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晶
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中心幼儿园 250401
摘要:户外混龄自主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幼儿园在投放不同的运动器械和材料的同时,打破幼儿年龄、班级界限,并鼓励幼儿在各个活动区内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游戏方式的活动。但是户外混龄自主活动带给教师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文结合我园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开展情况,针对当前幼儿园开展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注意事项、教师的指导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教育;指导
我园开展了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活动,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户外混龄自主活动因为它的自主性、开放性、操作性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追捧。而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惊喜的发现混龄自主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身体素质,同时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幼儿园开展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教育价值
首先,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促进了幼儿的动作发展。户外混龄自主游戏让户外活动更加丰富,激起了孩子参与户外游戏的兴趣,整个过程中都保持着较高的热情。在“以大代小以小促大”中,勇于挑战自我,完成最近发展区内的挑战,进一步促进幼儿动作灵活性、体能、技能等的发展。
其次,户外混龄自主游戏发展了孩子的自主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尤其是孩子本身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而户外混龄活动的环境、内容、组织形式都是开放式的,孩子们在户外混龄活动时可以在游戏中体验不同的角色,了解自己应该遵守的社会规范,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例如我园在进行户外混龄自主活动时,将所有的户外活动床底划分为不同的17个区域供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过程中不局限幼儿在固定的场所,在选择游戏、同伴的同时,孩子的自主性就得到了更好的释放。
再次,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更大程度上让幼儿的社会情感得到发展。虽然我国已经开放了二胎政策,但是目前独生子女幼儿任然占大多数,幼儿自私、孤立等多种性格问题很常见。而在混齡户外自主游戏中孩子们打破年龄,在一个类似家庭的生活环境中游戏、探索,弥补了独生子女成长中同伴较少的问题。
最后,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教师面临的是多元目标的挑战,教师同时面临的是不同年龄的孩子,对幼儿的指导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实际水平,对教师的教育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从刚接到游戏任务是的一片茫然,经过大家学习、商讨、上网查阅资料,确定每个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由一到两名教师负责,确定游戏内容、收集相关资料,在实践和反思中对游戏方案进行调节和整改。
二、开展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一)户外游戏区的布置要多样化,必须合理投放材料。
因为孩子的年龄不同,认知水平也不同,设置的游戏也应该是弹性的、目标也是有层次的,一个游戏应该呈现出不同的玩法或者教师要提供多样化的辅助体育器械。例如:套圈游戏,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投掷目标,设置不同的距离,供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游戏。又例如:穿越障碍的游戏,设置了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等运动技能的多种障碍,但路线不一定是唯一的,幼儿在活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激发幼儿运动探索的意识,充分发挥幼儿的创新能力。
(二)开展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时间长短要适宜。
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时间一般控制在40分钟到1小时为宜。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儿童游戏的质量。如果时间过短,儿童不仅玩不出高品质的游戏,而且会慢慢放弃要玩的游戏内容。时间充分,才能很好的保证孩子与交往的小朋友有足够的交往时间,真正发挥混龄游戏对孩子成才的重要价值。
(三)孩子的安全问题也是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活动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在日常活动中加强常规的安全教育,在户外游戏活动现场,要固定教师负责游戏区域,认真检查并确保游戏设施或道具的安全性,安保人员也应加强安全巡逻,保证幼儿活动时的安全。
(四)教师要把握好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和策略。
在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时,幼儿已经成为自己游戏的主导者。
这时表面看,好像“解放”了教师,教师只是在旁“观望”,但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教师只有在观念上正确认识,在行动上给予最大的信任和支持,有目的的观察,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评价,才能促使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户外混龄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能力提升。
三、户外混龄自主活动中的教师指导
教师在混龄活动中要对进行活动的孩子进行细心观察和比较,还要及时判断和分析孩子行为,适时的给予指导和介入。在户外混龄自主活动教师能进行有效的教师指导,首先在观念和理论上要有正确的认识。
(一)教师介入幼儿户外混龄活动的必要性
1、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尊重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教师要与幼儿建立平等、亲密、信任的良好关系,创造一种和谐、宽松、温暖的活动氛围,使幼儿感受到平等友善的关系和任务完成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在活动设计当中需要本着这一目的来进行环境和氛围的营造,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带来充足的体验。
2、保证幼儿活动安全
在户外混龄活动的过程中,安全性是教师应当优先考虑的。在进行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对活动中的环境和活动各个细节所具有的安全隐患有所观察,及时处理安全隐患.比如,幼儿的创新玩法存在安全隐患。偏离了快乐安全游戏的目标,需要介入引导幼儿正确的游戏方式。
(二)目前教师指导幼儿户外混龄活动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不少教师对于幼儿混龄游戏的指导成效较低,甚至起着反作用。
一种情况是“放任自流”。教师对于幼儿的混龄交往只是消极地“观看”而非“观察”,甚至对儿童的游戏行为不管不顾,只是在孩子有冲突的时候才采用中断游戏进程或是取消某些幼儿游戏资格的方式干预。
另一种情况是“唯我独尊”。教师过于看重自己的角色,为了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达到自己预设的效果,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介入和预设,对幼儿的游戏过程进行管制,强制将所谓的教育要素加入幼儿游戏中,抑制幼儿发展的主动性。
(三)教师指导幼儿户外混龄活动的时机和策略
1、多种方法、灵活运用
参与暗示:当幼儿对于活动中提供的新材料缺乏探索的勇气时,教师可以采用间接的方式,走到幼儿视线所及范围之内参与一起“玩”新材料,激发幼儿对于游戏材料的兴趣,成为游戏的参与者,这样既能保护幼儿的自尊,又能增强幼儿探索的勇气。
语言指导:幼儿之间发生不良的肢体冲突、纠纷、对活动规则不能遵守等情况,教师简短的语言、适当的语气可以减少幼儿之间的肢体冲突、帮助幼儿更快地投入到新的游戏中,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
2、搭建桥梁、支架教育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支架”,使幼儿能够沿着“支架”逐渐攀升,从而发展自己的能力。在户外混龄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混龄幼儿之间建立“桥梁”,让混龄间的幼儿知识互通。
在探索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道路上我们才刚刚迈开了成功的第一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解决,许多方法和途径还需要进一步的尝试和探索,我们会继续加强研究,让户外混龄自主游戏能够发挥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3]王洪英.混龄教育模式下教师观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