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人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山东济宁 273500
摘要:民用建筑安全性直接决定了居民生活质量,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居民建筑火情具有发生突然、蔓延速度快、人员疏散困难等特点。因此,文章从民用建筑火灾发生原因出发,剖析了民用建筑防火设计主要问题,并对防火间距、消防车道、供水系统提出了改进策略,旨在优化建筑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升防火设计的规划性、前瞻性。
关键词:建筑防火设计;民用建筑;防火间距;消防车道;供水系统
引言
通过合理应用防火技术能够确保民用建筑产生良好的防火效果,对建筑安全起到良好保护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综合要素影响,目前部分区域建筑设计中应用的防火设计还存在相应问题,导致火灾安全隐患不断增加。
1我国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现状分析
1.1 防火分隔和安全疏散存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较多民用建筑在防火分隔以及安全疏散设计上都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这种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当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得不到及时拦阻,居民也得不到及时疏散。因此,有关建筑设计部门要重视对民用建筑的合理设计,特别是针对于高层民用建筑物的设计,要重视防火分隔设计,预留足够的疏散通道。
1.2 建筑材料选取存的问题
开发商或者建筑商为了降低建筑成本,只看眼前的利益,从而选用廉价的建筑材料,这些廉价材料大多是不具备防火性能的。同时,在楼板施工中,并未使用分层隔离方式开展施工作业,这样民用施工建筑的防火性能就难以得到保障。
1.3 结构布局与设置
存在问题建筑物的转角防火墙以及防火墙周围的门窗设计难度较大,目前我国的民用建筑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应仔细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其防火性能。
2建筑防火技术的应用策略
在对民用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防火规范的应用,将建筑防火技术应用于民用建筑设计之中,弥补现有高层建筑中防火规范的不足之处,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几率,提升民用建筑的安全保障能力。
2.1建筑防火设计方案的优化
调整民用建筑的大肆兴建,使得人们对其建设过程中的抗火灾风险能力也愈加看重,为了加强民用建筑的防火性能,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改善现有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据此完成新规范下的防火设计规划与空间布置,保证设计方案的安全高效性,且有据可依。同时在民用建筑设计具体实践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建筑的设计要求以及防火要求等,不断提升民用建筑防火性能,方便建筑内居民在发生火灾时有更多逃生的方法。
2.2防火间距的设计
居民住宅防火间距是指发生火灾后有效阻止火情蔓延及利于扑救而产生的建筑间的距离。民用建筑设计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还需考虑合理的防火间距设计。设计师在进行青岛银丰•山东头整村改造工程设计时,规划建筑平面间距始终坚持防火设计原则,兼顾防火性能和质量,进而降低了火灾发生的可能和火灾损失。防火间距与建筑耐火级别、高度有关。因此,在设计中要注意防火间距数值,其确定的基本原则:
(1)热辐射作用。在火情发生的10min内,火场温度可达到700℃左右,因此不能以最高温度考虑热辐射,要根据建筑高低、建筑材料的耐火级别等进行设计。
(2)灭火作战的需要。消防车的使用类型要根据建筑物的高低来决定,对于高层建筑则要考虑云梯和曲臂的使用。
(3)节约用地。
在规划总面积的时候要以方便消防队扑救为前提节约用地。在建筑总平面设计中应严格贯彻这些规范,确保一栋建筑着火后不会快速蔓延到其他建筑,而灭火空间要方便消防车的使用。
2.3消防车道的设计
民用建筑消防车道设计需保证发生火灾时消防车可快速到达事故现场。消防车体型大,对通行道路有诸多要求。例如,在转弯半径设计上,通常为10m,登高车为12m,个别特殊防火车为16m,需要依据设备情况、防火技术等对消防车道转弯半径设计及时调整;在宽度及高度设计上,均不应小于4m;在坡度设计上,不宜超过8%;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消防登高面的设计标准,且消防车道占地面积大,应结合园林绿化景观提升观感。
2.4民用建筑中建筑材料的选取
相关建筑建设管理部门要重视对建筑材料的选取,不能一味的只追求利益而选用不符合防火标准的材料。一方面,这些不符合防火标准的材料会加剧火势蔓延,影响消防人员的扑火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的建筑材料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在发生火灾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有度气体,所形成的有害颗粒吸入人体后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很大伤害。因此,建筑商应在注重节约的基础上,选择防火性能较好的材料,从根源上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2.5防火区及防烟区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中规定,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应当从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布局出发,要求建筑的地下部分安全通道按照经济适用性原则需配置两个以上的防火区,并且防火区的设计不能对民用建筑的其它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在进行防火区的具体设计时,考虑到防火区要求封闭性完好的要求,原则上防火区内的防火墙体不允许设计门窗,若遇特殊情况可考虑增加防火帘的布置。在民用建筑内部还应设计防烟分区,有相关规定,高度不足6m的房间内必须设置防烟区,且其面积设置不宜过大,多控制在500m 2左右。为了保证地下车库的安全性,防烟区多设置于民用建筑的地下楼层之中。除此以外如电梯、楼梯等烟气极易蔓延的区域,需对防烟区进行单独划分。从本质来看,防火区和防烟区多设置在地下空间,设计两者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火灾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筑防火规范有相关规定:防烟区不得与防火区直接接触。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需做好两者的界定工作,有效确保各自的合理性。随着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防火防烟区在火灾发生时的实际应用价值也日益凸显。
在进行民用建筑设计时,需全面考虑保证防火防烟区的质量及效果。同时为了降低火灾对于财产和人员安全的影响,提高人们的警惕意识,可在建筑内部的醒目位置对楼层安全指引图、消防疏散通道、疏散路线等重要场所进行标示。为了避免影响疏散通道的流畅性,规定消防通道内不得堆放杂物。同时还应考虑到为无法及时撤离的特殊群体设置专供逃生的应急通道,为各类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2.6供水系统的设计
在民用建筑供水系统设计中,应按照实际需求,明确供水方式,合理安排蓄水池位置。蓄水池是灭火的关键,过小的蓄水池无法保证水量,因此设计师在进行青岛银丰•山东头整村改造工程供水设计时,应依据民用建筑高度、水压、人口密度等科学设置,提升消防供水安全性、稳定性。基于目前的供水系统设计方案,建议使用屋顶水箱和变频泵组合联合供水。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建筑设计中防火技术应用仍需完善。从根本上排除建筑物安全隐患,防止对生命财产安全产生较大影响。相关部门需要对防火技术加强研究,引入更多新技术,对材料合理选取,合理布设建筑空间,提升建筑防火性能。
参考文献
[1]李海峰.建筑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30):95-96.
[2]岳建林.建筑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5):78.
[3]农智.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运用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2(S1):199-201.
[4]杨广平.民用公共建筑防火构造检查实践与分析[J].山西建筑,2019,45(21):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