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云
辽宁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14051
摘要: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运动的最高峰,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对正确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定位,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联盟取得新民主革命的胜利以及新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在研究中国革命史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农民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革命的胜利,而自己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呢?两次革命中,农民阶级都是主力,但结局却截然不同。究其原因,在于两次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为什么农民阶级无力领导中国革命的呢?我们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指导思想、施政纲领和领导集团角度入手,来探寻它失败的原因。
一、革命的指导思想——拜上帝教
太平天国运动发端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拜上帝教是不是邪教?这是在史学界存在争议的问题。
清史大家戴逸先生从拜上帝教在动员和组织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角度出发,认为拜上帝教不是邪教[ 戴逸:《太平天国拜上帝会不是邪教》,江海学刊,2007年第1期,第25-26页。]。他认为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一面旗帜、一项战斗武器。当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时候, 为阐明斗争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阐明斗争的目的以及它必定会走向胜利,就必须用农民所能理解的语言和逻辑,以宗教玄想来凝聚和组织农民。除了宗教以外,农民没有更好的思想武器和组织手段,宗教在农民起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 “群众的感情唯一是由宗教的粮食来滋养的,所以,为了引起暴风雨般的运动必须使这些群众自身的利益穿上宗教的外衣”[ 《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97页。]。凡是承认太平天国是一场正义的反压迫的农民战争就必然承认其拜上帝教在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农民起义队伍,加速和促成了起义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南京大学历史学者陈蕴茜从邪教的概念入手,对比邪教和拜上帝教的区别来说明拜上帝教不是邪教[ 陈蕴茜:《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是邪教吗》,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第109-112页。]。她认为:邪教崇拜的多为现世的活人,而上帝教是引进的基督教,崇拜的中心是上帝;邪教一般只关心本人、本教的利益,而上帝教则是一个关心大众命运的宗教;邪教具有反人类的特征,而上帝教从来没有让信徒危害自己的生命,太平天国努力追求的是建立一个平等祥和幸福的人间天堂;邪教极端强调本教利益及个人利益 ,为此不惜抛弃人伦亲情,而上帝教则遵从人类既定的人伦常理;邪教鼓动信徒不惜牺牲今生的生命去换得所谓来世的幸福,而上帝教则正确地处理了现世与来世的关系,既指明了来世的美好,也要建立一个现世的人间天国。
笔者认为,“邪教”一词自古有之,它被赋予的更多是政治意义而非宗教意义。对于清政府来说,拜上帝教必然是“邪教”。用现代的“邪教”概念来界定晚清的拜上帝教也是结合现实问题研究历史问题的需要。从太平天国运动本身来看,对于反封建统治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拜上帝上体现了农民运动的革命性、正义性、和必要性。但非常遗憾的是,拜上帝教并不是科学的理论,虽然洪秀全通过宗教的语言了构建“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社会,但伴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人民开始逐渐怀疑拜上帝教是否真的可信。在创建拜上帝教的过程中,洪秀全自称是天父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是受命下凡的“真命天子”、“太平天王”。杨秀清、萧朝贵也先后假托“天父上帝”与“天兄耶稣”下凡附体,传言会中、安定人心,使其在宗教地位上成为凌驾于洪秀全之上的最高权威。定都天京后,杨秀清为满足个人私欲,频繁借助“天父下凡”杖责洪秀全,要挟洪秀全封其为“万岁”,拜上帝教成为了领导者争权夺利的工具。当天王的神圣权威受到严重挑战之后,他发动了“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导致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国中无人、朝中无将,元气大伤。人们不禁会想,上帝为什么不预见事变的发生呢?经过天京事变,动摇了人们对拜上帝教的信仰,正如当时流传的民谣说道:“天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去,还是做长工”。透露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太平天国、对拜上帝教的失望。
除此之外,拜上帝教不象其它的宗教,许给人们的仅仅是来世的幸福,也许给了人们在现世的美好生活。如“男带官帽女插花”、“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等。然而,实际上,靠忠诚于宗教信仰来兑现承诺,却无益于解决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危机。天京被围之后,洪秀全仍然沉迷于他的宗教,万事“俱信天灵”,并称“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75页。]”虽然拜上帝教对太平天国早期的发展壮大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它本身是不科学的思想,对宗教的迷信最终束缚了太平天国的发展,葬送了这场农民运动。
二、两个施政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为实现建立“人间天国”的理想,先后颁布了两个纲领,一个是《天朝田亩制度》,一个是《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不过,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版,第45页。]。《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制定的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体现了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努力,但是这个方案缺乏实现的土壤和环境,也脱离了广大农民的革命要求,因此不可能实实在在的转化为真正的物质力量。太平天国制定的两个纲领虽具有革命性、进步性,但又都具有空想性而无法实施,这也就决定了太平天国无法真正建立他的“人间天国”。
三、太平天国的腐败和封建化
除了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完整、正确的革命纲领之外,天平天国领导集团自身的腐败也是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通观太平天国运动,它的兴起是为了反封建统治,最终它自身却封建化了。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在否定封建皇帝的同时,又创造了一个新皇帝,改朝换代的一幕重新上演,太平天国运动没有逃脱历史循环的怪圈。在谈及太平天国腐化、蜕化和封建化的的问题上,历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洪秀全在得了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他深居宫中,务求享作皇帝的福,对于政事则不放在心上。宫廷的建筑,宫女的征选,金银的聚敛,官制宫制的规定,这些事情是太平天王所最注意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74页。
]”
以洪秀全为首的农民运动领袖们,掀起了伟大的农民革命,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对推动历史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它的领导者却不能正确的领导革命,他们在政治上崇尚“皇权”,思想上执迷“神权”。究其原因,是因为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不能超越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去突破顽固的“路径依赖”和中国古代历史兴亡交替的“历史周期率”。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告诉我们: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为中国找到出路,不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旧式的农民运动只有在先进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在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之下才能变为新式的农民运动,才能真正实现农民阶级的愿望和要求。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也告诉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在党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抵御“四种风险”,经受“四种考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