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张映辉
[导读] 历史实践证明,独立性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张映辉
        昆山市富士康幼儿园   
        摘要:历史实践证明,独立性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他们自我提升的必备途径,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的重要部分。然而,目前我国幼儿独立性发展水平处于世界的相对落后水平,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有关幼儿性培养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数据显示:家庭环境、幼儿园教育环境以及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是影响幼儿独立性发展的根本要素。从家庭、幼儿园、教育者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正确对待传统教育观念、打破幼儿园统一规划形式、加强家园合作、教育工作者树立独立性培养意识等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独立性;教育背景;教育观念;多维成因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百般的呵护,家长总担心孩子会受委屈,很少给他们独立办事的机会,这是我们现在的幼儿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我们大多数的孩子依赖性比较强、独立性很差,孩子长大以后,自理能力很差,意志因此也很薄弱。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从平时与家长的交流中,我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家长不认为孩子有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同时,在谈到幼儿小时候行为习惯培养时,超过半数的家长表示不会过多的关注孩子很小时的“拒绝行为”;有一小部分家长从来不尊重孩子的意愿,他们认为孩子的一切有他们做主;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应该要对孩子严格要求;超过一半家长认为自己干预孩子的自主行为,是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束缚幼儿独立性发展的荆棘正是这一系列不成熟的、片面的家庭教育观。
        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培养需要营造良好的幼儿家庭环境,首先就要从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做起。只有合理思考“让孩子少走歪路”、“从小严格要求孩子”“孩子还小不懂事,不用顾及他的感受”等绝对主意的思想,把握这些思想的精华,取其精华,把握这些思想与幼儿独立性之间的平衡,才能释放掉孩子身上无形的压力,让孩子的独立性得到良好发展。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成人创造的环境及提供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而这种指导就体现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孩子的成长需要大人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单独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幼儿园教育环境
        目前幼儿教育的基本状态是:班级开展的课程从早上到晚上都被学校制定的主题计划固化。为了打破幼儿园教育统一规划下带来的教育手段单一的问题,教师在教育中添加自己的个人特色就显得尤为关键。学校应该采取多元的、多样的教育手段来打破常规,多开展优质课程,为幼儿独立性发展开拓空间。


        另一方面,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合作力度不够的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现在家长与幼儿园的交流仅仅停留在与带班教师直接的电话联系,或者放学时候的几句询问。幼儿园应主动伸出双手,与家长建立更为密切、有效、双向的联系,进行交流合作,更好的为幼儿的成长服务。我园就一直致力于多开展家长活动,让家长和园领导、教师面对面,有更多互相交流、建立信任关系的机会。我园在亲子活动、半日活动以及其他诸多领域经常以匿名问卷、调查表的形式来寻求家长的建议。
        三、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履行教育职能
        说到幼儿园的职能,我们业内人士都会无需思考的回答——保教结合。当然,这是毋庸置疑的,这是中国幼儿教育法规和政策的一种指导思想。然而,我们身为教师真的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教”的职责了吗?在与几位同事的探讨交流中,我发现如今幼儿教师在独立性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尽管认可独立性培养的重要性,却没有树立起培养意识。绝大部分教师没有很有意识的特别注重独立性的培养教育,但是在日常的常规训练中,本身就要求幼儿自己穿衣服、穿鞋子、上厕所,幼儿在老师无意识的培养中,独立性也能得到一定的增强。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的将独立性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那效果必将十分显著。
        家长在家庭中同样扮演着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教师的表扬、家长的鼓励是增加幼儿独立做事的信心和勇气的动力。在我们班级,在与家长交流中得知:班级里那些乐于在集体表现自我及学习能力强的幼儿,他们的家长多半是经常鼓励和引导孩子的。然而,家长做为孩子入学前的教育工作者也存在着与幼儿教师一样的问题——尽管态度上认为独立性培养尤为重要,却在教育行动方面做的明显不足。有很多的家长会在电话中和我诉说孩子在家吃饭是否独立、睡觉是否独立等等,但是问到他们都为培养幼儿独立性做了哪些事时,却很少有家长能说出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为了有效解决教育工作者与独立性培养之间存在的问题,其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教育工作者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观念,树立起独立性培养意识。
教师在学会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独立性过程中,可以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在那里,幼儿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知识的传授者,幼儿和教师呈现出一种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幼儿教师要努力去创设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舒适和谐的人际环境,与幼儿在共同合作学习中增进感情,进一步培养起他们的独立办事意识。
        结语
        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希望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可以与父母保持独立,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自己独挡一面。教师培养孩子的目标亦是如此。幼儿园的培养目标更是如此,它是我国未来工作者最初的摇篮。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离不开家庭、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笔者在此再次呼吁家长们务必学习先进的国外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思想束缚,为幼儿的独立性发展提供领好的家庭环境;幼儿园要深化教育机制改革,促进家园合作形成,将独立性培养设立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最后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起独立性培养意识,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视为一项重要任务,有意识的去执行,去完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