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法与途径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李炜
[导读]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各方面能力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李炜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永安镇初级中学, 广东 肇庆 526000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各方面能力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结合自己长期担任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实际和经验,针对当前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科目的学习上的有效教学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教学  课堂教学效果
导言:   
        初中信息技术是中学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更是一门技术课,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一堂课上出最佳效果呢?以下是我根据个人对新课标理解和多年教学经验总结的有效教学方法和途径。
1 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这样描述过:“课堂的开头第一锤子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把抽象理论和事物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知识点比较多,实践操作范围比较广,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就需要对教材多钻研,在课堂上多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新鲜有趣的事物进行引入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网页版面制作》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上网搜集一些好看且生动有趣的网页下载下来,课堂上给学生看,并提示他们在网页中看到的内容;网页上,炫耀的文字跟着旋律优美的音乐进行跳动,并不定时的弹跳出感人的动画效果。学生看到这种教学过程中的演示,会立即表现出兴趣,也会提出学习制作的要求欲望。通过这样一个课前导入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课堂主题,提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这样才会激起他们学习的激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 少讲多练,加强同步操作
        信息技术科目与其他学科不同,是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的科目,它主要在于一个“练”字上,只有掌握了理论知识,并在熟练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才能发挥重大作用。作为以实践技能为主的课程,课堂上应坚持精讲多练。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10-15分钟时间先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理论讲解完,之后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剩余的课堂时间中去实践操作,这样理论和实践想结合,学生才能在实践中加深理论的理解,而且在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在实践中探索出答案。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实践操作任务是需要使用到图形格式工具栏,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把自选图形、图片形式、字体格式等工具提示了一下,之后布置操作任务。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凭着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敏锐的观察力,一步一个操作做出了一张张华丽的作品。在课堂上我对优秀作品给予了表扬,肯定了学生的制作能力,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3 分层施教,用好合作探究
        每个学生的接受知识能力不同,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也不同,所以,在实践活动前,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驱动,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去操作,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在实践中的盲目性。
        针对后进生,教师平时应多加给与鼓励,并针对个别学生难掌握的基础点要细心指导,从而巩固他们的基础和提高积极性。另外,对于课堂上优等生,可以增加任务量,布置一些在教学大纲的前提上,知识扩展方面的操作,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使他们主动的去获取新知识。


        教学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把全班学生按操作能力强、理解能力强、参与能力强等等级分成若干个小组,由操作能力或者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必须带有责任心,能主动帮助小组成员学习解疑、并向教师反馈小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Photoshop图层应用》的时候,教师给出素材布置制作任务,让各小组成员先独立完成,在制作过程中,组长和成员之间可以对图层的顺序、人物的抠图等问题进行互相讨论,如小组内部讨论得不到结果,那么组长可以向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再由教师汇总之后解答给组长,组长再对组内成员进行解答和演示。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强化小组的合作探讨能力,而且也可以提拔个别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深入的知识掌控。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小组安排不同的任务,所得的成果进行评比比赛。例如,在学完PowerPoint演示文稿这个软件之后,安排每个小组完成一个精美的电子报刊作品,主题以小组自己定义,各个组长可以根据各成员的特点,安排好小组内成员的个人任务,也可以安排成员自己做某一张、某一个部分,但必须每个人都参与,比如分工安排:图片的收集与整理、文字编辑与排版、版面的设计与搭配等等都必须具体到小组每一个成员。完成之后,教师和各组长一起对所有作品进行评比,选出优秀作品,展示给全体学生看,指出优点,发现闪光点,并进行一定的奖励。在这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认识到同学之间不仅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也是促进学习的互助伙。
4 及时反馈,鼓励学生创新
        在课堂中,每当学生个人或者小组完成任务之后,教师都要及时的进行检查,并仔细的批改学生的作品,对于完成较好的要给表扬;对于作品不完善的,要给出建议和给与激励。这样学生就有种成就感的荣誉,对学习信息技术更有积极性。例如学完Word教学内容后,安排学生独自完成编辑文档任务,在学生对文档排版好以后,可以针对个别好的学生作品使用打印机打印出来,并向全班展示成果给予表扬。或者在课堂上,让学生使用广播功能,对全部同学展示自己优秀的作品,充当“小老师”,讲解他是如何完成作品的以及他的一些制作灵感和心得体会。
5 勇于对比,开阔学生视野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利用互联网,下载并参阅一些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活动中获奖的作品,加大学生提供作品成果与别人竞争对比的机会。在班级上,布置相同任务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成果更优秀;在学校内,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相关比赛活动,例如“打字比赛”、“贺卡制作大赛”、“电脑绘画”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在校外,鼓励学生参加多层次、不同地区的电脑制作比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感受“高手”的创作领域。从校内到校外,激发思维,调动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开阔视野。
6 结论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科目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承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课堂教学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教学方法和途径,在上课前,要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少讲多练,使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加强分层同步操作,并对学生的作品及时反馈,在课后带领学生勇于对比,开阔学生视野;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力英.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探索[J].新华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5期.
        [2]贡梅.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J].科学之友,2009,09(26).
        [3]单春方.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