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褚喆
[导读] 工学结合作为全新的发展模式,成为职业教育质量提高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及难点。
        褚喆
        河南测绘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15
        摘要:工学结合作为全新的发展模式,成为职业教育质量提高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及难点。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要想实现理想的目标,则需要根据当前改革的需要,注重创新其改革的方式,明确具体的改革目标及方向,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顺利进行。本文主要对以新型理念为导向,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阐述,重点对根据工学结合要求,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方案;改革
        引言: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快速发展,工学结合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但有助于培养出专业型人才,而且对于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尤其近些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要想实现当前这一目标,其重点在于构建行业、企业及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进而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新型理念为导向,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一)确定培养目标与方向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尤其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以及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对于技能人才提出了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未来发展,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培养目标及方向。随着社会不断快速发展,社会对学生就业岗位提出高要求,帮助学生分析岗位能力要求等。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则需要职业学校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成立专业的调研组,在保证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科学的对岗位能力进行分解,根据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
(二)确立课程教育体系
        针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而言,其主要的运作方式为学校里“半工半读”,工厂里“工学结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岗位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确定课程教育体系,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重要的保障。此外,严格执行行业的发展规律,科学确定培养岗位能力所对应的核心课程、主干课程和支撑课程。在保证当前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为人才模式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还需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进行有机结合。
(三)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根据对工学结合模式研究发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与职业性成为该模式的突出的优点,同时学校和职业人为工学结合的对象,鉴于当前这种情况下,传统教学评价体系受到严重的挑战。职业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构建校企双向评价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并且需要注重其考核方法的创新发展,明确完善的考核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由于传统考核模式较为滞后,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难以取得理想的评价效果,尽可能的取消传统考核方式,积极探索出全新的考核模式,注重对学生的全过程评价,实现考核由量的定性向质的转化。
(四)合理设计课程教学模块
        由于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导致学生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为教学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严格执行以下原则:其一,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职业能力,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模块设计。其二,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积极开发综合素质能力、岗位拓展能力模块。

其三,结合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以及专业发展的目标,应当注重课程教学模块的二次开发,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二、根据工学结合要求,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一)德育课教学——突出实效
        根据职业学生思想状态及职业学校德育要求,同时根据工学结合实践,实现对德育课程的二次开发。在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将拓展训练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实现到“培训活动化、活动课程化、课程项目化”。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给予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课程足够的重视,并且以该学科作为案例,对学生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划分不同阶段,然后结合各个阶段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设定相应的德育标准,强化对职业学生德育教育,进而提高德育课教学突出实效。
(二)文化课教学——注重基础
        职业学校文化课具有诸多特点,即情感性、工具性、基础性。在文化课特点的影响下,要求教学中不能偏废。根据职业学校专业的基本要求,注重对规划教材进行有机整合,编写适合专业发展的教材。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根据职业学生就业需求,以及学生认知水平、接受程度等,需要对当前教学目标作出适当调整。根据相关实践研究发现,不同专业文化课的要求有所不同,积极开设不同层次教学班,为学生提供多次选择的机会,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三)专业课教学——突出能力
        职业学生素质的高低,职业技能能否得到保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职业学校要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并且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在保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增加学生就业提供重要的保障,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从专业教学的角度来讲,职业学校要根据学生就业的要求,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从根本上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根据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积极开展更多有助于学生发展实践活动,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相关实践活动当中,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理论知识检验实践,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此外,在工学结合实践过程中,针对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重点对理论教学模块进行梳理,并且每个模块结束后,都需要积极开展相关实践训练,通过当前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整体把握。针对实践课教学而言,要重点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为学生提供综合方面的指导工作,使得学生能够做到“做中学”,当完成课堂教学后,根据实际教学的要求,学生应当根据经验以及所学的知识,及时做好相关实践报告,避免学生出现实践的盲目性,突出实践针对性的训练,只有做好当前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工学结合作为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同时也是其改革的重要举措。其中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不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够增加学生的就业质量。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除了要做好课程改革工作,而且还需要重点加强人力资源的相互融通。此外,为了保证改革工作得到全面推进,职业学校要立足于学生当前、着眼于学生未来,根据学生就业的目标,为学生作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明确学生未来的发展发现,同时充分认识到工学结合的重要性,并且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大限度发挥出工学结合的优势,进而培养出全能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占苗.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10(3):1-4.
[2]谷溪.高职院校实施多元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 (23):64-66.
[3]吴娜,赵红妍,张磊.高等职业教育工学合作教育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 (11):91-93.
[4]缪宁陵.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10):4-6.
[5]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 7(7): 5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