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一分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人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愈加丰富,这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轨道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基础建设设施,近些年来,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输量大、运输速度快、绿色环保等优势,也正因如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仅能够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还能实现国家的绿色长远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认真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账务人员培养体系的情况,希望为国家发展,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站务人员;培养体系
引言
我国教育业发展成熟,但是国内的职业教育起步非常晚,所以只要能力评价没有完全开发,职业创新教育也屡屡被忽视,所以轨道交通建设中没有统一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务人员培养体系,而站务人员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工作和运营当中占据重要意义,培养体系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也正因如此,文章从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对职业能力进行了探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多方面考虑,希望为城市轨道交通站务人员培养体系的成熟发展提供参考。
1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
培养站务人员,首先要明确我国的轨道交通发展现状,2018年底时曾有过数据调查发现,中国大陆地区35个城市均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路线,总线路长达5761km,国家的规划目标路线总长高达7611km,我国的轨道交通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对站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职业培训体系的完善
2.1 具体培训内容
完善的站务人员职业能力培训体系需要包括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习范围,目前我国将职业教育的能力范围划分为了四个等级,这些等级之间互相独立又互相依托,都可以作为评价标准,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名义能力,这属于职业能力水平的第一个层次,简单来讲就是需要学习者了解概念性的理论知识,这部分内容通常都是在培训机构或者是职业学校内习得的知识,教师会在讲课的过程中详细讲解职业工作人员所需明确的各类知识理论,为后续的实践提供理论知识基础。其次,是了解职业培训体系的功能性能力,功能性是职业培训的重要意义,工作人员通过进行功能性培训,可以了解城市轨道运营工作中的基本技能,站务人员在这一级别的学习中会有不同的具体体现,另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工作领域不同,站务人员所需要学习的功能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讲,还是希望职业培训师能够重视不同人员的功能性能力培养。然后,过程性能力。过程性能力是比较多方面的一个综合能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时的站务人员需要和多方面人员沟通交流,在完成工作任务时,不仅需要考虑到乘客的要求,还需要具体考虑单位具体要求,所以站务工作人员在接受培训时应该着重培养职业质量意识。最后,职业人员的整体设计能力也非常重要,站务工作虽然并不复杂,但是大部分工作人员是不能将站务工作与整体的城市轨道运用系统相结合的,站务工作人员需要多方面考虑各种情况和具体社会环境,所以,拥有整体设计能力的站务人员更能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具体运营情况,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设计出更多样的工作方案和运营方案。
2.2 职业能力评价
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培训之后,站务人员需要接受评价。具体的职业能力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六项。(1)直观性指标。直观性指标是相对比较容易进行评价的指标,具体是指接受过培训的职业人员是否能够直观形象的表示任务解决的方案?是否能够通过语言描述或者是图像描述的方式,为大家讲解清楚工作流程,工作任务以及最终工作成果和结论,直观性指标是具体的能力指标。
(2)功能性指标的评价。功能性指标是评价的关键内容,主要包括站务人员是否能够通过专业知识解决乘客的疑问以及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
(3)使用价值导向指标。站务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对象,乘客的满意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账务人员的工作成果是否达标,但是在评价工作人员价值导向指标是不能指依据乘客的满意度进行评价,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定。
(4)经济性指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公益性建设,但是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经济利益,所以职业工作人员提供的解决方案不仅需要解决乘客疑问和工作任务,还需要考虑整个解决方案是否具有经济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站务人员的工作能力高低,站务人员所提供的问题解决方案不仅需要考虑当时的成本,还需要考虑后续的各类成本。
(5)社会接受度指标。现在各类行业都讲究人性化服务,城市轨道站务人员也不例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仅需要考虑乘客意愿,也要考虑站务人员的工作状态。
(6)环保性指标。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提升人民幸福度的同时,也大肆破坏了环境,所以掌握人员培训评价指标也包括环境指标,这种指标的评定不仅要观察站务人员工作结果是否环保要求,还要注意观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是否对环境造成了伤害。
3现有人才选用体系弊端
3.1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对接性差
现有的人才选用体系存在不少弊端,首先是课程和具体岗位对接性过差,各大职业院校的一般都开设有城轨专业,但是具体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同,基本都是基础性课程,忽略了课程与企业岗位的对接,建议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更加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3.2实践教学的硬件建设薄弱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只是一个大方向,具体包括了许许多多的小专业,例如,通讯,机电等等,现代化社会相关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经济实力薄弱的职业院校无法及时完成实践设备的更新,大部分职业院校都存在实操条件薄弱的问题,这也是站务人员工作能力不够的主要原因之一。
4改进选用体系建议
4.1科学的课程体系
下图中的教育管理体系接合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指导意义重大。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具有共同性,需要的各类人才也都大同小异,图表中所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具针对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长足发展更有益。
图1 业务技能结构模型
4.2充实的学习资源
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不仅符合学校办学理念,也在最大程度上结合了企业的岗位需求,教学计划以及培养目标都更具针对性,这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同时,大大缓解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4.3充分的技能交流
传统教育课程只注重理论知识教育,学生在接触过职业培训以后,只了解各个行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缺乏。校企合作的方式在培养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注重经验和实操培训,专业教职员工根据企业需求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理论知识培训方案和实操培训课程,确保各个接受培训的人员都能在最大程度适应工作岗位需求。
4.4系统的岗前测试
培训完之后还需要接受系统的上岗测试,测试不通过的人员不能正式工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站务人员培养体系能够为城市轨道发展提供更多优质人才,促进国家交通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昭.城市轨道交通站务人员培养体系研究[J].人民交通,2020,(5):91-92.
[2]史歌.如何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站务人员职业能力模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0):273-274.DOI:10.3969/j.issn.1673-1069.2014.30.178.
[3]张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探索——以《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程为例[J].高教探索,2016,0(S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