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行动 心暖“花”开一一我和特殊孩子的成长故事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刘小媚
[导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由于自身性格,或是成长环境的原因导致他们的心理出现一定的偏差,为了让这些孩子可以更好地成长,我会在美术课堂上对这些孩子进行指导,让他们可以保持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刘小媚
        东莞市厚街镇河田小学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由于自身性格,或是成长环境的原因导致他们的心理出现一定的偏差,为了让这些孩子可以更好地成长,我会在美术课堂上对这些孩子进行指导,让他们可以保持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美术;心理偏差;特殊孩子;成长故事
        美术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艺术类学科,小学美术教学不仅仅是教导孩子们一些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通过美术教学陶冶孩子们的情操,还能通过美术作品创作对孩子们的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来引导一些特殊的孩子,从中纠正他们的心理偏差,维护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下面介绍我和这些特殊孩子的成长故事。
        一、发现孩子们的潜力,使其自信成长
        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开始接受系统的义务教育,同时孩子们避免不了被拿来互相比较,特别是在学习成绩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他们可能会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且在老师和家长的夸奖下越来越自信,在学习上也会更主动更积极,可以健康地成长。而对于成绩表现一般的孩子而言,他们在这种比较中自信心会受打击,导致一些敏感的孩子因此而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这对他们的成长会起到负面的影响。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潜力表现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在同样的教学中,孩子们学习的成效也会不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从那些平常文化课成绩一般的孩子身上发现他们的美术学习潜力,潜意识地培养他们在美术学习上的情感及价值观,建立自信,促进其在生活与学习中的自信成长。
        几年前,我在教学中遇到一个特殊的孩子,他就是小勇(化名),他人长得挺高,但是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喜欢自己缩成一团,似乎很害怕老师发现他。后来我才知道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是倒数,所以比较害怕学习,无论在什么课堂上都会下意识地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我也因此发现了小勇有着自卑心理。而且他的自卑心理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心理上的,还有他身体上的影响。他习惯了蜷缩自己来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孩子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这样的座姿形成习惯后,会对他骨骼的发育产生影响,所以这种自卑心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后来在他交上来的绘画作业中,我发现他对于构图与造型掌握比较精确,同时他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善于思考。所以我给他作业评分常常是A+,在课堂也会邀请他到黑板上进行示范,或者将他的作业进行展示。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在美术课堂上笑容渐渐多了,渐渐地挺胸抬头地学习,表现也越来越自信。我曾悄悄地告诉他:“老师发现你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好,将来你学习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肯定会很容易。”也许是我鼓励的话语起到作用,后来当他学到几何图形知识的时候,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看到已经成为高年级小学生的小勇,已经是一个充满阳光和自信的大男孩了。
        二、给予孩子们尊重,使其个性成长
        在孩子们进入小学学习的时候,他们开始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思考,并且在个人行为上有了一些与众不同之处,这也是孩子们个性发展的开始。当发现孩子们个性行为比较特殊时,教师和家长常常将孩子的行为定义为离经叛道,这种对孩子行为的不认可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打击。因此,在面对孩子的一些特殊行为时,教师应该给孩子足够的尊重,深入了解孩子们具体的想法,如果其行为不存在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的时候,让孩子个性化发展;即使孩子们的行为有不当的地方,我们也应该给孩子们解释清楚原因,而不是直接否定。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本就追求个性创作,在美术学习中,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个性完全发挥出来。
        小明是一个外向的男孩,他喜欢色彩艳丽的东西,自己平常用的文具都是色彩鲜艳的,他在生活中也要求父母给自己买一些色彩艳丽的衣物,但是他的父母认为色彩艳丽的衣服是女生穿的,男生应该穿得简单朴素一点,这也让他与父母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在美术课上,他比较认真,而且在绘画作业中用色比较有自己的性格,如他画出来的山水都是橙色和红色的,给人很温暖的感觉,我也常常夸奖他对色彩运用大胆。他跟我说:“要是我爸爸和妈妈也向老师一样就好了,他们总说男生就应该是黑白色。”我鼓励他:“你应该与父母好好沟通,告诉他们你的想法,我相信他们会理解的”。他与父母沟通的结果如何我并不知道,但是看到他穿着的衣服颜色逐渐有了变化,我也知道沟通的结果应该是好的。色彩艳丽的衣服穿在他的身上,衬托出了他的少年气,可以看到他的个性在张扬,这也是他个性成长的体现。
        三、鼓励孩子美术创作,使其感性成长
        孩子们对感情的感受是敏感的,但是孩子并不一定可以敏感地感受到经过掩饰的情感,他们并不一定能够从父母严厉的管教下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关爱。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会带领孩子感受美术作品的具体内容,欣赏其中的美,领会这些美术作品传达出来的情感,同样也重视孩子们自己的美术创作,从孩子的美术作品中,教师可以了解孩子美术作品背后的情感,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孩子们的情感进行引导,让孩子可以更好地感受自己身边的情感。
        在一次教学中,我给孩子们布置的绘画主题是《我的妈妈》,让孩子给自己的妈妈画一幅画像,在课堂上每个孩子都在积极地画着自己的妈妈,将各种艳丽的色彩用在画像上,有些孩子画出来的妈妈是温柔的,还有的孩子画出来的妈妈是暴躁的,甚至有个孩子直接在自己的妈妈头上花了一把火,我问他原因,他说“妈妈老是生气,我和爸爸都很怕她。”我接着问:“那你爱你的妈妈吗?”他告诉我说:“不知道”,我接着问他:“那如果妈妈受伤了你会怎么样?”他回答说“会很不开心,会哭。上次她切菜切着手了,我就很难受。”我知道了他是爱自己妈妈。但是在我看其他孩子作品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小云)画的画像是黑白的,没有一点其他的颜色,其他同学最少也会给嘴唇涂上红色,但是她没有。后来我跟小云聊天:“为什么不给妈妈的画像上色”,她说:“因为我妈妈就是这样的,整天灰头土脸的?”后来我才来了解到她的妈妈是一个家庭主妇,平常就是在家里做家务的,并不怎么打扮自己,小云是一个比较爱美的孩子,看到身边同学的妈妈都是光鲜亮丽的,因此会看不起自己的母亲,后来我跟她说:“看到你,我就知道你妈妈以前也一定很漂亮,不信的话,你可以翻翻你妈妈以前的照片。”她过了几天之后给我补交了一份作业,上面他的妈妈穿着红色衣服,他告诉这是她照着妈妈的结婚照画的,她不止看到了妈妈的美,也感受到了妈妈的爱,这爱会是他成长路上的美丽风景。
        
        
参考文献
[1]张任.小学美术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08):171.
[2]彭笔姣.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0):148.
[3]毛震球.美术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5):186.
[4]刘华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探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04):140.
[5]骆萍.点亮学生心理健康的灯塔——试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J].读书文摘(中),201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