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话教学的价值及实践探索 李小双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李小双
[导读] 摘要:小学生逻辑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课的关键目标,而通过对话教学的合理开展,能够充分调动起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进而将其数学素养提升,达成掌握数学知识的目标,也是实现教师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长工实验学校  湖南岳阳  414200
        摘要:小学生逻辑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课的关键目标,而通过对话教学的合理开展,能够充分调动起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进而将其数学素养提升,达成掌握数学知识的目标,也是实现教师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对话教学;价值
        前言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想要收获预期的教学成效,就必须要转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通过启发性的对话教学模式,能够在提升小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的同时,实现教师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小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可以说,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实践对话教学,能够全面将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另外,还能够将小学生数学成绩提高。
        一、对话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价值
        (一)体现小学生的主体性
        以往在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小学生最初接触时,会因为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而在理解方面产生一些困难。另外,课堂中教师讲解的时间也较为有限,教师都是将自身视为课堂的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在此期间,小学生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状态,极容易造成小学生对学习产生疲劳,进而出现畏难、逃避等负面心理,如此,会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产生一定的制约,导致小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起积极思考的意识,对小学生学习的成效造成影响[1]。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话教学的应用,能够充分提升教学的效率、质量,此种教学方式可以将小学生的主体性做出体现,通过对话,可以协助教师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真实状况,进而着重向小学生讲解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可以说,对话教学的实践与应用,能够对教学进度、学习进度的一致性做出保障,进而确保小学生学习质量的整体提高。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属于师生之间双边互动的过程,小学生只有积极加入到教师所设计、组织的活动当中,才能够真正实现积极探索、自主思考,确保教材知识能够充分吸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运用。
        (二)体现教学的启发性
        小学生在对数学知识展开学习之时,普遍存在学习困难、缺乏积极性等现象。针对于此状况,教师必须要对小学生学习期间产生畏难、逃避心理的主要原因积极找寻,进而针对性的对小学生展开教学,促使小学生能够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热情,可以认真钻研数学知识,达成高效教学的目标。以往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常都是让小学生对数学概念反复记忆、对问题反复练习,此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帮助小学生较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但是,却无法在现实中得到合理应用,致使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发生,与新时期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2]。而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实践与应用对话教学,可以对现下的教学模式做出转变,改善以往死板、枯燥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学的活力性、趣味性,为小学生全面投入学习起到一定的协助作用。同时,实践对话教学,能够将教师从以往的主体地位转变为引导地位,通过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对话,将教学内容、方式的启发性得以体现,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有效实践策略
        (一)师生之间的对话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时,最为便捷的对话方式便是师生之间,同时,也是最容易管控的一种对话教学模式。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能够了解小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状况,通过对话教学的应用,可以促使自身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选取适宜的时机,将教学内容作为依据,进而与小学生之间展开对话,达成教学质量、效率的提升[3]。例如:在进行《小数乘法》一课的教学工作之时,教师可以先创设这样的问题:“运动会上田径百米跑步项目,小红的成绩是20.9秒,小明的成绩是小红的1.1倍,小奇的成绩是小明的1.2倍,小立的成绩是小红的0.8倍,请算出每个人的成绩分别是多少?并排列出前三名。

”随后,教师同小学生之间如此对话:
        教师:“我们想要算出小明的成绩需要怎么算?”
        学生:“需要小红的成绩×1.1倍。”
        教师:“小奇、小立的成绩需要怎么算呢?”
        学生:“小奇的成绩需要×小明成绩的1.2倍,小立的成绩需要×小红的成绩0.8倍。”
        教师:“那么怎么列式呢?”
        学生:“20.9×1.1=23.0(小明的成绩),23.0×1.2=27.6(小奇的成绩),20.9×0.8=16.7(小立的成绩)”
        教师:“根据得出的结果,你可以排出前三名都是谁吗?”
        学生:“前三名分别是小立、小红、小明。”
        通过此种对话方式,教师能够利用启发式的问题,来引导小学生得出解题的步骤,促使小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最终达成高效教学的目的,并且实现对话教学的有效实践。
        (二)小学生之间的对话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实践并运用对话教学,还可以通过小学生之间的对话达成。小学生普遍存在好表现、好奇心强的年龄特征,在学习之时,更加偏向于与同学展开对话沟通。针对于教师而言,必须要对此种现象充分掌握,通过在课堂中让小学生之间展开对话,进而达成掌握知识点的目标,并且通过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查漏补缺、潜移默化,推动其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将其数学学习成绩提升。例如:在开展《小数除法》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出租车起步为2km,起步价是3元,如果超过2km,则按照每1.2元/km进行收费,小明从家出发乘坐出租车去同学家,一共支付了10.2元,那么请问,小明家距离同学家有多远?
        随后,将小学生划分为各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展开对话交流,共同探寻正确的答案。小学生通过对话、讨论,能够对题意做出分析,首先,共同谈论小明一共支付了10.2,减去起步价3元,也就是减去2km的起始路程,进而列式为:10.2-3=7.2(元)。之后,通过对话,了解所谓的7.2元,就是每1.2km所收取的合计金额,因此,列式为7.2÷1.2=6(km)。最后,对话交流在利用6km加上起始的2km,最终得出小明家距离同学家一共为8km的结论。
        通过小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能够促使小学生了解到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并且对自身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有更充分的掌握,全面调动起小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自主性、积极性,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达成提升小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实现教师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束语:
        综合上述的分析而言,小学数学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将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学习态度作为依据,对其展开启发性的对话教学,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主性、积极性与热情,开阔小学生的知识视野,推动其日后的良好发展,在提升其数学素养的同时,实现教师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彦瑾.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话教学的价值及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84-284.
        [2]白雪珍.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价值及实践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109-109.
        [3]刘玉秀.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7(47):127-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