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创新教学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张宇萌
[导读] 当前,小学课堂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将主要的教学精力放在主科上,

        张宇萌
        廊坊市安次区东沽港镇得胜口小学,河北省廊坊市065000
        摘要:当前,小学课堂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将主要的教学精力放在主科上,忽视了体育教学。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几乎成了语数外主科的补课时间,学生的休息时间被强占不说,还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另外,学生几乎没有一定的体育锻炼时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长此以往,小学体育教学出现了“架空”现象。对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意识到自身课堂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重视体育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笔者首先分析当前体育教学现状,并站在创新的角度,对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教学模式
        1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时期是少儿形成个人思维和习惯的重要时期,对于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在实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有助于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
        经过对于目前我国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测评之后,数据显示我国的大部分小学生都因缺少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有诸多的身体健康问题,比如肥胖、体弱、容易生病等问题。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国家加强了对于小学生体育教育的重视,推出了新课标的体育教学要求,对体育课提出了“健康第一”这一重要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要求要把小学生的体育教育放在显著的位置,改变目前我国小学生已有的身体素质问题。这就需要小学体育老师把握小学生的特点,从问题的实质出发,根据该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个人体育锻炼意识,让小学生形成体院锻炼的日常习惯。同时,还需要从学生的个人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发展方式,以及将新的教学方式引入到传统教学之中。
        1.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少年阶段是形成个人品格和身体素质的重要时期。少儿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现代化教育要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控好对于少儿的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其中要抓好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应用创新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有助于弥补目前小学体育教育的不足,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很难有良好的未来发展,身体健康是自身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2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体育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稳定,但对于孩子理解体育课的意义帮助不大,这样子会导致孩子在体育课不能锻炼自己,久而久之,会对体育课产生消极态度。因此,目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应该将教师培养作为重点,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使得小学体育教师既可以担起体育教师的责任,也可以为社会上的体育方面做出贡献。
        2.2教学过程忽视基本功训练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未能得到有效实施,由于小学体育学生年龄的原因,本身体育基本功就不扎实,又缺乏教师的引导,教学效果自然而然不会很好。而有的教师思想里就认为教学生基本功在浪费时间,忽视了对这一方面的引导,这更加剧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
        3从创新角度实施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
        3.1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枯燥的教学方式,结合创新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让学生在体育课一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体育动作的学习中,通过主动探索掌握体育动作。

在设计导入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设计趣味性的导入环节,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在导入环节的推动下顺利进入到新的教学内容中。
        3.2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生互动
        小学体育创新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环节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积极锻炼的好习惯,通过主动探索掌握体育动作,在积极锻炼中使体育综合能力得到发展,提高身体素质,为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良好的身体基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引导。对于活泼外向的学生,教师要多引导,让他们不断挑战自我,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对于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多进行鼓励和表扬,使他们在体育学习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自信心。
        3.3结合多媒体开展教学,加深对体育动作的理解
        小学体育教学包括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两部分。在进行室内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多媒体情境下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体育运动会的视频,让他们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提高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分解复杂的体育动作,利用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使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掌握每一个分解动作,加深他们对体育动作的理解。
        3.4寓教于乐,提高训练积极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训练任务,让学生通过训练熟练掌握体育动作,在反复练习中领悟动作技巧。在训练过程中,反复做同样的动作对学生来说很枯燥,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训练积极性。在创新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单一枯燥的训练方式,结合趣味环节设计训练任务,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体育动作,促进他们体育综合能力的发展。
        1)设计游戏环节。在进行体育训练时,教师可以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趣味的游戏中进行锻炼,在快乐的感受中,能够降低学生的疲劳感受,使他们在游戏中反复练习,加强对体育动作的掌握。例如,教学“快速跑”时,教师可以设计游戏活动:规定快速跑的起点和终点,并在终点位置放上吹好的气球,学生跑到终点后拿上气球再次返回到起点,完成一次游戏活动。在快乐的游戏中,学生会主动探究如何提高跑步速度,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起跑动作,能在跑的过程中实现加速跑,有效提高他们的练习效率。
        2)设计竞赛环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竞赛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竞赛中,发挥自己的运动潜力,获得竞赛的胜利。在设计竞赛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使竞赛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能让他们通过竞赛完成练习任务。
        3.5开展合作学习,提高训练效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努力学习,在积极练习中提高体育综合能力。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他们的学习进度也不相同。在教了一个新的体育动作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会出现一些体育能力较好的学生很快掌握了体育动作,而一些体育学困生练习很久也掌握不了正确的体育动作。针对学生体育能力的不同,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进行科学分组,让体育能力不同的学生结成一个小组,在小组中进行以优带差的合作学习,使小组中的学生都能在互动、合作、交流中掌握体育正确动作,并在体育能力好的学生带动下积极练习,高效掌握动作技巧,大大提高训练效率。
        4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育是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内在要求,但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高效的体育课教学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对所有学生足够重视,注重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体育教学的相关规律,熟习理论教材,彻底了解高效课堂的性质,实际上可以高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最后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强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冯蕾.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
        [2]袁新.浅谈多媒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体育风尚,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