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29期   作者: 张莹
[导读]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幼儿园体育课程的具体化实践

        张莹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 532200
        【摘要】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幼儿园体育课程的具体化实践,是幼儿在园内开展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应以游戏作为依托进行开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以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此本文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方法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要突出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由于幼儿年龄段所具备的特点,幼儿园的体育活动课程组织形式与其他年龄段的体育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区别主要体现在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为:游戏化。幼儿教师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基础,并以游戏化的形式来开展体育活动,以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共同发展。
        一、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及问题
(一)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户外场地宽阔,但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器械种类单一不够丰富。场地没有明确划分为各种发展不同动作技能的区域,如:跳跃区、投掷区、攀爬区、平衡区、大器械区等,导致教师在体育活动中不能很好地观察幼儿的动作发展状况。体育活动器械种类单一、陈旧;缺少投放适宜幼儿年龄特点及兴趣需要的体育游戏材料。体育游戏材料不够丰富,导致幼儿对体育活动兴趣不高。
        (二)教师方面:
        1.体育活动的概念理解片面
        在我园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究》的课题研究之前,我园的体育活动形式单一主要以一些户外游戏、集中性的体育课为主。90%的教师对运动课程概念理解片面,认为运动等于体育游戏活动。教师对体育活动的开展完全依赖专业体育教师,活动开展主要以练习技能为主,缺乏游戏性和趣味性,幼儿兴趣不高,活动的强度和密度达不到要求,影响幼儿的锻炼效果和身体素质发展的需要。
        2.片面或错误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教师认为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自由活动,致使幼儿体育活动游戏化 由当初的高控制转为放任。在户外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注重让幼儿练习动作技能,为了提高幼儿动作的能力,忽视了游戏化的运动形式,导致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影响了幼儿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幼儿方面:
        每年幼儿园幼儿体检结果表明体重升高达标率连连下降;另一方面造成幼儿心理层面脆弱,一旦遇到困难时,常因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而却步,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胆小、任性、依赖心强、缺乏合作等行为。
        (四)家庭方面:
        不少家长缺乏对幼儿身体运动价值的足够认识,随着人们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幼儿出门就乘车、上楼就乘电梯等现象越来越多,这无形中使幼儿减少了身体运动的机会。
        二、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户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措施
        (一)户外活动环境的规划和布局
     1.我园对幼儿园户外场地进行了规划和布置,活动场地明确划分了各种发展不同动作技能的区域——探索活动区:玩沙、玩泥、玩石头等区域;游戏活动区:大型建构区、户外小树林等区域;运动活动区:中庭操场(小型器械投放区)、童车区、大型攀爬玩具区、户外拓展区、足球场、户外小山坡等区域。场地的改变,明确了走、跑、跳、钻、爬、攀等运动场地的使用功能。幼儿通过走、跑、攀爬、跳跃、平衡等挑战自身的身体极限,提升自信和身体意识并且获得运动能力,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2. 完善运动区功能,丰富体育游戏材料
        (1)中庭操场(小型器械投放区):跑道、小型器械的投放,如小推车、气排球、篮球、跳绳等多种游戏材料,涵盖了走、跑、跳、投、平衡等多种运动形式,幼儿通过自主选择体育游戏材料,可以锻炼幼儿走、跑、跳等运动技能的发展。
        (2)童车区:材料投放儿童三轮车、滑板车、辅助材料交通标志、马路等让幼儿通过玩轮式游戏器材,可以提高身体机能及协调性、肌肉力量及空间感知力。
        (3)户外综合拓展区、攀爬区:幼儿通过攀爬、跳跃和平衡,挑战自身的身体极限,提升自信和身体意识并且获得运动能力(速度、平衡、敏捷度和协调性)。
        (4)户外小山坡:小山坡坡面呈波浪形,幼儿可在山坡上进行爬、滑、侧翻滚等动作,可以在隧道里钻来钻去,锻炼了幼儿四肢协调及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
        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努力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适宜的锻炼空间,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能体验成功感。并且开展形式多样体育运动,投放丰富有趣的体育材料,不但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锻炼身体,更能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
        (三)完善教师培训,引导教师形成正确认知
        1.注重教师对“游戏化”的理解。游戏是幼儿进入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在游戏中锻炼身体才是最重要的。以中班体育活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为例。教师创设白雪公主遇险,七个小矮人去救人的游戏情境,幼儿扮演小矮人,在游戏中学习了蹲走技能。教师在设计此次活动中内容选择趣味化、环节设计游戏化、材料巧用增强游戏性,整个活动与故事相结合,游戏情境性强,幼儿充分融入体育游戏教学当中,并享受体育游戏的乐趣,真正体现了课程游戏化精神:自由、自主、创新、愉悦。
        2.正确理解,明晰概念。幼儿园体育工作主要包括:体育活动(早操、体育课、户外体育活动等常规锻炼方式)和体育游戏。教师要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指导文件精神,明确体育活动概念,了解幼儿园体育工作内容。并能根据体育工作内容开展体育活动。
        3.分众教研,分层研修。加强对《纲要》精神的深入理解,提高教师的认识,明确开展体育体育活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日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完整合理地实施幼儿园课程。把运动课程作为幼儿园园本科研课题,把健康领域的相关知识培训作为园本培训内容,教师的例行展示课,汇报课以健康领域为主,使老师们“研”、“培”、“教”任务轻松完成。
        (四)加强家长观念的转变。
        利用家长学校讲座、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儿童观、知识观、教育观,向家长分析现阶段我国儿童家庭(含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偏颇,向家长宣传《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让家长了解、支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行为。通过开展亲子运动会等形式,让家长亲身参与幼儿体育比赛活动,了解体育活动带给幼儿的益处,转而改变重智力轻体育的观念。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体育活动开展的效率,还要把关注点放在幼儿的成长和身心发展规律上,从幼儿的实际入手,为其制定出完善的体育活动,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一定会顺利开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 M ]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梅崇铁.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6(1).295-296
        3.齐峰.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以运动课程理念为引领的探索之路[J]教学管理
        4. 冯淑兰.《幼儿园户外体育锻炼的实践与探索》 [M]中国工信出版集团
        5.《学前教育教师参考用书《运动(3-6岁)》[M]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