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杨松
[导读]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中提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杨松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云南临沧 677000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中提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对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观念表示认同。建立强有力的文化自信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能够提升全民族的自信心。通过弘扬文化自信,民族音乐得以快速传播与发展,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民族音乐是吸引学生建立民族认同感、自豪感的必然要求;是弘扬民族音乐,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建立强有力的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教育;文化自信;音乐文化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次报告中明确表示,要巩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文化繁荣。高校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在深刻改革和历史处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文化教育也以新老思想为特征,高校音乐教育不再处于危险之中。过去一百年来西方音乐教育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今音乐教育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代学生不可避免地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信心。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意义非常多样,总体上包含了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产的总和。不容忍还意味着人们生活和继续发挥作用的外部环境的融合。一般来说,文化是指思想、民族主义、宗教信仰、情感意识、伦理和智力能力等人的主观活动和结果。人们在其生活的文化中有不同的认知、情感和认知偏好,无论是正面的、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文化自信是主体对其所处文化的积极态度、承认和承诺,通过文化理解、批评、反思、比较和承认等一系列过程,营造其文化价值观和文化活力的信心和团结。
二、高校音乐教育在提升文化自信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在一个迅速发展、迅速发展和迅速发展的信息世界中,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者的认知能力、思想和价值观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悠久、深厚和精神传统,形成了一代人的精神,与多元文化兼容,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明,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成为他们生存的精神支柱。在当今大众教育的时代,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是个人全面发展,包括文化财产积累和促进外部条件的良好基础。同时,对外开放、文化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资源往往不清楚什么是文化本质,什么是文化失败。观点虽广,但发现并不平行发展,有的人盲目崇拜外部文化,容易削弱自己的文化,这种情况很少发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文化自我意识,传播自己的文化,促使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从而促进个性,甚至文化意识。强调自主、独立、平等、自由、开放和创新能够充分解决交流、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从而采取多元文化和交叉的观点,找出并解决问题。“文化自我感知体现了文化体对文明进步的倾向和追求,是心灵的积极内在力量。文化意识的产生和产生不仅促进了文化的自我意识,而且也促进了文化繁荣的先决条件,也促进了文化作用的形成和文化发展的基础的奠定。
弘扬学生爱国情操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中国人民就不会有很大的繁荣。中国音乐文化是独一无二的树,内容独特、多样、多样。民族音乐是我国文化特色的产物,也是我们与深厚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的社会艺术融合的反映。“只有通过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和文化力量,认识到维护自身文化安全和维护自身文化矛盾,才能充分承认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以及民族优良传统,认识到自身的特殊优势和前景,并表现出对民族文化和打击多元文化冲突的更大承诺。


三、高校中音乐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
        (一)民族音乐兴趣培养
        兴趣驱动学习,建立文化自信要从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兴趣出发。为了解到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真实感受,采取更多有效信息,我们对辽宁省锦州市的一所高校进行了一对一访谈。访谈的对象是锦州某高校大一到大四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各一名,分别为法律系、计算机系、会计系、音乐系、美术系、食品安全系共二十四名志愿者。在进行了长达一星期的访谈工作后,统计结果显示,有86%的学生喜爱流行音乐,只有14%的学生喜欢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喜爱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的学生中,有78%是音乐专业的学生,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以及长时间的音乐熏陶,对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有22%的学生是由于受到其长辈以及家庭环境的熏陶从而喜爱民族音乐。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学生对民族音乐缺少兴趣主要原因是生活中缺少民族音乐元素、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缺失、社会主流音乐文化的影响。现如今,网络音乐铺天盖地,流行音乐随处可见,抖音等快手歌曲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知度渐行渐远,民族音乐对学生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我们必须从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兴趣入手,将民族音乐带到学生生活中,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极大魅力,使学生受到伟大民族文化的感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二)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实现传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持续开展
        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音乐的审美标准不固定,不能同统一化的标准进行考量。从本质上看,音乐审美并不单单是对观赏美妙的音乐及旋律,更重要的是听众能够透过音乐旋律从中获得感悟,置身于其中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所以在提高大学生审美态度的同时,要让大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在国家强烈倡导提高文化自信的号召之下,面对当前新时期的发展背景,社会主义文化同音乐的联系也愈发紧密,因此在培养大学生人才方面,必须要重视传统音乐文化这一部分。凸显民族特征的传统音乐文化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含着先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及智慧,围绕审美的主题帮助大学生群体领悟和感受传统音乐的深刻内涵,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这对完善和健全大学生品质意义重大,让大学生成才成人的同时,还可以加快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有效开发、利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远远不够,还要借鉴和参考西方先进文化的优势,将其同传统音乐文化有效整合起来,可以在利用西方音乐先进理论的同时,将其同传统民族文化审美进行有效整合,引导学生客观、理性的鉴赏和分析音乐,提高大学生的自主音乐鉴赏能力,这样才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大学生在拥有一定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才能够了解当下时代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必要性,树立起良好的文化自信,为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做贡献。
结束语
        本文对于高校教育中民族音乐的文化自信做出研究,从大力传播传统文化和学习民族音乐入手。要求社会与学校相配合,营造民族音乐氛围,使学生广泛接触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不断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对高校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学习生活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民族音乐面向世界,提升民族音乐的世界地位,让民族音乐在世界各地流传开来,提升全民族的民族自豪感,民族音乐走向世界是全民族文化自信的奠基。
参考文献
[1]张续婧.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24):161-162.
[2]刘丹,彭分田.文化自信视域下的红色文化认同培育——评《红色文化艺术的时代阐述》[J].语文建设,2019(21):82.
[3]郑慕婷,温梅琴,黄晓曼.文化自信视域下非物质客家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嘉应学院为例[J].艺术评鉴,2019(17):92-93.
[4]师晶晶,高昆,王翠改,何军,张洁.文化自信发展战略下高校音乐通识课程创新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32):167+212.
[5]曹鹏飞,曹佩佩.文化自信发展战略下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新路径探索[J].黄河之声,2018(2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