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共同体"的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邓雅丹
[导读] 二零一零年五月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常务会议,在会议中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为《规划纲要》。
        邓雅丹
        广东省连州市北山中学  广东  连州  513400
        摘要:二零一零年五月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常务会议,在会议中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为《规划纲要》。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提出对中国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要求——以德育为先,通过正面以及适合的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塑造人与发展人。
关键词:行动共同体;中学班级管理;民主化
        与以往传统单一化的专制型班级管理模式相比较来说民主化班级管理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但从我国现阶段中学班级民主化管理现状来看,其管理成效较为差强人意。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民主化班级管理的根本内涵,从而导致其班级管理以及班级氛围建设都无法真正的实现民主化管理。
        一、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的相关性概述
        所谓的班级管理指的是教师结合一定的目的与要求通过相关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相关资源进行组织与协调,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班级管理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实施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民主化班级管理的实施与建设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民主这一起源于古希腊语,在那一时期对民主的定义为按照平等以及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进行国家事务的管理以及处理,但在同时也注重其中少数人的基本权利保护。民主一词常常被应用在政治术语中,但在此其中所应用的民主是脱离一定政治体系的,多数都是基于深化形态。近代思想家、哲学家胡适先生曾经也说过的民主属于一种生活形式。在这一生活形式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自身价值以及智慧的发挥与展现。由此可以看出民主化班级管理的核心为尊重。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除了具有班级共有属性之外,还具有三方面的特点[1]:第一,以尊重为民主化班级管理核心。尊重的含义有两方面,既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与表达权利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尊重。只有充分贯彻这一原则才能够切实的促进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的良好实施。而对于中学班主任来说尊重则是交还学生的主体权利与重视、热爱学生,使其能够平等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促进其全面发展。当然尊重等于班主任或者教师对学生的疏松管理。第二,以自由为民主化班级管理前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自由与民主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渗透且又相互独立的关系。从客观上来讲民主的先决条件为自由,没有自由,学生的言谈举止就会受到思想的限制。而如果学生想要实现自由发展,那么就必须要基于民主的保障之下。第三,以协商为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载体。在传统的中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缺乏一定的协商。绝大多数班主任在进行管理时都是以自身的身份优势来迫使学生服从管理与决定。而事实上学生也是班级管理的一份子,他们具有一定班级管理权利与义务。
        二、基于"行动共同体"下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
(一)对话与倾听,从行动中让学生拥有民主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去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由此可以看出身教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也是如此。但在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大多数班主任仍然在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学生。

如果中学班主任想要有效加强民主化班级管理有效性,那么就必须要充分注重自身榜样作用的发挥。而在此之前班主任需要改变自身传统的班级管理思想与管理方式,从而才能将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同等的位置。对话与倾听也是如此,必须要基于尊重以及平等的原则之上,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够倾听到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所思所想。例如当班级中某一学生在向班主任讲述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与烦心事时,班主任必须要以一种尊重且良好倾听的态度进行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班主任的双眼应注视着学生的眼睛,且应放下手中的工作。这样一来则能够让学生感受充分尊重的同时产生更加认可班主任的心理。从而为今后的学生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在班主任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也是一种民主化班级管理的体现。在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与管理者,必须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不仅要引导自由、民主化班级舆论的形成,还要引导学生能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民主的真正含义。但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也不能够让学生忘记自身责任以及义务的履行。
(二)刚柔并济,实行艺术化的民主化班级管理
        对于中学班主任来说艺术化的班级管理是提升民主化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最有效途径。艺术化管理是以艺术理念为指导,采取艺术化的手段或者措施来让一定范围内的人力或者是物力达到最终的艺术形式。而艺术化班级管理则指的是班主任通过有效以及适合的手段以及方式来带领学生实现民主化班级管理。艺术化主要体现两方面[2]:第一,艺术化的批评。一个最为有效的例子,向我们很好的说明了艺术化的批评是多么重要。麦克劳德(苏格兰生理学家),在他小的时候曾把小学校长所养的小狗杀死了,小学校长很严厉的告诉他会受到严厉的处罚。而最终校长对他所作出的处罚却是让他画出小狗的骨骼图。这一举动深深的打动了麦克劳德,经过刻苦的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生物学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化教育管理的作用。第二,艺术化的管理(模糊管理)。绝大多数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都喜欢体现出自身的威严,事事中都体现出了严格与认真。但中学班主任不妨尝试下艺术化的管理,最终班主任会发现艺术化管理的事事有助于轻松、和谐、积极向上班级氛围的营造。当然在此过程中班主任也需要注意刚柔并济。
(三)回归学生主体身份,创建民主化行动空间
        虽然与高中阶段的学生相比较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缺乏成熟且理想的思考能力,但初中阶段的学生却是一群内心情感丰富且个性鲜明的孩子。作为一个个的独立个体,初中生具有自由行动的权利。初中班主任不能够将学生限制在一定的制度之内。基于民主化班级管理中中学班主任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与信任空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去充分的展现自我,激活其潜在的班级管理能力。如果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那么首先在日常民主化班级管理中,中学班主任应将学生看作一个主体;其次,注重肯定式话语的应用,以此来激发与调动学生的班级管理热情[3]。除此之外,中学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相关组织活动开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例如创建班级爱好小组,例如文学小组以及科技小组等,通过各种爱好小组的创建则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使其能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长以及智慧,从而有助于其班级主人翁精神的激发。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的实施与开展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如果各中学班主任想要有效提升民主化班级管理有效性,那么就必须要贯彻以上管理措施,让学生从行动中拥有民主、注重艺术化教育管理的应用以及让学生回归主体身份,这样才能够实现民主化班级生活景愿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田建伟. 基于"行动共同体"的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J]. 教学与管理, 2019, 764(7):39-41.
[2]王新响. 班级小组命运共同体管理制度的思考与实践[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4):1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