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第四中学 117100
摘要:为了达到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有较高要求,通过小组合作来理解基础数学知识,可以避免因知识枯燥所带来的学习热情低下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数学练习,能够让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的实际应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
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协作能够将个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实现效果最大化。合理进行团队协作,能够提高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然而,如果成员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无法体谅他人、包容他人,那么协作将很难进行。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教师需要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其综合能力,在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推动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高素质人才。
1合理分配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要想将小组互动合作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老师应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个人特点等进行合理的分组,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平均每个小组的学习能力强的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数量。进行科学的小组分配有助于组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学习能力较弱但表达能力较好,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就可以带动学习程度好但表达能力和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让组员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小组的共同进步。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之外,老师还要进行细化的分工,将任务分配到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身上,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效果。在小组合作讨论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职责分配,让每位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有的同学负责总结讨论结果,有的同学负责补充讨论结果,有的同学负责将其整理归纳并发言,让每位同学都可以切实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升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优化小组合作模式,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理解小组合作的开展方式,能够遵循小组合作的优势实施各种形式的分组活动,结合学生学习的目标开展各种引导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中发挥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课程中关于“轴对称”的内容时,由于相关的知识比较生活化,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安排两三个学生为一组,再安排一些优等生分别加入学困生的小组中,让学生们一起对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分析,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分析轴对称图形的各种特点性质,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挥作用,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
3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关注
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经历以及生活体验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将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的学习,面对学生的这些差异,教师应当调整教学模式,不能再使用传统“一刀切”的方式开展教学。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仅适用于对中等生的引导。教师设置的教学难度,对于优等生而言,可能过于简单,无法发挥其学习优势,很难拓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对于学困生而言,则过于困难,学困生觉得在听“天书”,久而久之便会丧失学习自信。
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自主学习意识,保证学生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应当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其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小组不同的学习情况,设置学习任务,保证每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绩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会得到大幅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突破。此外,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能够转变数学学习态度,提高综合素质。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网络信息化手段充分融入教学中,利用多种网络学习平台,协助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出积极的价值。比如,教师可以进行线上教学,在网络上给学生分组,使学生形成积极讨论,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例如,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二次根式”之后,教师可以利用钉钉或者是学习通等教学网络平台,将课堂讲课视频投放到其中,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的展开复习,然后在平台中分出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公共讨论区展开小组讨论,将自己学习到二次根式内容有效表达出来。钉钉和学习通平台中,对话形式多样化,趣味性非常浓厚,可以高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讨论中,不断提升学习效率。
5拓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合作能力
在实施小组互动合作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对教学成果产生具体影响的关键因素。但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都比较缺乏合作意识,一方面是因为年龄的原因,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自我意识都比较强烈,甚至对多人合作产生下意识的排斥。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的,以往的教学大多数是填鸭式教学,老师讲学生听,从而导致对合作意识的忽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老师可以利用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对于合作意识的培养。比如在《数据分析》这一章节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利用创建情境式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在设置情境中老师需要强制要求学生完成分配的任务然后以合作的方式得出结论,也可以利用与之相关的问题进行学生的各自分工和合作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境下,无论是哪个学生的成果都会导致最终结果的不同,不管是分析数据的学生还是负责数据收集和总结的学生,只要一个环节出错就会导致最终结果的不同,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在最终结果的鼓励下,学生们对于沟通的意识和合作的念头就会加强,从而培养出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只有学生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才会真正地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帮助。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这门学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所以教师应该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今,合作学习是一个大趋势,教师应调整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被动去学转变为主动去学,打造以流畅、开放和合作为特点的数学课堂,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查仁波.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8(2):65.
[2]周燕.论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2018(8):88.
[3]袁淑红.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青春岁月,2018(26):314-315.
[4]王晓冬.初中数学课堂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