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对市政工程企业而言,经营管理是企业增效益、上水平的关键。加强建筑经营管理,说到底,就是加强项目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则是企业经营的着眼点;其落脚点就是研究如何更大的增加企业效益,为企业赚钱,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能力。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施工企业经营与管理经验,谈了一些作者自己对市政工程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的理解,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市政工程企业;经营;管理;探讨
1、市政工程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之道
我们的市政工程企业在当前这样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要想使自己能够生存下去、发展起来,就必须特别注重自己的经营活动。从思想理念上重视、从人力配置上重视、从经营方法上重视、从人才培养上重视。我们从思想理念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质就是充分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确立买与卖之间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营造社会经济秩序的良性发展。在建筑市场上,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多少决定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大小;也决定着投标企业中标率的高低;同时也决定着承包价格的高低。作为建筑施工企业,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我们从心理上要树立敢于战胜对手取得胜利的信心。决不能跌倒了摔痛了就不愿再爬起来重新投入新的战斗。要树立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勇气。
我们从人力配置上讲:企业经营部门的人员数量的配置应该是的。对强与弱检验的标准应该是能够适应当前和今后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所谓强与弱,我认为主要是指人员专业配备合理。既有建筑经济方面的人才、又有工程施工方面的人才;既有土建工程的人才,又有其他专业的人才。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对经营不重视、人员配置不合理,经营人员不能专业化是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活动开展好坏的重要因素。
2、市政工程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2.1人工费的控制
在各种生产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工程的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等管理目标都是靠人的劳动去实现的。所以,人是生产要素中进行动态管理和优化配置的重点。在项目施工管理中,项目经理按施工计划组织均衡的施工,减少赶工或窝工浪费,并不断进行劳动力平衡、调整。解决施工中工人数量、工种、技术相互配合等问题,充分调动工人积极性。同时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人的质量意识工作技能及劳动生产率,实现工程一次成功,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因返工造成人工、材料浪费,机械台班及工期延长等计划外支出而加大现场施工的成本。此外,还可采取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实行人工费包干等措施控制人工费。
2.2材料费的控制
工程材料的费用通常占工程造价的三分之二。主要通过量、价两方面控制:对材料用量的控制。项目经理可以以施工预算为依据,正确核算材料消耗,实行限额领料制度,余料回收;推广采用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零星材料实行包干控制,超用自负,节约归己;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二次搬运造成的损耗等。对材料价格的控制。材料采购要在目前建筑工程材料品种规格繁多、优劣混杂、价格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做到及时,准确大量地掌握材料市场信息,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争取最低买价。对于造价大的分项工程,可以采取招标的方式,往往能获得质量好和价格合理的材料。合理组织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根据工程进度及需要,由技术人员编制材料使用计划按需购进,减少资金占用。
2.3机械费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生产,加强机械租用计划管理,杜绝因安排不当引起的设备闲置,提高现场设备利用率。此外,要定期对现场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的完好率,避免因使用不当造成机械设备的停置。
2.4附件加工和分包工程费的控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球墨铸铁管、铸铁井盖、砼件、金属构件和成型钢筋的加工,以及打桩、土方,吊装、安装和其他专项工程的分包,都要通过经济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这些经济合同的时候,特别要坚持“以施工图预算控制合同金额”的原则。绝不允许合同金额超过施工图预算。根据部分工程的历史资料综合测算,上述各种合同金额的总和约占全部工程造价的三分之二左右。由此可见,将附件加工和分包工程的合同金额控制在施工图预算以内,是实现预期的成本目标的重要环节。五是强化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成本控制。施工企业要正确认识工程质量、工期、安全与成本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关系,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始终贯彻项目的质量成本、工期成本及安全成本的管理思想,力争做到实现价值最大化。
2.5工程质量成本控制
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的信誉保障,是赢得市场的关键,且是终身负责制。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因此,施工企业要加强工程项目的技术质量检验及人员的技术,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树立每个人都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的理念,严把各道工序质量关,提高工程质量一次合格率,避免返工及质量事故的发生,降低质量成本。
2.6工期成本控制
工期成本是为了实现工期目标或完成合同工期而采取措施的费用、以及因工期延误而导致的业主索赔费用。工期并不是越短越好,缩短工期虽会减少设备等费用支出,但同时因赶工会造成人力、物力投入量的增加,有可能造成窝工,引起成本费的上升,工期缩短到一定程度后,成本费会急剧增加,此时如果得不到业主的合理补偿就会造成施工成本的额外增加;相反,如果工期延长,不需要花费赶工措施费用,但人工费、临时设施费和机械设备的租赁费都有可能增加,如不能满足合同工期要求,还可能造成业主索赔。所以,在前期安排施工组织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工程的特点和合同条件,综合工期与成本的各种因素,对工期做合理计算,进行周密部署和安排,找到工期成本最低的理想点,以降低工期成本。
3、市政工程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的措施研究
3.1树立现代经营管理理念
树立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包括战略管理观念、市场观念、核心人才观念。
古人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意义就是战略规划好了再去打仗,才会胜利。企业如何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营管理的更好,就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对企业内外环境分析和企业自身能力分析,进而制定一个适合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纲要,实现战略管理经营企业。金融观念以及人才开发观念,通过树立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力争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人才开发观念,积极吸收人才并用最有效的办法激励一般人才成为核心人才,必须注重核心人才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筑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成就品牌建筑企业。
3.2规范项目核算.提高风险意识
施工企业经济指标的实现.必须通过各个工程项目部的竣工结算收入来反映。如果项目核算不规范,就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个经济指标失真.因此,规范项目核算,是实现项目部经济目标的基本。首先要建立工程项目核算组,项目核算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健全组织,确立核算责任人.划明管理级次,实行岗位责任分工明确落实;其次,要正确划分项目核算范围.施工企业项目核算必须按国家建设行业的有关规定执行。
3.3增强核算意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企业要加强材料采购、人工费支出以及项目预算等几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使项目成本的预测、控制落到实处,解决项目管理体制中"包盈不包亏"的问题。要加强定额管理,做到用定额编制计划,用定额组织生产,用定额核算,使定额真正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科学工具。还要认真贯彻实施《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强化财务约束和审计监督,压缩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和开支,降低管理费用,提高资金运作效率;要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扭转帐物不符、财产不准、成本不实、虚盈实亏等问题;要培养利润动机,构造积累机制,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用好和用活国家给予的经济政策,能动地盘活资产存量,谋求企业的发展。亏损企业要采取切实措施,增收节支,做到扭亏为盈。
3.4加大科技投入,强化设备管理。
企业要牢固树立依靠技术进步,强化技术改造来增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思想。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开发和技术进步管理体制,紧紧跟踪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发展动向,加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的力度。同时,要注意技术积累,不断开发形成具有企业自已特色的工法。企业还要高度重视建筑机构设备的管理,实行“管、用、养、修、算”一体化管理,抓好企业内部机械设备的租赁和调剂工作,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率,按照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规定,用好设备折旧费和维修费,保证企业机械设备的正常维修和更新改造。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渠道为企业开辟技术装备和技术改造资金渠道,重点向优势技术和优势企业倾斜,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3.5加强市政工程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
3.5.1经营战略创新
市政工程企业一定要树立坚持做大做强的原则,高度重视项目经营开发工作,做到在企业范围内加大项目建设开发力度以及优化配置项目建设班子和项目建设队伍。在项目建设方面要做到三要:一要把握市场趋势,不断调整和完善本企业的发展战略。二要把技术开发工作和资本运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主业专业化、适度多元化的发展。三要重视发挥管理创新和人才效应在经营开发中的作用。
3.5.2管理体制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十分重要,必须做好企业层次、项目层次和劳务作业层次三者的关系。经营决策层是公司管理层,施工管理层是项目部,劳务作业层是施工队伍。企业管理层次与项目管理层次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企业管理的范畴内,都是为了促进企业进行自主经营、主动发展、承担盈亏、加强约束,二者都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不同之处主要是企业层次对项目的管理主要是一种整体的把握,是通过设计和规范企业章程和运营模式来实现管理的目的,而项目管理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施工项目进行设计实、组织施工人员、监管、指挥是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直接管理。
3.5.3管理制度创新
管理是调整企业各部门、各组织有序运行、步调一致的好方法。科学的管理,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和人员有效工作的关键。管理制度创新的关键就是要利用市场机制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使得各个部门成员的收入和项目的收益直接挂钩,实现单个项目的责任制,从而把施工企业自身面临的市场竞争转化为所有员工追求收入的内在动力,从而建立起一个把企业各个形态的资产和生产要素相互结合,共同运作,以谋求最大综合效益的良性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3.5.4管理手段创新
主动推进企业管理技术化的运用,尤其是要把信息化管理全面覆盖到投融资、经营、进度、质量、技术、安全、资产、设备、物资、成本、项目、现场、资料、办公自动化、档案、人事、劳资、绩效、招聘应用等各项企业项目施工管理和基础行政管理的工作中;并且把会计工作、管理、经营、审计监督纳入到线上记录,并且将其公开,实现有效管理与控制。五、结语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必须进行创新,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做到经营战略科学化、组织结构规范化,从而推动企业长足发展。
4、结束语
市政工程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发挥经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加强经营管理来带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以适应新形势下施工企业的发展要求,同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市政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J].刘海国.会计师.2018(06)
[2]浅析施工企业的动态成本管理[J].须伟强.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11)
[3]施工企业提升成本管理的策略与措施[J].张东东.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23)
[4]园林绿化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J].陈观.财会学习.2020(06)
[5]“营改增”对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分析[J].杨振华.科技经济导刊.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