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飞彪
太原市第七职业中学校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为主,这样利于提升学生全面的素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必然会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提出更加鲜明的要求,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产生一种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相一致的价值,因此,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推进文化传承,要重视弘扬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思想政治;渗透策略
本文从内在联系、现实问题和具体策略三个维度探讨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与高中思政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在思政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适当渗透,从而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二者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更为丰富的思想和精神资源,能够为高中思政教育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素材,同时还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核心。而思政教育也是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面向高中生开展思政方面的教育,可不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新。一方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较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学元素,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宝藏。第一,加强人格培养,传统文化发展过程,按道德品质评定标准划分,可以把人分成君子、圣人或士等等层次。圣人的人格就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描述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君子则是理想人格,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人,能够摆脱物质利益的束缚,具有崇高的道德气节,《论语·卫灵公》中说:“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见,“成仁”便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更为崇尚的理想人格。古代文化以“仁”为思想的最高境界。在中国长期的社会发展中,这些人格养成的理念造就了不少仁人志士,鼓舞了千万生民。第二,注重集体利益。集体利益应该放到首位,集体利益以国家利益为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第三,注重教育方式。教育方式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作为教育者要身正为范,例如孔子还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在高中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了传统文化,也利于学生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让高中生能够通过正确的渠道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并将其内涵和精神融入自己的意念中。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
第一,传承与发展民族精神,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我国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变迁,在此过程中,贤人志士已经形成了较为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我国传统文化更为崇尚和平、勇敢、坚韧的精神内核,形成了更具有传统文化精髓的优秀品质。民族精神在政治层面所表现的诉求和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在文化层面的核心诉求是建立一个使人民获得共同信仰和支撑的价值体系。该体系体现出了当代社会核心的价值观念,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性指引。在高中阶段围绕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开展更为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教育,能够让高中生在正确的思想引领下形成更为明确的社会意识,以更为端正的思想品质为指引,为社会的发展储备知识和技能。中国传统文化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都面临着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的问题。第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从天人、群己、理欲等关系中进行探索,形成了道德教育至上的理论特色和自身独特的价值体系,对人类的行为和思想起到更为有力的规范和制约作用。
三、通过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中,理论部分要求较高,学生对其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所以,高中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传统文化的方式,激发思政课堂的活力,改变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学习态度。例如,思政教师在有关爱国主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建国大业》、《我和我的祖国》等优秀影视作品,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而且爱国主义作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每一个时代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对于高中学生来讲,认真学习、热爱家乡便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所以,高中思政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通过拍短片的方式对家乡的文化风俗、自然美景等进行介绍。思政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对优秀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在当下的现实意义。再如,中华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民族的记忆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所以,教师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对于传统节日的印象。此类贴合教材内容的课堂互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轻松民主的前提下完成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情感
一个民族只有充分地热爱自己的文化,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所以,在高中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文化的情感。例如,在有关传统文化节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端午节作为中华传统节日,却被韩国人‘申遗’,这对中华文化的完整性和民族文化自信都有极大的损害,对此你怎么看?”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给予一定的方向性引导以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所以,思政教师在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3的教学过程中便可以在立足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引入外国的风俗礼仪,让学生切实感受其中的差异。例如,东南亚国家一般将“合掌礼”作为见面问好的礼仪,西方国家则多用“贴面礼”,而中国则多用握手的方式表达友好善意。总之,利用此类高中学生感兴趣的风俗礼仪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研究能力。
五、通过多媒体提高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的契合度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创新带来了契机。高中思政教师通过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各种手段,推动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生创设更加高效轻松的教学情境,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基于目前的教学实际,思政教师在引入多媒体时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首先,思政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板书式教学。因为此类教学模式通常将学生置于非常被动的地位,特别是在引入传统文化内容时,枯燥乏味的板书往往能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中华传统文化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介绍往往比口头讲述或者板书效果要好。其次,思政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当在遵循简约性原则的基础上对课件中的图片、视频、文字等的搭配进行合理设计。尤其在引入传统文化内容时,思政教师更应当注意课件的制作质量。最后,思政教师应当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即通过多媒体提高师生交流程度、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总之,引入多媒体作为目前课程创新的重要方式,高中思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应当对此多加利用,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六、总结
思想政治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完善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传统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思政教师理应将其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欣.浅谈传统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12):13-14.
[2]章玉定.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J].知识文库,2019(17):17.
[3]李阳阳.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