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与合同管理 胡杰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胡杰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呈现出繁荣发展趋势,促使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建筑行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势头,带动行业经济稳定增长。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呈现出繁荣发展趋势,促使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建筑行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势头,带动行业经济稳定增长。因此成本管理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加强其重视力度,从多个角度创新,采取针对性控制策略,完善现有的模式,为后续的工程项目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
        引言
        建筑工程一般具有周期长、工程量大、质量要求高、结构复杂的特点,传统造价管理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导致发承包方通过合同控制造价的能力普遍不足,造成工程施工成本或工程投资额超过计划额,因此承包方和发包方都应加强合同管理,进而增强各自的工程造价控制能力。对于承包方而言,通过工程合同进行工程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可降低施工成本,保证合理利润收益。对于发包方而言,通过合同控制工程造价,可节约工程投资或保证投资不超限额。
        1建筑合同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建设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由多个部门参与,涉及范围较广。为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使各部门和资源调配得到协调,需要制定管理准则,使各方得到有效约束。加强合同管理,依靠合同管理制度对人员责任进行明确,能够使各方遵守准则开展工作。如针对投资方来讲,需要遵照合同完成工程量核算,对预付款、进度款进行支付,完成施工质量验收。严格按照合同内容进行支付和结算时间控制,避免出现提前预支问题,能够使资料浪费问题得到预防,继而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保障[1]。对于建设方来讲,需要根据合同条款内容进行设计、施工,发生失误同样按照合同进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确保各环节得到有效控制,以免出现造价失控问题。期间许多工作需要多部门协作完成,资源和利益分配时容易产生纠纷,可以按照合同进行纠纷处理,减少矛盾与分歧的发生,各方利益得到保证的同时,使虚报、多报等问题得到解决,继而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得到保证。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合同管理是影响造成造价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合同使项目目标成本得到有效管理,继而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2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与合同管理策略
        2.1全面进行组织层面控制
        组织控制是现阶段的重点内容,在实际的管控过程中,需要将现阶段的工程项目作为基础,促使工作人员全面开展控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与价值,优化现有的思想理念,以保证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体系更加科学与完善。例如:在工程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以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加强工程技术管理控制与实施,注重其管理的全面性,充分发挥出合同管理优势。工程项目的负责人还应合理地针对其实际情况开展考核,做好全面的指导,深入开展项目的成本管控、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工作,保证其综合性、准确性、时效性,制定完善的目标成本,实现成本的合理控制。工作人员在进行合同管理与成本管理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完善,从材料、人工、机械等多个角度开展优化,制定全新的管理计划,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管理,及时分析工料机盈亏分析点,避免由于管控不到位、分析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等因素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增加项目工程的施工成本。
        2.2加强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能力
        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应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合同管理为前提。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强调的是对日常合同管理的动态化调节,明确造价控制中存在的影响因素,根据实际变化情况进行工程造价动态调节。如发包方在起草合同时,可考虑加入“物价波动引起的调整条款”来进行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管理。合同双方应动态跟踪及监控合同的实施情况,避免自身承担违约责任。

针对实际施工遇到的问题合同双方应进行沟通并依据合同处理,对于合同未规定的内容,及时签订补充合同,避免后期出现合同纠纷。当今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发展对过去粗放式的造价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现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和合同管理应当加强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这就要求合同各方提升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依靠信息技术提升造价管理水平。例如发包方可通过BIM软件来实现预算工程量的快速计算,加快预算编制速度及准确性。承包方也可通过BIM软件来管理施工中的签证、变更等问题。不仅如此,造价信息化也会给合同各方带来数据沉淀,提升合同各方对大数据的应用能力,通过大数据提取与分析,推动造价控制工作的进步。
        2.3管控施工合同签订过程
        施工合同只有严谨、专业、规范,才能有效维护发包方和承包方利益,实现互惠互利的共赢目标。一方面,要做好资信审查。在项目评标过程中,要将“信誉良好”和“经营状况良好”作为选择的重要标准,确保对方具有相应的履行合同的能力。重点做好“三不签”,即缺乏相应资质的不签、信誉和经营状况欠佳的不签、代理人超出权限的不签,保障订立的合同合法、有效。另一方面,要严格拟定合同文本。在拟定合同文本时,要严谨、认真地撰写,既要注重文本的格式、内容准确,也要兼顾建设工程项目的特殊性,不要出现疏漏。同时,在拟定合同文本之前,合同管理人员要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详细、周密的调查研究,使拟定的合同文本符合工程项目实际,并且明确双方责任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的认定处理等,避免出现歧义
        2.4项目管理费合同控制
        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在内的项目管理费应通过《项目经营责任书》加强控制,在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管理中,必须加强对全部合同的组织签订、监督履行、检查管理,保证工程目标成本实现,工程所涉及的全部经济合同都必须具体化,标的数量准确无误,结算方式明确具体,单位单价清晰无歧义,质量指标具体详尽,价款报酬内容完整,支付条款符合工程实际,违约责任及风险事项规定明确。
        2.5加强企业基础管理
        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控制工程造价,企业自身基础管理是先决条件。一是要加强施工合同的日常管理。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企业要系统收集和梳理各个步骤、各个环节的记录材料,为索赔与反索赔提供切实证据。二是要加强工程进度管控。通过跟踪工程进度,研究分析影响工程进度的原因,准确判断责任方,及时进行索赔与反索赔。三是提高信息收集和整合能力。要保持敏锐的信息通道,及时掌握最新的设备价格、材料价格、市场情况,便于在加强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中提供有效参考。
        结束语
        总而言之,无论发包方还是承包方,工程项目效益都需要通过对造价的有效控制来实现,而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又与合同管理关系紧密。分析工程造价控制与工程合同管理的关系,加强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能力,将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转为精细化管理模式,优化合同管理,促进造价管理的精准化,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以保证工程项目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杰,毛舍吾,阳信英.工程预算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14):129-130.
        [2]刘宗果.分析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与合同管理[J].居舍,2018(23):175.
        [3]张志刚.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与合同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0):148-149.
        [4]王克霞.会计核算在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财会学习,2018(09):116.
        [5]张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要点分析[J].河南建材,2017(05):6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