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欢;卢鹏
广东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招生就业处,广西 柳州 545004
摘要:在后疫情时代下,对高校教师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理念融合发展,重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基础必修课《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为案例进行混合式课程设计,落实课程体系设计、互动环节设计和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实践表明,在后疫情背景下,该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为未来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实践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自年初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高校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指示精神,认真组织开展线上教学,让之前早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线上教育迅速填补了疫情期间教学的“空档期”,得以保证了停课不停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后疫情时代的当下,高校教师如何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新模式,是我们高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以物流管理专业基础核心课《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课程为例,分享自己对后疫情时代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感悟。
1.学情分析:
跨境风口下,国际物流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跨境电子商务的运作效率。经过前一学年知识积累,学生虽已具备一定的物流专业基础,但仅侧重于对国内物流的认知,还尚未涉足与跨境电商结合的国际物流领域。本门课程开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明跨境电商在供应链、通关,尤其是跨境物流的显著特征,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跨境物流问题的能力。
2.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设计
为了提高疫情期间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案例以课堂派课程平台为主体,建立《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的课程资源,课中的70%的时间进行课件知识点讲授内化巩固学习(线下讲授/直播),20%的时间通过参与互动进行讨论交流,10%的时间用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开展流程见图1。
.png)
图1 《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课堂开展流程图
2.1教学准备
2.1.1课程资源设计,构建中心内容体系
本人在云平台资源库周勇老师的国家级项目《跨境电商物流》课程的基础上,按照教学大纲基本要求重组教学结构,形成了六大知识版块为中心内容体系,涵盖了56个碎片化知识点及题库资源。每一知识点形式包括PPT课件、短视频、Flash动画等,最终设计出架构合理的个性化课程,本堂课讲授的章节内容为第一章。
2.1.2制订发布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课前,我在课堂派上发布“学习任务单”,内容包括PPT课件(蓝海诱惑—初识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四个微视频(跨境电商概念与内涵、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的关系、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与趋势、物流—跨境电商的军备竞赛)与一套课前测试题。学生根据课堂派上自主学习任务单内容并参与讨论活动,本人通过后台及时进行线上答疑和交流、查看学生学习进度。
2.2课前——组织学生签到,同时分享抗疫战中的先进事迹
课前,我会发布课堂签到,同时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向同学们讲述抗疫故事,如以顺丰、京东有序拓开应急物流输送通道,德邦快递小哥沙什卡的感人故事等等,鼓励同学们分享听取抗疫故事后的感悟。
2.3课中——知识点串讲与课堂互动,紧紧拉住学生不掉线
讲授知识点时,我会尽量使用丰富的表情及肢体语言激发同学们的听课乐趣,考虑到学生专注时间,我将每个知识点讲解控制在10-15min,其中穿插“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提问”等多种趣味性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合作、思考探究将结果进行展示。由于教学班级人数较多,通常我会在快速浏览讨论结果后,筛选一些好的结果进行点评并奖励,对回答不理想的会及时纠正,并对易错点重点讲解。
2.4课后——课后不下线,及时进行学习效果督促
课后,我会把课件及课外拓展内容上传至班级群,通过线上提醒功能督促同学们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对于完成情况达到优秀的同学(≥90分)会在课上点名表扬,以更好的培养班级学优争优氛围,对完成情况不理想的同学及时退回,让学生在重新阅览学习资料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腾讯课堂会全过程跟踪记录学生在直播过程中的学习时长,生成统计列表,课后,我将统计表发送至班级群,提醒学习状态不佳的同学改进。每周周二和周五晚,我会使用腾讯会议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小组课后辅导,提升学生线上的学习投入与线下的自我调控学习,实现课内课外的高效衔接。
3教学评价
本案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学生课前测试反馈情况、课上回答问题情况以及单元测试情况做出百分制分数的评价,对学生课前、课中参与互动情况、课后反思情况等做结语评价。
课堂派学生端也提供给学生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课堂进行评价的功能,我可以了解自己线上线下教学情况,并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
4课程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
案例采取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考核占比如下:
期末考核总分=课堂表现(50%)+期末考试成绩(50%)
课堂表现=课堂表现(10%)+作业(20%)+课堂互动(20%)
5课程亮点
后疫情时代下开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我来说,既新鲜好奇又充满挑战,幸运的是,经过不断的尝试与请教,使我一步步打开了新的教学思路,最终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教学效果,在此将该门课程的教学亮点与感悟分享如下:
1.注重课前任务单设计:一份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单是能高效指引学生学习轨迹的工具,设计时我尽可能选将知识点转化为趣味性问题,并布置适当的检测习题,整体上选择形式多样化的资源来丰富任务单内容。
2.教学内容与活动的趣味性:根据学生的专注力时长,我把单个知识点讲授时间控制在15min以内,并将其与多个趣味教学活动进行串联,在保证了活跃教学气氛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
3.凸显过程学习的评价方法:传统线下课程往往忽略了过程评价考核的重要性,本案例加大了过程评价的比重,实现了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的科学结合。
4.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至线上课程中:我经常在课前将防疫抗疫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未来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让抗疫精神和爱国情怀融入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