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陈宏莉
[导读]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陈宏莉
        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第二中学校, 山西 大同 037300
        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数学的学习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特别是初中数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有着一定的要求。不过,如今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往往都只重视对于学生操作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进行知识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起来,不过,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还是应该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这样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初中就开始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与发展都会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导言:
        所谓的数学思维就是理解、运用数学中的逻辑关系,并以此来分析、解决相关的问题,也就是思维中和数学相关的一部分。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就是在逐步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初中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已经有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们开始面对更加高深的数学知识,而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们产生数学意识,运用数学知识去进行思考,而具有了逻辑思维以后就可以对事物进行更加规范、理性的分析,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实现对于学习素养的提升。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
        数学知识的很多内容都是比较抽象的,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也会显得比较枯燥,所以许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的不高,学习的时候会缺少积极性,这些对于数学数学来说是相当不利的。这样会导致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思维活跃度不够,课后也不会自主的完成作业。有些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并没有什么用,只是为了考试而已,所以,许多学生对于数学课不太喜欢,对于相关的知识都不感兴趣,而且还害怕数学考试,对于数学有很大的抵触 。
1.2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没有良好的习惯
        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学生们的精神不够集中,经常有走神的,无法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在老师提出问题以后也不会积极的去进行思考,缺少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且也不愿意和别的学生进行探讨,和同学的沟通也不够积极,创新意识不足,在课下也不愿意做作业,写作业也只是为了应付,还经常会抄袭 。
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2.1 以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自觉性
        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中特别强调了要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学生形成自主思维的意识。一开始,数学教师运用有效的方法以调动学生主动的思考,课堂教学中是学生的自主性思维不断的发展。一般情况下,自主性思维不但包括自主分析能力,还包含了融会贯通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数学具有鲜明的发散性思维以及较强的逻辑性,学生要以理解理论概念为基础,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思考,进行理论知识的创新和有效的运用。因此,数学教师要通过具体的问题进行学生自主思考意识的引导,将学生独立思考的欲望调动起来,通过思考信息和分析情景使具体内容得到掌握 。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和教材内容进行问题情境的转换,一是为了学生思考意识的唤醒,二是通过问题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数学的思考逻辑得以完善。

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视图”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在学习中形成数学空间思维,能够由立体图形画出该物体的三视图,另外还需要转换思维,在给出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可以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并能够画出该立体图形。为了让其具备自主思考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动态化的情景,然后按照画面细节的展示来提出问题,并借助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出所见的图形。其中问题要具备衔接性,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活跃状态,有效地锻炼个人的数学思维。
2.2 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开展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要对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到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充分的考虑,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还没有发展成熟的思维,如果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发生了思维上的障碍,将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创新,严重的还会对增强学生数学能力产生阻碍。所以,在新课标初中阶段的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要对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支持下,为学生创设更加生动的教学情境,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师要巧妙的设计教学思路,保证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站在数学问题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发展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
2.3 创新数学解题方法,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题目是复杂、多变的,经常会出现一道数学题可以运用很多种解题方法来解答,其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采用数学解题小组的方法,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探讨、研究,数学题目的讨论,寻找各种解题方法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密切的关注,并及时、合理的进行引导和纠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优化,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数学解题的思想方法,包括分类讨论法、函数分析法、方程思想法等等,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2.4 落实高效复习,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复习是非常关键的,不仅可以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支持数学习题更快的解答。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将传统的思想观念更新,不要一直采用题海战术,更重要的是高效复习的落实,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密切的关注,积极的引导学生梳理数学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强化,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数学知识的复习,学生对大部分知识进行了掌握,所以,数学教师要对复习的侧重点加以明确,积极的引导学生们深刻感知数学思维的运用,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强化,为强化学生解题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强化,需重视新旧知识衔接,将数学解题方法创新,以数学思想渗透来强化学生数学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性,保证数学教学实效,为学生全面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韩佩韦.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亚太教育,2019(11):106.
        [2]张吉瑞.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老区建设,2018(06):87-89.
        [3]赵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才智,2017(08):100.
        [4]杜有林.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华夏教师,2017(02):38.
        [5]盛保和.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06):9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