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下高中数学教学渗透核心素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陈笑天
[导读] 高中阶段由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

        陈笑天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  224100
        摘要:高中阶段由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一直以来受到国家和学校的高度重视,最近几年发展迅速,高中教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较高。为了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需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在小组合作下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其发展步伐从未停歇,一直以来大力发展,改革创新,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展,传统的面对面讲授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开展。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小组合作形式围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来展开,综合起来就是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1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高中阶段的数学因其知识量大、难度高,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一定的负担,再加上数学分值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更大的压力,而传统的数学教学采用的是课堂灌输的形式,内容枯燥乏味、形式传统单一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逐渐成年,自我约束力、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无论在哪个教育阶段,兴趣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潜能,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2.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除了一些数学中的重点难点是比较共性的问题,更多的是一些比较个别性的问题,比如因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马虎或者在读题时的粗心大意导致结果有误,如果每一个个别性的问题老师都要挨个讲解,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也会占用大量讲课时间,造成教学效率的降低。这些个别性的问题虽然没有必要放在课堂上进行统一讲解,但是有些学生反应能力、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如果不给指出就很难从自己的问题中出来,严重影响接下来的听课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有效的交流互动,这些比较简单的个别性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在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下,学生一些基础的问题得到解决,铲除了一部分学习障碍,老师只需要再将难度较高共性化的问题进行细致讲解就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2小组合作下高中数学教学渗透核心素养
        2.1合理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合理分组,是一个基本前提,先对全班学生实现小组划分,才能为后续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主要有两种思路。第一,层次化的小组划分,也就是一个小组内,安排数学水平存在高低差异的学生进行组队。简单来说,先对全班学生的数学水平展开考察评价,从考试成绩、上课积极性、学习能力、知识积累等方面综合评价,将学生分为拓展层、提高层与基础层三个层次,然后进行不同层次的组合。一般来说,拓展层和基础层人数较少,提高层是一个人数最多的中间层次。
        2.2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是关键
        站在课堂形式的角度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需要让学生保持主体地位,只有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可以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才能更好的让教室进行教学工作。在进行数学教学工作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需要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思考,以一种平等的地位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挑选难度适中的知识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主要负责的工作也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由于高中知识是非常复杂和抽象的,所以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方式把原本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具体,也便于学生更加轻松的掌握这些数学知识。所以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也需要教师提前为这些学生制定一些任务,明确探讨主题,才能让学生在进行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方向明确。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效果,在教学完毕之后也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提升专业素质,只有这样在进行教学工作中,如果学生遇到问题的话也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2.3合作模式多样,提升学生合作兴趣
        小组合作的模式应当多样化,高三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并且紧张,教师应当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不同的小组合作呢?教师可以将时间聚焦在学生的课下时间,将合作活动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在课下玩乐中学习,不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复习必修三“概率”这个章节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同一小组的不同成员进行随机事件的概率运算,比赛谁算出的时间较短,这种小组活动不仅仅使得小组合作变得有趣,等到正式课堂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用一点点的时间达到预期小组合作的效果,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当中学会如何进行团队工作,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2.4合理分配成员任务做到全员参与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要看学生的学习结构,更应该注重学习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正是提升学生主动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学习过程中更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好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确保每位小组成员都能够充分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但是在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大部分都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为主导,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很少参与交流,而是只等着成绩好的学生得出结果自己记录,这样就无法实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目的。
        2.5建立完善的数学小组合作评价细则
        实践证明,个人所取得成就常常低于团队所获得的成就.在数学学习中,这种说法依然是成立的.为更加完善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程序,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更优效果,教师要帮助各小组建立起完善的评价细则,让学生通过评价细则充分了解自身的优缺点,相互学习、弥补缺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同的组员之间因为学习基础与发展方向有所差异,所以学生的水平会有所不同.为了保障小组学习中学生的步伐统一,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状况,建立良性的合作评价细则.例如,在讲解“二元二次函数的求解”时,在分组之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学习提出对本节知识的疑惑.自主学习后,部分学生提出函数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分别是什么?另一部分提出“十字分解法”的具体实际含义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分别具有概念性和应用性,并且应用性的深度明显高于概念性.由此可见,这两组学生的学习步伐不一致.所以教师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良方式,然后根据小组所获取的成果,快速调整小组的状态,从而使他们共同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小高中数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所做的必然选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改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靳文耀.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J].高考,2020(18):146.
        [2]吴廷孝.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20(11):85.
        [3]王靖.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