创新编程比赛,相信Python编程未来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领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进而为STEM教育实践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
        【参考文献】
[1]嵩天,黄天羽.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案例新思维[J].计算机教育,2017(12)
[2]管光海.STEM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民族教育,2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