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喜
宿迁市宿豫区大兴中心小学 (江苏省宿迁市) 223800
【摘 要】在数学学习中,差异是现实的,由于每个孩子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不同,学习的起点就不同,教师要客观的对待这种差异,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充满情感的课堂情境,有效的作业设计,积极的评价让学困生在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的基础上,获得主动发展。
【关键词 】学困生 教学情境 作业设计 评价措施
在数学学习中,差异是现实的,由于每个孩子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不同,学习的起点就不同,教师要客观的对待这种差异。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如果我们无暇顾及这类群体,就会使他们越来越弱,沦为学困生。如果他们一直没能得到关注,那么就会象冬天里的花儿一样无法开放。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让他们在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的基础上,获得主动发展,是每个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做了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困生数学兴趣
1、有效赞美,创设成功情境。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给学生以有效赞美,以激发其学习兴趣,累积其成功体验,培养其自信心。
记得去年九月刚接手五(1)班时,一名女生上学期末数学竟得了25分。只要上数学课时,她眼睛都不敢正视老师,因为怕老师提问,怕被同学笑话。看到这种情况,在开学初的一个多月里,我坚持在新课前对她进行辅导,课堂上让她露一手,以借机表扬。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了些兴趣。与此同时,我还“无意间”地在同学和家长、其他老师面前夸奖她聪明好学,于是她数学成绩进步特别快,这使她受宠若惊,也更加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使她渐渐摆脱自卑心理的束缚,扬起自信的风帆。
2、联系实际,创设现实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帮助学困生理解数学,提高接纳知识的能力。如: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平移和旋转》选择了再现学生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活动场景,引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孩子们跟随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所以有了孩子们脸上那兴奋的表情,嘴里那形象的“嗖---嗖”的声音,还有那惟妙惟肖的逼真的动作。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变得更加可爱,使数学课堂再现生机与活力,使学困生的学习充满个性与灵气。
3、组织得力,创设互帮情境。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领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课标对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更加科学的诠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真正把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又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学困生往往缺乏主动参与的精神,他们不会思考,或懒于思考,在课堂中人云亦云,甚至不言不语。经常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时间上给学困生参与课堂提供可能,同时我们必须对合作学习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学困生的立足之地,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设计新颖作业,培养学困生学习的乐趣
数学作业应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多样、要求灵活自由,让学困生在兴趣盎然中自觉地完成作业,在心情愉悦中主动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达到想做、爱做、会做之境地。
1、作业内容多样化,让学生想做。
传统的作业内容机械重复,形式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时学困生不得已而为之或干脆不为。要激发学生作业的热情,必须丰富作业内容,使学困生看了就想做。 例如学习了人民币的知识后,我要求学生以“人民币知识知多少”为题写数学日记,学生的作业真是五花八门,有限于课本知识的复述,也有古币、外币等的拓展。这样的作业使学困生做得了,优生做得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获取知识的最大乐趣,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他们的主体精神。
2、作业形式人文化,让生爱做。
当心存爱意地待人处事的时候,陌生的会变得亲切,艰难的会变得容易,平淡的会变得神奇,琐屑的也会变得可爱起来。因此作业的形式尽量体现人文精神,让学困生看了就爱做。例如根据不同内容用亲切并带有激励情感的语言,将题目设计为“我是一个小老师” “不做小马虎” “小小设计师” “我会用数学啦” “小小数学家”等。
3、 作业要求弹性化,让生能做。
我们提倡因材施教,数学作业既要依课本内容,又要看学生的志趣指向,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作业中都拥有一片自由的“空间”,有选择的余地。比如每次作业都适当安排基础题、扩展题、思维训练题等,分为必做和选做两种。学困生起初则可选基础题做,接着老师不断地以“你这段时间作业完成的很好,进步的很快,你完全有能力赶上其他同学。”等话语鼓励他们,进而引导他们向扩展题、思维题“跳一跳”。让学困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三、积极评价成绩,激发学困生学习情趣
我们知道,一个孩子如果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自暴自弃。如果说学困生象一杯没倒满的水,我们不能总是看到“一半是空的”,而要总看到“一半是满的”,这样变消极评价为积极评价。从而在更高层面上提升学困生内心世界渴求进取、向上、完美的崇高欲望。
作业评价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认识自我,不断进步。教师要通过科学评价去点燃学生希望之火,使评价成为激励学生成长的推动手段。比如批改中把差号改为横线、圈、点等符号,再加以“不错!”“真棒!”“又进步了,老师为你高兴”“加油啊”等语言。这样冷静的符号评价与热情的语言评价相结合,凭借滚烫的话语、热切的期盼,打动学生的心,激活学生的情,真正体现出评价的激励性特点。
充满情感、灵性的课堂氛围,有效的作业设计,积极的评价措施犹如一股春风,吹绿了学困生的心田,让学困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张扬个性、显现魅力,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绽放出自信之花。
参考文献:
1、周小山、雷开泉、严先元编著,新课程视野中的数学教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彭钢、蔡守龙主编,小学数学课堂诊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3、李志宏、王晓文主编,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开明出版社,2003年。
4、小学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