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
北京城市学院
摘要:随着互联网如火如荼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在快速推进,形成互联网金融这个强势领域。由于此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再只是传统金融所学知识,而变成了互联网和金融结合的复合领域能力,所以《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与运营管理》课程设置需要面对市场变化。此课程是互联网金融专业的核心课,教学资源的建设直接关系互联网金融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由于互联网金融专业设立时间短,核心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仍处于探索之中。本课程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与运营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和内容,给出针对此课程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与运营;课程建设
一、《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与运营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在发展初期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与运营》作为一门近几年的新设课程,自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来说,第一个明显问题就是课程”太年轻”。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开设最早一批在2016年,多数只开设了互联网金融概论基础课程,关于产品设计和运营的课程鲜有,这门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出现不过两三年,所以会因此客观情况出现其它一系列问题,比如教材问题。教材作为我们所说的第二个问题,当前还没出来适用于本科课程的教材,多数书籍是市面上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教材,但因为行业发展变化快,即使是基础教材内容也存在很大问题,如P2P内容多,然而当前P2P已落下帷幕。产品设计和运营书籍多是针对小白和需要职业转型的企业工作人员而作,这些可作为课外参考,如作为应用于大学的教材差距还很大。因为教材现状是这样,所以在教学内容上,部分老师是依据其在行业中的经验(这些老师来源于企业)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贴合行业发展,实用性强,这当然是好的点,但不是所有老师都是有行业经验,所以没有高质量的标准化的教材导致的问题就会很明显,因为学生的学习效果就看老师的经验和能力。
以上问题是需要时间来解决的,在行业不断发展沉淀的过程中,需要行业专业人士,学者等共同努力,在了解现状后明确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
二、《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与运营管理》课程建设目标
笔者曾在企业工作,有一定行业经验,现转到高校,对学生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现结合行业和高校情况,制定本门课程建设目标。
本课程讲授产品设计和运营的理论和实践、流程和方法。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会对产品和运营岗位有深入了解、能够掌握市场和用户分析,PRD文档撰写,产品原型设计,市场需求分析方法、原型工具的使用,产品功能结构的设计等,进而掌握整个产品设计和运营的业务及业务流程,具备一定的产品规划和设计能力,市场和用户的分析能力,产品运营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相关辅助工具的使用。通过深入理解课程中讲授的事件和案例,培育学生诚信、守法、开拓、进取的价值观,最终使学生具备能够从事互联网产品和运营等相关工作的个人品质和专业能力。
三、课程建设思路
(一)紧跟市场需求
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正在深度融合中,该趋势下传统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以及互联网公司等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已发生变化。金融行业的岗位需求过去主要聚焦大量基层网点岗位,包括信贷管理、基金和证券销售、保险代理等,伴随科技金融的发展,金融行业的岗位需求开始注重利用互联网对金融产品进行设计和运营管理。现实岗位需求的变化除要求教学在注重金融业务和风险管理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外,还要将“互联网思维”融入金融人才能力的培养范畴,提升运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数据和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增强对于场景合作各方业务角色的理解能力,确保金融专业培养人才的水平符合金融行业发展方向。
(二)针对核心重要岗位
在传统金融和互联网的碰撞融合中,产生了很多从前没有的工作岗位或从前有当前又进行升级的岗位,如产品经理岗、运营岗及数据分析岗等。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这几个岗位无论在传统金融机构还是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都是重要岗位,而传统金融学毕业的学生因缺少互联网相关知识,所以在此类工作选择上处于劣势,而计算机专业学生多去做了开发,所以属于学科交叉的岗位在企业进行招聘时多选用社会招聘,以求员工可以快速理解并胜任这个工作。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与运营这门课程融合了互联网的知识和金融知识,所以,通过这门课程对于学生进行学科交叉内容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进而实现企业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的快速匹配,推动大学教育和社会岗位需求的良性循环。
(三)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结合企业实际做好企业需求分析,开发课程项目增加教学的实际操作性,让学生学完课程即可胜任相关工作,练完项目即可完成工作相关模块。通过对重点项目的实训练习,使学生具备胜任岗位的专业能力。如果能够实现校企融合,建立起对应课程的实习实践基地,则课程会更具针对性和拓展性。
四、课程建设方法
(一)重构课程资源
在教学内容上,以产品设计和运营工作在企业实际运作步骤为脉络。首先我们需要把产品和运营工作按照节点进行模块设计,每个模块内容根据具体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需求设计。这样的设计学生会了解产品设计和运营的整体,同时深入了解整个条线上每一模块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的内容。
在实践项目上,以互联网借贷产品(其它金融产品亦可如基金)的设计与运营作为整个项目,分成两个任务来完成。任务一是关于产品的立项调研,也就是对于我们要做的这个产品进行市场和用户的研究,调研分析的具体内容形成报告。任务二是在一的基础上,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具体产品的设计,同时要根据产品具体情况结合市场设计对应的运营方案。
在案例资源的选择上,保持经典型和前沿性并重的原则。以互联网产品案例为主,含互联网金融产品案例,摒弃已经或即将脱离市场以及国家和市场不认可的产品案例。因为互联网产品案例非常多,它的选择甚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择业。所以,我们会就互联网行业中非常稳健的产品进行引入。
(二)重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下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线上会进行课程导入材料和课程拓展材料的上传,主要是较为前沿的一些视频和文本材料。这样操作会节省教学时间,提升学习效率。在实践环节,通过实训完成,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产品设计和产品运营方案的汇报,这需要学生所学内容进行深度思考。汇报后老师会就产品设计和运营方案进行优点和不足之处的点评,给出提升建议。好的设计和运营方案可直接用于学生后续的求职和在职场的工作。
课程教学设计以问题探究为导向。每次课程均会有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的基础上进行相关问题的设置,每次课程的目标是让同学思考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老师予以整合校正和拓展。以需求文档为例,首先进行角色假定,假设同学们就是一个产品经理,现在需要完成一个具体产品需求的表达,让同学们思考如何完成。接着老师会分层拆解,告诉大家什么是需求文档,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要写需求文档,以及需求如何表达,具体的如产品初始的登录需求如何表达。所有的思考都伴随提问,所有的整合都伴随理论和案例。
教学平台建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把学生带入具体复杂情境中, 形成参与和开放的课堂氛围, 以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当前学生天然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中,每个人都在使用互联网产品,所以对互联网产品会有自己的一定理解。因此教学建设思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进行系统化讲解和拓展。
《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和运营课程》的建设虽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市场的规模性需求会推动其持续发展。所以,之后的课程建设还需要在跟教学相关的其它方面进一步推进:比如在不断的积累中加速专业教材的编著,同时引入互联网行业赛事,加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现校内和校外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帅青红,李忠俊,李成林. 互联网金融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 Sean Ellis, Morgan Brown.增长黑客[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3] 张进财. 产品经理成长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