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中职机电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徐继图
[导读]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

        徐继图
         鲁中中等专业学校   鲁中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赢得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关注和好评。本文以我校机电专业中德合作班教学实践为例,探究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及效果。
        关键词:“双元制”   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机电专业
        
        20世纪90年代至现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职业技术型人才需求量逐步增大,学校如何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和职业素质高的毕业生,已成为广大职教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近几十年来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2019年7月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高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技能人才需求,打造一批高技术水平、高专业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我校培养智能制造高端技能型、应用创新型专业人才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我校与山东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第三方培训机构)签约,在我校机电专业推行(试点)“双元制”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一、“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校的实施过程
        2019年上半年,我校经过多方考察,最终确定与智能制造领域的莱茵科斯特国际化公司合作,由此拉开了我校开办“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序幕。2019年暑假我们分批派部分专业教师去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培训,下半年开学初,组建了50人的两个试点班(约25人/班),这些学生先报名,然后经过我们和公司共同组织的笔试和面试选拔出来的。两个中德合作班正式组成后,在未来三年将完全按照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通过学习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考试合格后将取得权威机构德国工商会(AHK)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在学业中优秀的学员将有机会赴德国学习和就业。合作过程中,我校每年向莱茵科斯特公司支付一定的费用,共支付三年;而莱茵科斯特公司为我校提供三年教学资源包,配合我校进行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并为我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整体提升学校双师型教师团队比例及专业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二、“双元制”中德班的优势
        1.师资优势:“中德班”的授课老师每年都要接受德国AHK工商会组织的一系列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培训技巧的提升,部分教师还可以赴德国接受专业培训,同时很多都考取了德国双元制教师资格证书和考官证书。
        2.课程优势:“中德班”的课程设计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占40%,实践课占60%,均由德中两国教育界和企业界专家共同审核开发,既保留了德国双元制的精髓又融入了中国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制了科学的培训计划和培养路径,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能获取企业迫切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全面的个人能力,帮助学生更快的获得就业机会、更好的融入企业工作场景以及适应社会环境。
        3.教学优势:“中德班”的教学模式将突破以往传统的职业教学,教室和实训室合为一体,学习情境以企业真实产品或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学、做、练”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体系;教学形式采用小班制、小组制,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占据主动,教师的作用变为教学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学生3年的学习时光都是在项目组老师们的陪伴下度过的。这种陪伴式的教学管理,非常符合现在中国所倡导的现代学徒制精神。
        4.设备优势:“中德班”的实训中心全面引进德国先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标准的实训设备,建成了包括智能制造技术生产实训中心、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实训中心、气动/液压/气动应用技术实训中心、新能源应用技术实训中心等多个实训中心,所用设备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让学员以较低的成本不出国就能享受高水准的国际化教育和培训。


        5.标准优势:“中德班”实行第三方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期中期末两次AHK考试的组织形式、考试内容、评估方法都是完全按照德国标准进行,学校、德国专家和相关企业共同组成专业考试委员会,考试试卷也是由德方提供。这样的机制,不仅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还能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德国工商会颁发的AHK职业资格证书,在全德乃至欧美享有极高的声誉,所以学生可以凭此证在外企就业。
        三、“双元制”实践的初步收获
        1.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中德班的教学,老师们更好的掌握了四部教学法和行为导向教学法。四部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老师们能自如运用提示预习、师生质疑把握基础、归纳总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夯实巩固培养应用能力操作步骤;行为导向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也是将项目教学、模拟、表演和案例研究等灵活运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中德班的《零部件的手动加工》中五角星的制作,学生先通过查阅资料完成相关基础知识的收集,教师补充专业知识,学生完成相关习题,然后按照任务书上的六项(查看图纸、工具组织、加工要点、工件检测、工作时的6S要求、安全要求)进行检查和准备,接下来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根据评分表进行打分,最后各个小组准备课件进行汇报总结,完成项目总结周志。
        2.以育人为目标的评价方法。我校中德班的考核评价分为两次毕业考试评价和日常评价。两次毕业考试以德国AHK毕业考试评分标准来,网上都有统一标准,在这不多说;日常评价是基本按照公司提供的标准来,当然也会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略微调整,如我们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要完成值日6S管理表格、学生签到表、日常行为记录表、日常行为考核表、请假单、学生实训项目领料单、设备-元件损坏表、日常测试成绩记录表、项目考核成绩记录表,项目实施总结记录表等表的填写,这些都是平常考核评价依据,另外每个项目还有综合成绩,主要包括各个任务考核的平均成绩、学生日志/周志、日常笔记和总结汇报。
        3.教师素质明显提升一个层次。通过与莱茵科斯特公司的合作办学,我们从中学到了许多好的经验和方法。在推行“双元制 ”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联系实际整合教材内容,制作工作页和相关教具等多种方式,把自己的创新思维融入教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因为合作,教师有更多时间接触生产一线,对企业的生产运作、技术要求有更深层的了解,为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创造了条件。
        4.学生各方面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中德班的学习,学生学习主动性、责任心、交流沟通能力等职业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两个试点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中午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加班,每天晚上主动写日志,写不完的主动周末加班;②学生沟通表达能力显著提升,不管是专业理论还是实践总结,会经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言;③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小组间均匀搭配,组内基础好的能积极帮助基础差的,组间经常也是既竞争有合作;④集体意识明显增强,生怕班级各种活动落后,每件事大家都会全力以赴去做;⑤技能好的学生越来越多,试点班2019年有8个学生参加市级以上技能大赛,有3人省赛获奖。
        四、实施过程中的局限性
        本次招生是严格经过笔试和面试组的班,因此效果比较好,实施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高,很配合。但是经过在所有学生中推广的情况来看,由于招生工作中采用无门槛招生,不少学生综合水平较低,行为规范较差,纪律松懈,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推广的效果。因此,建议把好入学关,按成绩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选取好学生。
        
注明: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陈长江.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科技创业月刊,2005,(2):84-85.
        [2]张承奎 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关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思考
        [3]梁秀梅.德国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J]. 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4,(3):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