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高艳琴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高艳琴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七小学  014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小学班主任应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实施激励对策,调动学生德育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
        引言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养成习惯的黄金时期,更是价值观塑造的阶段。德育工作是小学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实现班主任工作符合时代要求,促进小学生们快乐成长备受关注。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更是学生成长的负责人。在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理念下,应该面向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重要性
        道德教育是小学阶段的主要教育内容之一,也是小学生构建自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参考依据。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班主任更要重视他们的道德教育,以便为学生以后树立正确的三观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并且愿意模仿或者学习自己心中的榜样,而班主任与小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因此,小学班主任对于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小学班主任应该充分重视自己的日常言语以及所作所为,善于运用自己在学生心中的特殊地位来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程度。小学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施行者,是学生塑造良好道德修养的引路人。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对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肯定,并且努力通过自己的有效教导,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质和水平。
        2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策略
        2.1加强师生沟通,优化师生关系
        教师要建立好的班级制度,可以根据班内实际情况来定,多奖励少惩罚,多夸奖,树榜样,教师适当的时候作为一个演讲家,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有意义的话,可以举事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并且要多关注照顾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可以找这部分的学生谈心,找到不学习不听话的“点”,然后去突破这个点。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做朋友,教师可以在课下与学生交朋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是个老师,一个有威严的老师,不能混淆。班级里面一定要有自己的小朋友,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等。不一定要最好的,但一定要最合适的,一定要懂得是非。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班级管理质量,以及德育教育成果。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学生所认可的教师品质中排在前列的有尊重学生、平等待人、关心学生等。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主动改善师生关系,调整教与学的角色地位,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用情感沟通在师生之间搭建起坚固的桥梁。具体来讲,班主任应主动接近学生,例如遇到学生可以主动打招呼,放下教师的架子,用亲切的态度让学生放下戒备心理,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给出激励性评语,调动学生自我纠正的动力;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差异性,并用充满人情味和感染力的语言、行为,激励学生主动与班主任建立情感联系;班主任可以对学生做出期待,利用师生之间的默契沟通,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培养学生挑战自我,不断提升的自信。
        2.2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将德育落到实处。

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中,小学班主任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激励对策,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动力。小学生是非常需要关注的群体,小学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道德观。在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需要因材施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个体差异,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较好,但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弱,学习成绩较差。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帮助,还可以给学生制订完善的学习计划,督促学生按照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锻炼和提高学习能力。对于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关注他们的心理,让学生有倾诉烦恼的对象,进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鼓励学生努力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成绩。
        2.3丰富班级德育活动
        小学班主任可以充分地将自己日常的德育工作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去,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践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小学班主任可以适当组织一些监督活动,比如一日班长、纪律检查小组等活动,让学生在自我监督的同时也对他人进行监督,从而促进更多学生做有良好道德素养的新时代优秀学生。而且,这种他人监督的方式还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并且在这些活动之中养成关心他人、热爱集体、健康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还可以积极利用多种德育活动来达到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修养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节假日主题班会的形式,提升学生的爱国精神,并且在不同的节日根据其节日主题来进行特殊性教育。比如,在母亲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与妈妈进行角色互换,当一天“小妈妈”,从而体会到母亲的辛苦与不易。在国庆节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观看“阅兵仪式”,一起去烈士陵园,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祖国的力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家国观念。小学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结成道德学习小组,在小组活动中慢慢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2.4率先为范,以身作则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年纪较小,生活阅历不足,在内心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感和信服感。因此,为了实现德育工作的更好展开,实现学生在德育工作中能够得到发展,小学班主任应该注重自身行为对于学生的感染,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提前做到,用自己守规矩、守道德的日常行为规范影响学生。例如:班主任在与其他的老师交流时,能够平心静气的沟通,礼貌待人;在班级中看到垃圾随手捡起;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多用礼貌性语言“请、谢谢、对不起”等等。德育工作不是口头上的表演,更应该实现有效的措施。例如:见到学生主动和他们打招呼,让学生们养成更好的见面礼仪,老师要用语规范,多说普通话,从而规范学生的日常言语行为。在日常盯守自习中,班主任要认真备课,用自己兢兢业业,认真谨慎的精神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阅读更多的书籍,提升自己的知识内涵,从而影响感染学生养成热爱看书的品质。
        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德育工作和学生素质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班主任要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号召,重视德育工作,不断提升德育工作质量。班主任除了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做好学生的榜样外,还要积极探究各种教学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于福清.刍议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15).
        [2]王菊.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中国农村教育,2019(24).
        [3]张丽岩.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升的意义和策略[J].吉林教育,2016(43).
        [4]曹国文.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17(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