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的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王永拾
[导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必须清楚的知道要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为了社会的发展而服务的,课程标准明确的指明了教育工作者在做教育时的工作方向和目标
        王永拾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高级中学, 黑龙江 鹤岗 154200
        摘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必须清楚的知道要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为了社会的发展而服务的,课程标准明确的指明了教育工作者在做教育时的工作方向和目标,它明确的告诉了老师应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哪些能力的人才,所以说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由此可见,在这一轮新的课程改革中,熟读课标--反复揣摩课标--吃透课标,并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之上能够结合实际学情加以灵活多变的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是我们每一位课程改革参与者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和摸索过程。通过近一段时间连续做高考真题,有了很多深刻体会,现在汇总如下:
1 课程标准是高考的指挥棒
        高考试题是国家检测课程标准落实情况的最有效载体,高考指挥棒作用是永远不会动摇的,高考的选拔性属性决定了国家必然会通过高考的方式来引导基础教育向着社会需求的人才方向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正是旧有的教育方式所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迫使我们的教育方式要做出调整。通过做大量的高考真题,我深刻体会到高考题有着明确的考查目的,出题人所设置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考查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备的一种或几种能力。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将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的四种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我要培养的学生不能是只会做题而不会实际应用的“书呆子”,他们应该是即能在理论层面上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又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他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更为关键的是通过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程序,这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了新问题时,他们也具备独立处理新问题的能力,这就是创新的能力,这种创新能力正是新课程所最看重的能力,也是人类社会能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之源,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大祖国的强国之路,必须依靠这种接班人才的创新能力。
2 高考试题来源于实际生活
        通过做大量高考真题,我发现所有高考题在实际生活中都能找到它的原型,当然实际问题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物理高考试题肯定是要进行一些理想化处理(忽略一些次要因素),但是只要平时多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多去主动的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尤其是与高中物理课程有关的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更要多去观察、多思考,这对提高物理高考成绩是有很大帮助的。

这也提示我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程序和方法),更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身边的各种物理现象,主动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试着解释这种现象,这是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的最有效的捷径。
3 阅读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是制约学生的两大关键因素
        通过大量的限时训练,尤其是学校组织的集中限时做模拟题活动,我意识到阅读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是制约学生的两大关键因素,在限时做题的过程中我发现对自我阅读能力的不自信会让我比别人多读一到两遍题,这是对时间的极大浪费;同样的情况,对自我数据处理能力的不自信会让我比别人多运算一遍,这同样是对时间的极大浪费。要知道学生在做理综卷时普遍是做不完题的,这种情况使我意识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我将交给学生更多的阅读物理题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的技巧,我将带领学生做更多的限时训练,我相信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与能力,并有针对性的做大量的限时训练后,阅读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将不再是学生的制约。
4 能否结合学情灵活多变的处理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新课程背景下衡量一名教师能力的最重要参考因素
        新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重视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开展课程研究,强化课程管理”等。这里的课程能力和课程研究都是指我们教师在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能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架构出更切合本校实际的课程体系、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这正是本轮课程改革与以往课程改革最大的区别所在,它鼓励我们教师大胆对教材进行创新;这也是本轮课程改革留给我们教师最难的“作业”,因为要想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身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就应具备创新能力。
5 结论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主动转变自己角色定位,笔者主认为教师即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交流和讨论时,教师应以一个听众的身份主动融入到学生中去,而不能以一个评判者的身份去说三道四。所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是平等的对话,不应该因为教师的强势而导致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总之,笔者认为教师要想在这轮新课改中有所建树,就一定要主动的调整自己去适应它,如多做已经进行新课改后高考的省份的高考真题,从中细细体会高考出题的新动向和特点,只有教师先吃透了新高考题的出题方向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实行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实现最高效的教学行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