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容
常德市武陵区三岔路小学
摘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诉求,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思维导图是是发展数学思维的有效工具之一,将其运用到数学学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字:思维导图 思维可视化教学
思维可视化,通俗说来,就是指在教学进程中,将抽象的、看不见的思维路径、思维过程、思维规律、思维方法,通过语言、图示、多媒体等手段直观地展现学生的思维,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引发学生的“思维漩涡”和“思维风暴”,激发数学课堂教学活力。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导图,是表达思维的工具,美国图论专家哈里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图是最直观的语言,易懂,易记,能让学生用直观的图形表征抽象的思维,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不仅能让数学知识有序化、结构化,还能让学生思维清晰化、可视化,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使学生将隐性的、内在的思维活动显性化,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一、运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思维导图能优化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使学生在学习前做到“心中有数”,在学习中游刃有余,在学习后自我梳理知识。比如,每个新学期,学生拿到数学书后的第一件事,就可以翻到目录,静下心来绘制本册数学知识的脉络图、结构图。本学期将会学到哪些数学知识?哪些知识是以前学过的基础上的延伸?孩子们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做到“一目了然”。
思维导图的运用,不光在学期初建立全册数学知识结构时可以用到,在进行单元预习时,同样可以用到。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时,先让学生们自行预习,并试着画出思维导图,借助这个思维导图,学生一眼就明白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与重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减法和除法的性质。通过思维导图能很好地将知识结构序列化,将数学知识进行科学的梳理,能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将扁平、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立体和直观,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在复习课堂上,通过思维导图将学生的复习思维过程可视化,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自我梳理能力和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后,梳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比较其相同点与不同点,认识周长,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师生对话导入,用学生的语言引出思维导图,学生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共同寻找关键词,逐步形成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最后引导学生自主绘制一个呈现自己思维过程的思维导图,探索出关键词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兴趣铺垫后,再让学生参与到思维的发生、发展和表达的过程中来。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会使用丰富的图形、颜色等,整个过程本身不仅充满了趣味,有效地刺激大脑,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图形表达数学的抽象思维,进而真正达到思维“可视化”。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上完后,教师可安排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认识角”、“认识直角”、“认识钝角和锐角”三个内容为一级分支,所有的知识点都从这个分支衍生出来,角的概念、角的大小、角的名称、如何画角等等,把各部分知识有效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网络图。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孩子们加深了对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的印象,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内隐的思维看得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平常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作为数学老师,我们要尽最大可能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思考的过程,将零碎的方法系统整合起来,让学生思维“由表及里”,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例如,我们在教完“植树问题”后,发现很多同学能解决单一问题,但放在实际生活中或是几种情况“混”在一起时,解决问题则很有难度。那我们不妨可以指导学生画出“植树问题”的思维导图,把“两端都植”、“只植一端”、“两端都不植”三种情况摆在一起,每种情况的思维方式、总结出来的公式、典型例题等都绘制在一张思维导图中,有些孩子还别出心裁地将思维导图绘制成一棵大树的形状,每一种不同的情况成为一个独立的“枝丫”,三种情况共同组成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经过这一过程,“植树问题”就真正根植于孩子们的头脑之中了。这样,将原来难以理解的知识条理化,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将看不见的解题过程可视化,极大提升了孩子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可视化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中,教师能透过思维导图发现学生数学思维的本来模样,并加以引导,优化路径。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用直观的图形表征抽象的思维,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了新的发现,新的进展,外化和折射出的思维现状可以帮助教师作出针对性的引导。长此以往,将会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奠定良好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林英.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有效运用策略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2017(8):171-172.
[2]张齐华.“思维可视化”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之重建[J].江苏教育.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