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探析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郭丽
[导读] 本文主要从信息收集与理解、集体活动、学校家庭联合和言传身教四个主要方面着手,探讨了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郭丽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新城乡中心小学 662206
        摘要:本文主要从信息收集与理解、集体活动、学校家庭联合和言传身教四个主要方面着手,探讨了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在大部分的农村小学中,儿童留守问题依旧普遍且长期存在着,这也影响着部分地区的农村未来发展。目前为止,在主客观双重作用下,我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生活、学习、交流等等,在相关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心理健康问题。
一、全面客观了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相关信息,对症下药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有诸多因素,具有复杂性,另外,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基于这些问题,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要对自己教授的小学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掌握多方面的信息,才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以曾经接触过的留守儿童为例,这个同学不热爱学习,经常在课上捣乱,影响老师正常教学,沉迷游戏,接触了许多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染上了抽烟喝酒的恶习,平时与班里同学的关系也不好,后来在班里拉帮结派,影响班级秩序,成为不良典型,甚至结伴向低年级同学索要财物。后来对他进行了家访,才了解到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受家庭影响。他家中有兄弟两个,他是哥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他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大,两位老人极其溺爱他,使得他养成了放纵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他的父母对他弟弟是不同的,在长期的比较中,他产生了严重的失衡心理,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甚至导致他厌恶自己的父母。通过平日里对他的观察以及他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他的某些行为其实只是为了获取关注,从而弥补心理上的缺失。
        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得知,想要改善这位同学目前不健康的心理,需要从他的家庭环境着手,对症下药。首先,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要及时与孩子的父母进行沟通,清晰明了地向他的父母说明孩子的心理状态,以及相关问题,让他的父母正视并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提出相关建议,让他的父母改变相处模式,尽可能地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意以及家庭的温暖,有助于从根本上缓解目前的心理状态。其次,也要向孩子的爷爷奶奶说明状况与原因,让老人意识到原来教育方式的错误,帮助他们树立新的教育观,及时地对孩子进行管束,帮助他树立新的正确的三观。另外,作为农村教师,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认识到孩子目前情况的特殊性,采用循序渐进,加以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可以利用老师的身份与孩子进行一些亲切的交谈,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不要过多地触及孩子的家庭背景等敏感信息,通过多次谈话,让孩子敞开心扉,卸下防备,逐步将话题引入他的家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结合,让孩子意识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让他从心底里接受自己的父母家人,改变原来不好的想法,进一步地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家庭。

经过此类教育,孩子的心理状况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同时在与家人的相处中也和谐了起来,这同时也影响着他的学习与人际交往,后来他不仅收获了真挚的友谊,甚至成绩突飞猛进,名列前茅,最终他从以前的反面例子转变成了如今的好榜样。
二、提高集体活动力度与关注度
        在组织班级集体活动时,作为班主任,尤其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时刻注意他们的活动状态,尽可能多地考虑他们的感受,同时也要提高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感受班级活动的温暖与快乐。这样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也能提高班级凝聚力与荣誉感,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留守儿童的封闭心理与敌对心理,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另外,考虑到课业需求,班主任在举办班级活动时可以适当地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例如,班里有一位同学,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他一直由姑姑负责照顾,由于长期与父母,姑姑缺少交流,逐渐形成了自闭心理。对于这种状况,除了与他的父母姑姑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流、沟通外,教师有目的性地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集体活动,比如春游,表演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很好地改善了他的自闭心理,弥补了内心深处的归属感,同时也让他更好地融入了集体,强化了集体意识,感受到了集体之中的快乐。
三、班主任要正确地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产生积极影响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除了自己的家人,班主任老师便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成年人了,在长期的相处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对班主任产生一种亲近感,尊敬感与信任感。因此,班主任要积极地对留守儿童加以引导,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熏陶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让留守儿童不知不觉地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举个例子,本班同学小文,同样的是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由奶奶照顾。他是家中独子,所以深受奶奶宠爱溺爱,久而久之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每天什么事也不做,连家里的椅子倒了都不会扶起来。
        对于此类问题,主要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除了与其父母家人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外,我们还建议了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同时,会经常到小文家里,帮助他奶奶做家务,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小文意识到奶奶的辛苦,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替奶奶分担,在他做完家务后,也会给予一定夸奖,使其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让他意识到父母不在家,自己在这个家中的重要性。后来逐渐地,小文的心理得到了改变,行为上也变得积极主动勤劳了起来,成为了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四、结束语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更是农村的未来。由于目前受到主客观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就要及时发现,及时沟通,积极地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改善儿童心理。总之,班主任要全方位了解信息,对症下药,及时与父母家人沟通,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培养儿童集体意识,定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班主任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自认行为,如此才能更好地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永丽. 试析农村小学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6):0087-0087.
[2]冯杨兴. 农村小学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工作探讨[J]. 教育界, 2020, 000(002):36-37.
【3】马彩团. 试论农村小学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J]. 中外交流, 2019, 026(020):12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