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孙芙蓉
[导读] 数学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和逻辑思维的发展
 
        孙芙蓉
        (重庆市黔江区万涛中心小学校 重庆市黔江区 409006)


        摘要:数学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来说作用甚大。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十分地完善,对于很多数学的相关概念也不能进行很好地理解。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学,不能将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用于现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老师利用生活中的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运用实际生活中的情景能更加贴近学生们的理解程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渗透探究
        引言:小学教育与其他年龄的教育教学不同,它是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数学的学习是帮助学生提升思维逻辑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逐步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这一学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育尚不完全,对于一些抽象化的概念或是题目不能进行解读。这就需要数学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生活化教学,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逻辑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以及各项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是十分完善,很多的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时常会感到吃力,在很多的研究中也表明了,大部分的小学生认为最难学习的一门学科就是数学,数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空间构想能力要求较高,抽象化的概念晦涩难懂,学生不能对其进行很完善的理解,就会出现理解失误,不能完全地进行运用。数学起源于生活,同时又回归于生活,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也能帮助学生对一些较难的知识点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用生活中的例子对某一数学概念进行解读,让学生这个过程中是以学生的直观感受为主,通过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大概的理解程度,将概念解释,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创造一个生动、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老师创造的情境中解决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解读和理解,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巩固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1]。
        二、目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老师对于一些数学教学目标不能进行合理的生活化解读
        生活化解读并不是为了课本上的目标而进行的,而是对于学生的实际发展进行的。例如在学习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章中,除了让学生明白这两者的概念之外,老师还可以运用生活中学生们常见的建筑形状,比如说一些花圃的形状是梯形的,而一些草坪的形状则是平行四边形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形状仔细地进行观察,让学生找出这些形状的不同之处。老师可以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告诉学生,让学生可以灵活地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情境中。但是一些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于课本上的知识侧重较大,忽视了学生们实际的情况。
        2、老师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认知不清楚
        在进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都习惯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常常把学生的角色进行了忽略,忘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老师自身处于一个主体的地位,学生是处于一个被迫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们被动地进行知识的记录,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学生们只是记录,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解读。老师乐此不疲地进行讲解,而学生却疲于听讲。这样,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只会用听、做笔记的工具,机械地学习。

学生在传统的理论式教学下,虽说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了,但是却缺乏了一定的知识运用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水平不会得到很好的提升[2]。
        三、进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究
        1、数学老师要对生活化教学进行一个完整的认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
        对于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而言,所选取的素材一定要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老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素材的选择。在进行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老师要先做好课堂讲解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先制定好解决的方案,对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疑惑的地方进行标注,方便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讲解。在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老师也要明白自己所选择的例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怎么样的作用,其主要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表达的思想又是什么。其次,还要对学生的整体实力以及整体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了解,在课堂教学时,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这对于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来说帮助甚大。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对例子进行适时的插入,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了解教学内容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例如,在学习西师大版小学数学的加减法过程中,很多的学生对于加减法的原理不是十分理解。老师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两个小朋友在进行糖果的分享,其中一个小朋友有两颗糖,另一个小朋友有五颗糖。第二个小朋友将自己的三颗糖给了第一个小朋友,那么第一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是几颗糖?老师在黑板上可以将这些糖果用圆圈进行表示,然后让学生进行数字的计数。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对问题进行一个很好的解决,同时也能够明白加减法的意义。
        2、正确认识老师和学生的地位,进行“角色的反转”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对自己和学生的地位进行一个合理的认识。要明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其中的疑问。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互换,将老师为主体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模式下的课堂。针对学生进行课堂生活化教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明确一个最为重要的概念是老师只是负责将知识进行传递,将一些客观的理论概念讲述给学生,并且营造一种生活化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加深概念的理解,而不是成为之后主体去代替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学生在情境中的知识运用,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重点讲解工作,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老师就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与其相关的知识内容。老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生活场景:现在有798桶水,一辆大卡车一次只能搬运40桶水,那么这辆大货车需要多少次才能将这些水搬运完?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对除法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余数有一定的了解。这样生活中的情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3]。
        结语: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相关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以及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十分重要。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生活化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选择合适的契机,将生活化教学方式运用到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欢乐.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 000(043):8.
        [2]王香平. 生活化教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 教师, 2018, 000(021):101-102.
        [3]马瑱瑜.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J]. 新智慧, 2018(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